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答案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3 000多种。据此回答1—2题。
1.列关于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②其晶体结构是不断变化的③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④绝大多数矿物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1.C 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①正确、②错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③正确。自然界中的矿物绝大多数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④错误。选择C项。
知识点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答案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3 000多种。据此回答1—2题。
2.野外鉴别常见矿物主要是通过肉眼和简单工具识别矿物的( )①透明度 ②化学成分 ③硬度 ④颜色 ⑤晶体形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C 在野外鉴别矿物,不仅要看颜色、光泽、透明度、晶体形状,还应结合简易工具如小刀等大致确定矿物硬度。通过肉眼和简单工具不能得出矿物的化学成分。
知识点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答案
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等,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据此回答3—4题。
3.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岩浆、侵入岩、变质岩C.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D.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
3.A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故选A项。
知识点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答案
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等,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据此回答3—4题。
4.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4.B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有可能找到化石,选择B项。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均不可能含有化石。
知识点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答案
下图示意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当地石板房多“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石板房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某种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作瓦,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瓦片需要更换。据此回答5—6题。
5.当地用于石板房建筑的优质石料属于 ( )A.页岩 B.大理岩C.片麻岩 D.玄武岩
5.A 根据材料可知,该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具有沉积岩的典型特点,页岩为沉积岩,A项正确。大理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均不具有该特点,B、C、D项错误。
知识点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答案
下图示意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当地石板房多“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石板房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某种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作瓦,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瓦片需要更换。据此回答5—6题。
6.多年后瓦片需要更换,主要原因是该岩石( )A.吸水性强,易软化 B.抗风化能力弱C.不耐高温,易破碎 D.易被流水侵蚀
6.B 用作瓦片的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表明其抗风化能力较弱,多年后瓦片需要更换,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石板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侵袭,表明该岩石吸水性不强,不易被流水侵蚀,A、D项错误。该地选择该岩石作为建筑材料,说明其不易破碎,C项错误。
知识点2 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
下面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冷凝作用B.②—变质作用C.③—熔融作用D.④—外力作用
7.B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关系,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冷凝作用,④为熔融作用,故B项正确。
知识点2 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
下面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8.图2所示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8.A 图2所示岩石出露于喀斯特地貌区,属于石灰岩(沉积岩),结合上题解析可知,A项正确。
9.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⑦代表的作用过程。(3)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2 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知识点2 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
9.解析 第(1)问,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图从岩石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方面进行说明即可。第(2)问,根据图中②④⑦箭头表示的物质转化过程可知,②由岩浆岩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④由变质岩指向岩浆,为熔融。⑦表示岩石的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第(3)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地表形态的塑造、矿产资源的形成及区域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等方面。答案 (1)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化、剥蚀等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2)②为变质作用,④为熔融,⑦为风化、剥蚀作用。(3)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答案
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2.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A.不含有化石 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浆冷凝而成
1.B 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因此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为砂砾岩,属于沉积岩,B项正确。2.C 沉积岩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化石,A项错误、C项正确;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有的岩浆喷出地表,岩浆冷凝速度快,形成喷出岩,喷出岩岩石中有许多气孔,B、D项错误。
答案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3—4题。
3.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3.C 根据材料可知,“血迹石”和“千人石”分别属于沉积岩和喷出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片麻岩属于变质岩。
答案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3—4题。
4.下列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血迹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4.A 由上题可知,“血迹石”属于沉积岩,是由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千人石”属于喷出岩,不含化石,其形成不会经历变质作用。
答案
黑曜石是火山喷发时岩浆突然冷却后形成的,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A.a—③ B.b—② C.c—④ D.d—①
5.A 由材料可知,黑曜石是火山喷发时岩浆突然冷却后形成的,读图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a为岩浆岩,③为冷凝作用。b为风化物,②为熔融作用。c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作用。d为变质岩,①为变质作用。故选A项。
答案
黑曜石是火山喷发时岩浆突然冷却后形成的,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6.图中b到d的过程 ( )A.均在地表进行 B.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C.为固结成岩 D.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6.D 读图可知,b到d的过程为风化物转变为沉积岩再经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岩石性质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C项错误。该过程发生在地表及地球内部,A项错误。该过程所需的能量是来自太阳能和地球内能,B项错误。
答案
2022年1月,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对当地造成严重影响。下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卡雷姆火山喷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A.a B.b C.c D.d
7.B 火山喷发属于岩浆喷出地表的过程,图中②表示岩浆喷出地表,①表示岩浆侵入地壳,③表示外力作用,④表示固结成岩作用。B项正确。8.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变质岩,图中d为变质岩,a为侵入岩,b为喷出岩,c为沉积岩。D项正确。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答案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面积在不断缩小的是( )A.红海 B.东非大裂谷C.大西洋 D.地中海2.喜马拉雅山是由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1.D 地中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面积在不断缩小。2.C 喜马拉雅山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这两个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
答案
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读图回答3—4题。
3.该景观所示地质构造是 ( )A.地堑 B.地垒 C.断层 D.褶皱4.教师演示了( )A.板块碰撞挤压 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3.D 读图甲可知,岩层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故该景观的地质构造为褶皱。4.C 教师演示了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
答案
读地质构造简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向斜成山 B.乙地背斜成山C.甲地向斜成谷 D.丙地背斜成谷6.使图中甲处形成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火山活动
5.A 根据岩层形态可判断,乙地为向斜,从地形上看,乙地为山地。6.B 甲处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原创题]日本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在1707年。下图为富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7.促使富士山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C.岩浆活动 D.地壳下沉8.推测富士山火山喷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削平富士山B.改变局部地表起伏C.形成新的山脉D.形成大盆地地形
答案
7.C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由岩浆喷发形成的,故C项正确。8.B 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岩浆喷出地表时会改变局部地表起伏。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答案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图)。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回答1—2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运动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D 由“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张裂运动,模拟的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选择D项。
答案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图)。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回答1—2题。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2.D 渭河谷地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日本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该地地震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选择D项。
答案
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庐山属于(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火山4.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 )A.华山 B.日本富士山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
3.C 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4.D 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
[2021河南大联考]坦桑尼亚盆地位于东非海岸的中段,天然气资源丰富。下图为坦桑尼亚盆地部分地层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坦桑尼亚盆地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 )A.断层和向斜 B.断层和背斜C.盆地和向斜 D.盆地和断层
5.A 由图可知,坦桑尼亚盆地内有多条断层线,存在断层地质构造;该地区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质构造。因此,图中坦桑尼亚盆地的主要地质构造是断层和向斜,A项正确、B项错误。盆地不属于地质构造,C、D项错误。
答案
[2021河南大联考]坦桑尼亚盆地位于东非海岸的中段,天然气资源丰富。下图为坦桑尼亚盆地部分地层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7题。
答案
6.坦桑尼亚盆地烃源岩形成过程中,该地区( )A.海面惊涛骇浪B.盆地剧烈沉降C.海域地质环境稳定D.盆地草原繁茂
6.C 海域地质环境稳定,才利于水生生物沉积,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图示多个断层形成于烃源岩及上覆岩层形成之后,故盆地剧烈沉降发生于烃源岩形成以后,C项正确、B项错误;海面惊涛骇浪、盆地草原繁茂与烃源岩的形成关系不大,A、D项错误。
[2021河南大联考]坦桑尼亚盆地位于东非海岸的中段,天然气资源丰富。下图为坦桑尼亚盆地部分地层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7题。
答案
7.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C 烃源岩生成与排出的天然气沿断裂线、断层向上运移,最后在孔隙度大的砂岩中集聚形成天然气藏,所以天然气藏位于断层、断裂线附近的砂岩中,③处为砂岩且附近存在有利于天然气向上运移集聚的断层,故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C项正确。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答案
当气温在0 ℃上下变动时,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孔隙或裂隙不断扩大,以至岩石崩解破碎。下图示意该地质作用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质作用属于 ( )A.变质作用 B.风力作用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1.C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当气温在0℃上下变动时,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冻结、融化频繁进行,导致岩石沿裂隙扩张破碎,这种冻融风化,属于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
当气温在0 ℃上下变动时,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孔隙或裂隙不断扩大,以至岩石崩解破碎。下图示意该地质作用过程。据此回答1—2题。
2.青藏高原上这种地质作用强盛的原因主要是( )A.大气稀薄,气温日较差大B.气候寒冷,结冰时间长C.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D.降水较多,岩石裂隙水多
2.A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冻融频繁,冻融风化作用强,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质作用需要气温在0 ℃上下变动,冻融频繁进行,而结冰时间长体现的只是冻结时间长,不能体现融化,B项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C项错误。岩石裂隙水多只是冻融风化作用强盛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不是其主要原因,D项错误。
答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河漫滩平原 B.水流湍急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4.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3.A 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形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河漫滩水流速度较慢,主要是由流水堆积形成的。4.C 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向源头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形成V形谷。流水侧蚀与冰川侵蚀一般形成U形谷。
答案
八卦洲是长江下游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长江在八卦洲处分为南汊和北汊。南汊为主流,且河水较深。读图回答5—6题。
5.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B.地壳下陷作用C.长江的侵蚀作用D.长江挟带的泥沙沉积
5.D 八卦洲位于长江下游,是一个河心岛。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形成河心岛。
答案
八卦洲是长江下游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长江在八卦洲处分为南汊和北汊。南汊为主流,且河水较深。读图回答5—6题。
6.由于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与长江北岸相连C.八卦洲受侵蚀,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6.B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向右偏转,该段河流以南汊为主河道,北汊流速慢,流量小,北汊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八卦洲将与北岸相连。
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回答7—8题。7.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8.“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平原地区 D.荒漠地区
答案
7.A 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8.D 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答案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夺取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C处发生河流袭夺现象,CF河段成为断头河。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溯源侵蚀,袭夺甲河D.甲河落差大,袭夺乙河
1.C 河流袭夺会使被袭夺的河流形成断头河。图中C处发生河流袭夺现象,使CF河段成为断头河,从而判断乙河在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分水岭后,袭夺甲河上游河段,B、D项错误,C项正确。乙河袭夺甲河的主要原因是乙河溯源侵蚀,与其流量大小关系不大,A项错误。
答案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夺取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C处发生河流袭夺现象,CF河段成为断头河。读图回答1—2题。
2.下列关于图中各河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G段形成峡谷和瀑布B.EF段河流径流量很小C.BC段水流速度变缓慢D.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小
2.B 据图可知,FG段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不会形成峡谷和瀑布,A项错误。EF段因上游河流被袭夺,河流径流量很小,B项正确。BC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项错误。CD段因乙河上游袭夺甲河,流量增加,D项错误。
答案
读图,回答3—4题。
3.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图甲中( )A.M为凹岸侵蚀,N为凸岸堆积 B.M为凸岸堆积,N为凹岸侵蚀C.M为凸岸侵蚀,N为凹岸堆积D.M为凹岸堆积,N为凸岸侵蚀
3.A 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凹岸,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N为凸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强,堆积成河漫滩平原。
答案
读图,回答3—4题。
4.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A.a航线 B.b航线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
4.A 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逆水行船,宜走水流速度较小的a航线。
规律总结:凹岸与凸岸的区分方法 从字面上来理解,“岸”当然指陆地部分,陆地部分凹进去的就是凹岸,凸出来的就是凸岸。如果从地转偏向力角度来看,北半球河流右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南半球则是河流左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如果原来河谷受最初地势起伏及走向的影响,己存在凹岸、凸岸的形态,那么不管该河位于哪个半球,河流都将因为保持惯性前行而冲刷凹岸,使河流曲流的弯曲度更大。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应将码头建在凹岸处,因为凹岸处水深,泥沙淤积少,但也要注意流水对河岸的冲蚀作用。
答案
下图为河北省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其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5—2千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千米,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为15—30米。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地迁移的趋势。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 )A.海浪沉积 东陡西缓B.海浪沉积 东缓西陡C.风力沉积 东陡西缓D.风力沉积 东缓西陡
5.D 由图可知,沙丘位于沙滩西部,沙丘成因应是风力沉积,由材料“主沙丘链有向陆地迁移的趋势”可推测出该地主导风向为由海洋向陆地吹的偏东风;沙丘一般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东侧迎风坡缓,西侧背风坡陡。D项正确。
答案
下图为河北省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其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5—2千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千米,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为15—30米。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地迁移的趋势。据此回答5—6题。
6.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有 (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B.沙丘拓宽、增高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D.沙丘不受其影响
6.C 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削弱来自海洋的偏东风,沙丘移动的动力减弱,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项正确。
答案
盐风化作用是岩石表面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并向岩石背风面的运动,在岩石背风面的岩石缝隙中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形成坑坑洼洼的岩石表面景观的作用。这种风化作用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岩石中,风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下面图1为某内陆干旱地区盐风化原理示意图,图2为某地盐风化穴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1中岩石背风面易发生盐风化的原因是 ( )A.干燥,盐分易结晶B.潮湿,盐分结晶、膨胀C.风小,风力侵蚀弱D.向阳,昼夜温差大
7.A 结合材料可知,盐风化是由易溶于水的盐分结晶导致的,图1所示的是某内陆干旱地区盐风化原理,该地区的岩石背风面不易被雨水淋湿,干燥的环境使水分蒸发强烈,盐分在岩石缝隙中结晶,撑裂岩石,A项正确。由图1可知,岩石背风面较干燥,B项错误。风力侵蚀的强弱与盐风化的发生关系不大,C项错误。岩石背风面不一定是向阳面,D项错误。
答案
盐风化作用是岩石表面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并向岩石背风面的运动,在岩石背风面的岩石缝隙中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形成坑坑洼洼的岩石表面景观的作用。这种风化作用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岩石中,风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下面图1为某内陆干旱地区盐风化原理示意图,图2为某地盐风化穴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8.我国下列地区中,盐风化作用表现明显的是( )A.东北三江平原地区B.西北干旱气候区C.西南石灰岩地貌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
8.B 由材料可知,盐风化作用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岩石中,B项正确。其他三个地区盐风化作用不明显。
第三节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云南省盐津县是我国最窄的县城,城区呈条带状分布,堪称真正的“一线城市”,水流湍急的关河穿城而过,沿河的房屋一侧用木桩或水泥桩支撑,如同吊脚楼。读图回答1—2题。
1.盐津县城所处的地貌最可能是( )A.河漫滩 B.冰蚀谷C.V形谷 D.峡湾
1.C 由材料信息“水流湍急的关河”可知,该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侵蚀为主。从图中可见河流两岸为悬崖峭壁,城区狭长,房屋如同吊脚楼,说明河流沿岸平地少,地势陡,所处地貌最可能是V形谷,C项正确;河漫滩是河谷中洪水期淹没、枯水期出露的部分,A项错误;冰蚀谷是经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谷地,多分布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带,且河谷较宽阔,B项错误;峡湾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多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D项错误。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云南省盐津县是我国最窄的县城,城区呈条带状分布,堪称真正的“一线城市”,水流湍急的关河穿城而过,沿河的房屋一侧用木桩或水泥桩支撑,如同吊脚楼。读图回答1—2题。
2.盐津县形成“一线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规划 B.河运便利C.地价高昂 D.地形限制
2.D 材料中的“一线城市”是指城市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盐津县城受峡谷地形的限制,沿着河道呈条带状分布,D项正确。城市规划不是盐津县城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关河在此段水流湍急,河运优势较小,B项错误;地价与该县城形态成因关系不大,C项错误。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线路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3.A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线路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应位于山谷,故A项正确。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3—4题。
4.下面能反映该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的是 ( )
4.C 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山区,山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为降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C项正确。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5—6题。
5.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较多,地表破碎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5.C 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5—6题。
6.下列关于“人”字形铁路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
6.B “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隧道开挖长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知识点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
下图为江西省某地区梯田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美观 B.彰显种植特色C.方便居民出行 D.保持水土8.梯田的建设是人类生产改造了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河流
7.D 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坡地上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流失,土层变薄,对农业产量影响较大,而修建梯田可以使原本的山坡具有阶梯状结构,减缓了坡度,更好地保持水土,从而有利于保水肥,提高农业产量,D项正确。修建梯田并不是为了美观或彰显种植特色;修建梯田主要是为了耕种,而不是方便居民出行。8.C 梯田建在坡地上,可以减缓坡度,保水肥,缓解了原来坡度大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因此梯田的建设是人类生产对地形的改造,该做法对气候、土壤、河流的影响较小,C项正确。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答案
浙西南地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 )A.溪谷 B.绿洲C.盆地 D.冲积扇
1.A 由图可知,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沿河分布,故多分布在溪谷,A项正确。
答案
浙西南地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结合诗句推测该流域古村落至今大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美丽 B.经济发达C.特色小镇带动 D.交通闭塞
2.D 由图可知,该地西边道路阻塞,南面交通不便,突出该地交通闭塞,故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选择D项。
答案
挂壁公路(见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据此回答3—4题。
3.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持美观 B.防止山体崩塌C.降低施工难度 D.保障出行安全
3.B 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是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证山体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崩塌,B项正确。保持美观不是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首先应保证安全,A项错误。保留部分侧壁对施工难度并没有起到有效的降低作用,C项错误。侧窗之间保留侧壁对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出行安全,更应在挂壁公路外侧建设护栏等,D项错误。
答案
挂壁公路(见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据此回答3—4题。
4.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有可能是指( )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 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 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
4.C 挂壁公路选址独特,建成后形成惊险、刺激的独特旅游资源,创造了新的旅游景观,属于意料之外的“特殊效应”,C项正确。公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但这些均是公路建设造成的“一般效应”,不是其“特殊效应”。
答案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下图为天门山盘山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5.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公路( )A.运输速度快 B.建造难度较小C.运输量大 D.运输价格低6.天门山盘山公路线路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5.B 在山区修建公路难度小,成本低。6.C 读图可知,天门山盘山公路大致沿同一高度分布和延伸,故其线路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
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要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现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跨越的等高线少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高
7.C 由图可知,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线路长度接近,穿越的等高线数目相同;B线从山腰经过,经过的居民点可能较A线少,A、B、D项错误。B线跨越的河流较少,不用修大型桥梁,由图可知,B线占用耕地较A线少,C项正确。
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读图回答7—8题。
8.下列对图示区域的开发最合理的是 ( )A.山上种茶树,山下种水稻B.山上种甜菜,山下种蔬菜、花卉C.山上营造防护林,山下种小麦D.山上修梯田,山下发展养殖业
8.A 山上种茶树,经济价值高,还能保持水土,山下种水稻,可合理利用当地的水热条件, A项正确;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江南地区,该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甜菜一般在北方种植,不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B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宜种植小麦,C项错误;结合等高线和比例尺可推测出图示区域坡度较大,江南地区降水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适宜在山上修梯田,D项错误。
专项拓展训练
专项
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专项1 判断背斜和向斜
答案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和成因分别是( )A.背斜山 外力作用B.背斜谷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向斜谷 内力作用D.向斜山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D 由图例可知,四种岩石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中间新、两翼老,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发生弯曲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因而可形成山地,故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
专项1 判断背斜和向斜
答案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甲地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 190 mB.乙地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地可能发育成为河流D.丁地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2.A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且等高距为300 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600 m≤ΔH<1 200 m,A项正确;乙地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化石存在,B项错误;丙地位于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项错误;丁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开采不便,D项错误。
专项2 地质作用的过程
答案
下图为某地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C 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而③是岩浆冷凝形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④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①②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故选C项。
专项2 地质作用的过程
答案
下图为某地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4.岩层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4.D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下老上新;二是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三是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石所在岩层,晚于岩浆岩所在岩层。①②岩层是被侵入岩层,早于③④岩层,②岩层位于①岩层下方,则②岩层形成时间最早,④岩层中岩石是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形成的变质岩,所以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②①③④,故选D项。
专项2 地质作用的过程
答案
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薄饼岩(见图1)因奇特的岩石地貌而闻名。薄饼岩是海洋动植物的残骸在地下堆积,后在海水等因素的侵蚀下,形成的层次分明的岩石景观。图2示意新西兰海岸的薄饼岩景观。据此回答5—6题。
5.薄饼岩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表现为( )A.地壳水平挤压 B.地壳相对稳定C.岩浆活动频繁 D.变质作用强烈
5.B 由图2可知,薄饼岩的岩层呈水平形态,故其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水平挤压,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材料“薄饼岩是海洋动植物的残骸在地下堆积”可知,薄饼岩是沉积岩,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关系不大,C、D项错误。
专项2 地质作用的过程
答案
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薄饼岩(见图1)因奇特的岩石地貌而闻名。薄饼岩是海洋动植物的残骸在地下堆积,后在海水等因素的侵蚀下,形成的层次分明的岩石景观。图2示意新西兰海岸的薄饼岩景观。据此回答5—6题。
6.图2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内力抬升—海水侵蚀—固结成岩B.内力抬升—固结成岩—海水侵蚀C.固结成岩—海水侵蚀—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水侵蚀
6.D 根据材料“地下堆积”“侵蚀”可知,该景观的形成过程是首先堆积物在地下形成沉积岩,其次,沉积岩经内力抬升露出地面,后经海水侵蚀,D项正确,A、B、C项错误。
专项3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答案
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是两条以捞玉而闻名的“玉河”。捞取的和田玉石有的质地较差、需要打磨去掉棱角;有的观感温润、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常有裂痕。下图示意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捞玉点分布。读图回答7—8题。
7.捞取“需要打磨去掉棱角”的和田玉,概率最大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7.C 根据信息“需要打磨去掉棱角”可知,捞取的和田玉磨蚀作用不充分,应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且利于沉积的凸岸。由材料可知,③④地位于河流上游,③地位于凸岸,④地位于凹岸。C项正确。
专项3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答案
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是两条以捞玉而闻名的“玉河”。捞取的和田玉石有的质地较差、需要打磨去掉棱角;有的观感温润、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常有裂痕。下图示意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捞玉点分布。读图回答7—8题。
8.有的和田玉表面光滑、常有裂痕,其主要原因是( )A.岩浆侵入活动B.岩浆活动引起的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和水蚀作用D.水蚀作用和石块间碰撞
8.D 和田玉受水蚀作用而变得表面非常光滑,但长期在河水流动中与其他石块相碰撞会出现裂痕。D项正确。
专项3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思维拓展:河流凸、凹岸沉积物质的差异 河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的,陆地向内凹为凹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在判断时,我们可以把河流的正中心当成河心(图中黑点表示河心),河岸线凸向河心的一侧为凸岸(如下图中甲岸、丁岸),河岸线偏离河心的一侧为凹岸(如下图中乙岸、丙岸)。
专项3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答案
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坡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9—10题。
9.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
9.B 图示①坡后期沙坡剖面高于前期沙坡剖面,说明①坡泥沙堆积,结合材料可推测,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水流较慢,泥沙堆积。B项正确。
专项3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答案
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坡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9—10题。
10.图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10.D 图示②坡和④坡后期沙坡剖面低于前期沙坡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故D项正确。
11.下图为密云区地形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密云区城镇的分布特征。 (2)比较甲、乙两地的景观特征,并任选其一,说明其形成原因。 (3)乙图中A地常形成农田或村庄,分析其自然原因。
专项4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项4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11.解析 第(1)问,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可从数量、密度、与其他地理事物(地形)的关系等方面描述。结合密云区地形分布图可知,山区地势起伏大,城镇数量少,密度小,多沿河谷分布;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利于城镇发展,故平原地区城镇数量多,密度大。第(2)问,甲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谷壁陡峭,呈V形;乙地地势起伏小,在凸岸形成河漫滩,呈U形。甲地地势起伏大,结合河流发育过程可知,该地形的形成源于两侧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乙地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第(3)问,乙图中A地位于河流凸岸,为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且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在A地常形成农田或村庄。答案 (1)平原城镇密度大;山区城镇密度小,多沿河谷分布。(2)景观特征:(与乙地比较)甲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谷壁陡峭,呈V形。[(与甲地比较)乙地地势起伏小,在凸岸形成河漫滩,呈U形。]形成原因:甲地两侧地壳抬升,河流侵蚀。[乙地河流流速慢,凸岸泥沙堆积。](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临近水源。
易错疑难集训
集训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易错点1 不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答案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甲类岩石形成于地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岩石类型,正确的是 ( )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岩C.丙—变质岩 D.丁—侵入岩
1.C 图中甲、乙均由岩浆形成,应为岩浆岩,其中,甲形成于地表且可直接转化为沉积物,为喷出岩,则乙为侵入岩;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错因分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会判断甲、乙是喷出岩还是侵入岩。
易错点1 不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答案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甲类岩石形成于地表。读图回答1—2题。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③—熔融作用B.④—外力作用C.⑤—地壳上升D.⑥—固结成岩作用
2.D ③是岩浆形成侵入型岩浆岩的过程,为岩浆侵入;④是变质岩形成岩浆的过程,为熔融作用;⑤是各类岩石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⑥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固结成岩作用。错因分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各箭头的意义,即不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易错点2 误认为岩层形态与地表形态一致
答案
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中属于地形倒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3.C 地形倒置是指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图中甲为断层,乙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丁为单斜山(由单斜岩层构成的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一种山地),故属于地形倒置的是乙和丙。
易错点2 误认为岩层形态与地表形态一致
答案
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山B.甲处适合选为水库坝址C.适合在乙处开凿隧道 D.地壳最不稳定的是丁处
4.C 根据图中岩层弯曲方向可判断,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山;甲处为断层,不适合选为水库坝址;乙处为背斜,适合开凿隧道;地壳最不稳定的是甲处。错因分析:本题组易错的原因:一是没有正确观察出岩层形态,不理解地形倒置(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二是不理解断层、背斜、向斜的现实意义。
常考疑难问题突破
疑难点 河流阶地
答案
下图示意渭河中上游某河段7个河流阶地的拔河高度(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下切发生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据此回答1—3题。
1.近100万年来,该河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形成的阶地是 ( )A.T4 B.T5 C.T6 D.T7
1.B 地壳抬升幅度最大时,河流下切作用最强,河流阶地的拔河高度变化最大。读图可知,近100万年来,该河段由阶地T5到T4地壳抬升幅度最大,该时期形成的阶地是T5,故B项正确。
疑难点 河流阶地
答案
下图示意渭河中上游某河段7个河流阶地的拔河高度(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下切发生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据此回答1—3题。
2.河流阶地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增大 B.流速减慢 C.含沙量增大 D.水位下降
2.A 冰期时,河流堆积作用强。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冰雪融化,河流流量增大,河流中上游主要发生下切侵蚀作用形成河流阶地,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疑难点 河流阶地
答案
下图示意渭河中上游某河段7个河流阶地的拔河高度(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下切发生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据此回答1—3题。
3.每个阶地的黄土层 ( )A.形成于寒冷的冰期B.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早C.形成时砾石层裸露D.均来自河流搬运
3.A 渭河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黄土高原受风力堆积作用影响较大,因此这些阶地上的黄土来自风力堆积。由此可推测每个阶地上的黄土层应该是在降水较少、风力强劲的冰期堆积而成的,A项正确、D项错误。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因此黄土层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B项错误。砾石层位于古土壤层下部,而黄土层位于古土壤层上部,黄土层形成时砾石层被古土壤层覆盖,C项错误。
疑难点 河流阶地
难点透视:本题组的难点是河流阶地的成因及变化,解答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和审图。拔河高度体现了一定时期内河段地壳抬升的幅度大小,相同时间内,拔河高度变化越大,地壳抬升幅度越大。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冰雪大面积融化,导致河流的冰雪融水补给增加,流量增大,河流中上游主要发生下切侵蚀作用,进而形成河流阶地。阶地黄土层的来源要从黄土高原的区域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章末培优专练
培优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与地表形态相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并能说明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等。
素养1 利用岩层判断地质构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
答案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的海拔可能是 ( )A.789 m B.932 mC.1 064 m D.1 177 m2.乙处( )A.因流水堆积成山 B.因地壳抬升成山C.因流水下蚀成谷 D.因地壳陷落成谷
1.C 由甲处附近的等高线可知,甲处的海拔大于1 000 m,图中等高线的间隔为100 m,因此甲处海拔不超过1 100 m,结合选项可以判断,C项正确。2.C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乙处的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说明该地为山谷,易发育河流。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背斜顶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因此该地最可能是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山谷。C项正确。
素养1 利用岩层判断地质构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
答案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3.据图可知,丙处 ( )A.不能瞭望到李家庄B.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受内力作用影响,与乙处地势相差较大D.由向斜构造形成
3.D 据图可知,丙处海拔较高,李家庄海拔较低,而且丙处和李家庄之间没有障碍物的阻挡,从丙处可以看到李家庄,A项错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丙处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项错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乙、丙两处地势差异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丙处是由向斜构造形成的,C项错误、D项正确。素养探究:本题组以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同学们利用岩层判断地质构造,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素养2 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
答案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砾石(一般认为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广泛发育的地区,由于地壳抬升,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柱状、峰林状地貌。福建省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而甘肃省则表现为“顶圆、檐突、身陡、麓缓”(如下图)。据此回答4—5题。
4.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下沉—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流水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
4.C 结合材料可知,丹霞地貌是沉积岩经过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推断其形成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壳下沉,水体中的泥沙沉积并固结成岩,形成红色砂岩、砾岩等沉积岩,再经地壳抬升,最后经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故选C项。
素养2 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
答案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砾石(一般认为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广泛发育的地区,由于地壳抬升,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柱状、峰林状地貌。福建省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而甘肃省则表现为“顶圆、檐突、身陡、麓缓”(如下图)。据此回答4—5题。
5.福建省和甘肃省丹霞地貌特征有所差异,主要是因为( )A.气候条件不同 B.地质构造不同C.沉积环境不同 D.岩石类型不同
5.A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十分丰富,流水作用强烈;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风力作用显著,A项正确。根据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判断,福建省和甘肃省两地丹霞地貌的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相似,B、C、D项错误。素养探究:本题组以丹霞地貌的形成为情境,给出丹霞地貌景观图,引导同学们运用综合思维,推理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判断不同区域丹霞地貌特征的差异,很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
素养3 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素养
答案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A.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B.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C.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D.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6.B 临安城环山、临江,地形较封闭,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贸易,但从地势上来说易守难攻,利于军事防御,B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热岛效应不显著,A项错误;临安城临江,河流穿城而过,不会减轻洪涝灾害,C项错误。
素养3 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素养
答案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7.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沿河分布 B.沿城区界分布C.沿湖分布 D.沿山麓分布
7.A 根据材料可知,临安城河流穿城而过,且南北狭长,即可推断商业网点和住宅可能沿河分布,而且临安城地处我国南方水网密集的地区,水运发达,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分布有利于交通运输,A项正确。
素养3 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素养
答案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8.临安城形成“南宫”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C.人口 D.交通
8.A 临安城南部多山地,地势较高,山麓之上远离密集的水网和潮湿的空气,可避开洪涝灾害,且易守难攻,防御条件较好。A项正确。素养探究:本题组将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作为设题情境,借助文字介绍南宋临安城的选址与布局情况,考查同学们结合图文信息、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高考真题同步挑战
答案
[2020天津学考地理·4—5,6分]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1.D 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此该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A、C项错误;粤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该地貌景观地表有明显起伏,最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垂直裂隙处岩石脆弱,易被侵蚀,B项错误、D项正确。
辨析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比较
答案
[2020天津学考地理·4—5,6分]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2.A 图示地貌景观岩层出露地表一般是地壳缓慢隆起抬升和流水不断侵蚀形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垂直抬升,A项正确。
答案
[2020全国Ⅲ卷文综·7—8,8分]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3—4题。
3.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D 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应力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
答案
[2020全国Ⅲ卷文综·7—8,8分]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3—4题。
4.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4.C 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
答案
[2021全国甲卷文综·9—10,8分]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回答5—6题。
5.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5.C 由图可知,起初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火山岛;之后造礁珊瑚附着在海面下的火山岩上,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珊瑚礁;后来由于地壳下降,火山岛沉没在海里,珊瑚礁附着在整个火山岩上,且其厚度和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可以判断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为②④①③。
答案
[2021全国甲卷文综·9—10,8分]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回答5—6题。
6.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6.A 由图可知,④阶段部分火山岩和珊瑚礁露出海面,但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这说明海平面先上升,珊瑚礁不断向海面附近发育,后海平面下降,导致火山岩和珊瑚礁露出海面。
7.[2021全国甲卷文综·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答案
7.解析 第(1)问,由图可知,冲积扇堆积物以沙砾为主,山坡堆积物以角砾为主。原因可以结合形成堆积物的地质作用进行分析。冲积扇的沙砾主要是流水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因此分选性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磨圆度。山坡的角砾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的,海拔较高处可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砾石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相对较差。第(2)问,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多风,冲积扇的沙和粉沙物质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沿山坡爬升,随着风力减弱,沙和粉沙物质逐渐沉积,堆积在山坡表面。第(3)问,主要从地势、保水能力和蓄水能力等方面分析。例如冲积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山坡和冲积扇的流水大都在冲积平原汇集,冲积扇前缘会有地下水出露。答案 (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8.[2020全国I卷文综·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答案
8.解析 第(1)问,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第(2)问,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第(3)问,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作业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作业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成分,岩浆冷凝,SiO2,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安山岩,②沉积岩和变质岩,成岩作用,矿物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