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一单元
一.试题(共15小题)
1.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查找词语的具体意思。
2.喜欢提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中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 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4.妈妈总是教育我:“ 。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两次犯同样的错误。”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迁怒,不贰过
5.下列词语中的“彩”和“五彩缤纷”中的“彩”意思相同的是( )。
A.剪彩 B.彩灯 C.挂彩 D.喝彩
6.选词填空。
夸张 夸奖 夸耀
(1)大家都 冯亮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但他从来不 自己。
(2)文章恰当地运用了 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潮湿 湿润
(3)雨后的原野, 而清新。
(4)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摄影师
三 灰雀
五 电车
一 杂志社
两 照相机
六 石头
一 朋友
一 牛
8.读句子,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山上落(lào luò) 下的石头正砸中王伯伯腿,使他落(lào luò) 下了残疾。
(2)这次人员调(diào tiáo) 整,组织上又把李叔叔调(diào tiáo) 回了教研室。
(3)暑假(jiǎ jià) 里,我和表哥一起看了《真假(jiǎ jià) 美猴王》这部电影。
(4)大(dà dài) 火烧着了窗帘,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大(dà dài) 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9.我会查字典。
“视”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画 。“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看;B.视察,观察;C.看待。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茂密的树林挡住了我的视线。
②同学们不仅没有歧视我,反而都很关心我。
③今天上午,上级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
10.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zhǎng shēng
huāng yě
huò zhě
yǒu qù
shèng kāi
ān jìng
jiāo wài
11.查字典,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进横线上。
【装】①穿着的衣物;②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面貌;③假作,故意做作。
(1)特务化装成游击队员混进了革命队伍。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3)我和小王以前是同学,可前天见到他时,他却假装不认识我。
12.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照样子,在填上恰当的词)
(1)例:(鲜艳)的服装
的墙
的东风
(2)例:(走过)荒野
口笛
大手
(3)例:摇(头)晃(脑)
披 散
张 舞
13.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从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在 。
A.城市里
B.大海边
C.山区
(2)大家的 不同, 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3)画“﹣﹣﹣”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同学们 。
A.在校园里很快乐,很懂礼貌,非常热爱祖国
B.很喜欢校园里的小鸟,十分遵守学校的规定
14.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⑪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⑫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15.同学们,你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熟悉的人吧。想一想:你最熟悉的人是谁?请把他(她)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部编版三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一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5小题)
1.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查找词语的具体意思。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理解。
故选:D。
2.喜欢提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中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解答】A、B、D都是跟“问”有关的名言。C的意思是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跟“问”无关。
故选:C。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 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解答】A.有误,“摔跤”的“摔”应读shuāi。
B.有误,“钥匙”的“钥”应读“yào”。
C.正确。
D.有误,“富饶”的“饶”应读“ráo”。
故选:C。
4.妈妈总是教育我:“ 。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两次犯同样的错误。”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迁怒,不贰过
【解答】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指讲话必须把道理讲清讲透。
D.“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根据句意应选D项。
故选:D。
5.下列词语中的“彩”和“五彩缤纷”中的“彩”意思相同的是( )。
A.剪彩 B.彩灯 C.挂彩 D.喝彩
【解答】“五彩缤纷”的“彩”指各种颜色交织的意思。
A.不同,“剪彩”多指在举行的某些仪式上剪断彩带。“彩”指彩带。
B.相同。“彩灯”指五颜六色的灯。“彩”指各种颜色交织的意思。
C.不同,“挂彩”指受伤的意思。“彩”指受伤。
D.不同,“喝彩”就是叫好的意思。“彩”指欢呼声。
故选:B。
6.选词填空。
夸张 夸奖 夸耀
(1)大家都 夸奖 冯亮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但他从来不 夸耀 自己。
(2)文章恰当地运用了 夸张 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潮湿 湿润
(3)雨后的原野, 潮湿 而清新。
(4)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湿润 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解答】夸张:指夸大;言过其实。夸奖:指称赞。夸耀:指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1)结合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夸奖”“夸耀”。
(2)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夸张”。
潮湿:指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湿润:指潮湿润泽。
(3)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潮湿”。
(4)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湿润”。
故答案为:
(1)夸奖 夸耀;
(2)夸张;
(3)潮湿;
(4)湿润。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位 摄影师
三 只 灰雀
五 辆 电车
一 家 杂志社
两 架 照相机
六 块 石头
一 个 朋友
一 头 牛
【解答】故答案为:
位 只
辆 家
架 块
个 头
8.读句子,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山上落(lào luò) luò 下的石头正砸中王伯伯腿,使他落(lào luò) lào 下了残疾。
(2)这次人员调(diào tiáo) tiáo 整,组织上又把李叔叔调(diào tiáo) diào 回了教研室。
(3)暑假(jiǎ jià) jià 里,我和表哥一起看了《真假(jiǎ jià) jiǎ 美猴王》这部电影。
(4)大(dà dài) dà 火烧着了窗帘,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大(dà dài) dài 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解答】(1)落:luò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下。lào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故分别选:luò、lào。
(2)调:tiáo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整。diào调动:岗位~动。故分别选:tiáo、diào。
(3)假:jiǎ 虚伪的,不真实的:真假。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假期。故分别选:jià、jiǎ。
(4)大:d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人。dài医生:大夫。故分别选:dà、dài。
故答案为:
(1)luò lào;
(2)tiáo diào;
(3)jià jiǎ;
(4)dà dài。
9.我会查字典。
“视”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S ,再查音节 shì ,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见 ,再查画 4 。“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看;B.视察,观察;C.看待。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茂密的树林挡住了我的视线。 A
②同学们不仅没有歧视我,反而都很关心我。 C
③今天上午,上级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 B
【解答】视: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第一个字母的大写“S”,再查读音“shì”,部首是“见”,除部首外还有“4”画。
①视线:看东西时眼睛与目标之间的假想直线。视,看。故选A;
②歧视: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视,看待。故选C;
③视察:指察看;审察;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视,观察。故选B。
故答案为:
S shì 见 4
①A;
②C;
③B。
10.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乐器
zhǎng shēng 掌声
huāng yě 荒野
huò zhě 或者
yǒu qù 有趣
shèng kāi 盛开
ān jìng 安静
jiāo wài 郊外
【解答】故答案为:
乐器 掌声 荒野 或者
有趣 盛开 安静 郊外
11.查字典,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进横线上。
【装】①穿着的衣物;②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面貌;③假作,故意做作。
(1)特务化装成游击队员混进了革命队伍。 ②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①
(3)我和小王以前是同学,可前天见到他时,他却假装不认识我。 ③
【解答】(1)化装:戏剧、电影等表演场合的造型手段之一,塑造人物外部形象。“装”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面貌。故选②。
(2)服装:服饰装束。“装”穿着的衣物。故选①。
(3)假装:故意装出某种动作或姿态,以掩盖真相。“装”假作,故意做作。
故答案为:
(1)②;
(2)①;
(3)③。
12.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照样子,在填上恰当的词)
(1)例:(鲜艳)的服装
洁白 的墙
湿润 的东风
(2)例:(走过)荒野
吹着 口笛
拍着 大手
(3)例:摇(头)晃(脑)
披 头 散 发
张 牙 舞 爪
【解答】(1)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洁白的墙”。
(2)后面为动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动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吹着口笛”。
(3)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故答案为:
(1)洁白 湿润;
(2)吹着 拍着;
(3)头 发 牙 爪。
13.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A
(1)从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在 C 。
A.城市里
B.大海边
C.山区
(2)大家的 民族 不同, 穿戴 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3)画“﹣﹣﹣”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同学们 A 。
A.在校园里很快乐,很懂礼貌,非常热爱祖国
B.很喜欢校园里的小鸟,十分遵守学校的规定
【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看出是“山区”。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可知大家的民族不同,穿戴不同。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看出很懂礼貌。“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看出同学们非常热爱祖国,故选“A”。
故答案为:
(1)C
(2)民族 穿戴
(3)A
14.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⑪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⑫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辅,以写幻象为主。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错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错误。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动态之美。
(4)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本文的语言特点简洁精粹,生动优美,意蕴深刻。选项B错误。
故答案为:
(1)A;
(2)C;
(3)C
(4)B。
15.同学们,你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熟悉的人吧。想一想:你最熟悉的人是谁?请把他(她)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解答】范文:
我熟悉的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人,而我最熟悉的人要数我的表妹了。
我的表妹今年三岁了,她很呆萌,她有着乌黑的头发,黑宝石般的眼睛,柳叶般的眉毛,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还有一个可爱的小酒窝呢!
但是你可别被她可爱的外表迷惑了,她也很调皮呢!
记得有一﹣次,我给外婆打电话,外婆叫了我一声:“舒舒。”没想到我那调皮的表妹也跳起来抢走外婆的电话,对着电话大声说:“舒舒。”我说:“唉,你这小调皮。”没想到,我这一说她还更来劲了,“舒舒,舒舒,你吃饭了没有?”我刚想回答,她又冒出来一句:“舒舒,舒舒,你吃饭了没……”
还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外婆叫我教她认字,我刚拿起书来,她似乎知道我要干什么似的,乖乖也找了个凳子坐下。刚开始,她还很认真地大声朗读,水灵灵的大眼睛认真地盯着书本,一字不落地读着。中途,我口渴了,去倒了一杯水喝,可能是她读得不耐烦了,竟然悄悄地踮起脚尖,不发出任何声响地把书藏在沙发底下,然后悄悄地走了,这个小鬼灵精。
这就是我那可爱又调皮的表妹。
部编版三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一单元
一.试题(共15小题)
1.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查找词语的具体意思。
2.喜欢提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中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 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4.妈妈总是教育我:“ 。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两次犯同样的错误。”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迁怒,不贰过
5.下列词语中的“彩”和“五彩缤纷”中的“彩”意思相同的是( )。
A.剪彩 B.彩灯 C.挂彩 D.喝彩
6.选词填空。
夸张 夸奖 夸耀
(1)大家都 冯亮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但他从来不 自己。
(2)文章恰当地运用了 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潮湿 湿润
(3)雨后的原野, 而清新。
(4)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摄影师
三 灰雀
五 电车
一 杂志社
两 照相机
六 石头
一 朋友
一 牛
8.读句子,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山上落(lào luò) 下的石头正砸中王伯伯腿,使他落(lào luò) 下了残疾。
(2)这次人员调(diào tiáo) 整,组织上又把李叔叔调(diào tiáo) 回了教研室。
(3)暑假(jiǎ jià) 里,我和表哥一起看了《真假(jiǎ jià) 美猴王》这部电影。
(4)大(dà dài) 火烧着了窗帘,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大(dà dài) 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9.我会查字典。
“视”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画 。“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看;B.视察,观察;C.看待。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茂密的树林挡住了我的视线。
②同学们不仅没有歧视我,反而都很关心我。
③今天上午,上级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
10.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zhǎng shēng
huāng yě
huò zhě
yǒu qù
shèng kāi
ān jìng
jiāo wài
11.查字典,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进横线上。
【装】①穿着的衣物;②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面貌;③假作,故意做作。
(1)特务化装成游击队员混进了革命队伍。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3)我和小王以前是同学,可前天见到他时,他却假装不认识我。
12.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照样子,在填上恰当的词)
(1)例:(鲜艳)的服装
的墙
的东风
(2)例:(走过)荒野
口笛
大手
(3)例:摇(头)晃(脑)
披 散
张 舞
13.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从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在 。
A.城市里
B.大海边
C.山区
(2)大家的 不同, 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3)画“﹣﹣﹣”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同学们 。
A.在校园里很快乐,很懂礼貌,非常热爱祖国
B.很喜欢校园里的小鸟,十分遵守学校的规定
14.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⑪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⑫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15.同学们,你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熟悉的人吧。想一想:你最熟悉的人是谁?请把他(她)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部编版三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一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5小题)
1.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查找词语的具体意思。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理解。
故选:D。
2.喜欢提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中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解答】A、B、D都是跟“问”有关的名言。C的意思是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跟“问”无关。
故选:C。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 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解答】A.有误,“摔跤”的“摔”应读shuāi。
B.有误,“钥匙”的“钥”应读“yào”。
C.正确。
D.有误,“富饶”的“饶”应读“ráo”。
故选:C。
4.妈妈总是教育我:“ 。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两次犯同样的错误。”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迁怒,不贰过
【解答】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指讲话必须把道理讲清讲透。
D.“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根据句意应选D项。
故选:D。
5.下列词语中的“彩”和“五彩缤纷”中的“彩”意思相同的是( )。
A.剪彩 B.彩灯 C.挂彩 D.喝彩
【解答】“五彩缤纷”的“彩”指各种颜色交织的意思。
A.不同,“剪彩”多指在举行的某些仪式上剪断彩带。“彩”指彩带。
B.相同。“彩灯”指五颜六色的灯。“彩”指各种颜色交织的意思。
C.不同,“挂彩”指受伤的意思。“彩”指受伤。
D.不同,“喝彩”就是叫好的意思。“彩”指欢呼声。
故选:B。
6.选词填空。
夸张 夸奖 夸耀
(1)大家都 夸奖 冯亮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但他从来不 夸耀 自己。
(2)文章恰当地运用了 夸张 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潮湿 湿润
(3)雨后的原野, 潮湿 而清新。
(4)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湿润 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解答】夸张:指夸大;言过其实。夸奖:指称赞。夸耀:指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1)结合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夸奖”“夸耀”。
(2)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夸张”。
潮湿:指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湿润:指潮湿润泽。
(3)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潮湿”。
(4)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湿润”。
故答案为:
(1)夸奖 夸耀;
(2)夸张;
(3)潮湿;
(4)湿润。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位 摄影师
三 只 灰雀
五 辆 电车
一 家 杂志社
两 架 照相机
六 块 石头
一 个 朋友
一 头 牛
【解答】故答案为:
位 只
辆 家
架 块
个 头
8.读句子,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山上落(lào luò) luò 下的石头正砸中王伯伯腿,使他落(lào luò) lào 下了残疾。
(2)这次人员调(diào tiáo) tiáo 整,组织上又把李叔叔调(diào tiáo) diào 回了教研室。
(3)暑假(jiǎ jià) jià 里,我和表哥一起看了《真假(jiǎ jià) jiǎ 美猴王》这部电影。
(4)大(dà dài) dà 火烧着了窗帘,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大(dà dài) dài 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解答】(1)落:luò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下。lào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故分别选:luò、lào。
(2)调:tiáo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整。diào调动:岗位~动。故分别选:tiáo、diào。
(3)假:jiǎ 虚伪的,不真实的:真假。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假期。故分别选:jià、jiǎ。
(4)大:d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人。dài医生:大夫。故分别选:dà、dài。
故答案为:
(1)luò lào;
(2)tiáo diào;
(3)jià jiǎ;
(4)dà dài。
9.我会查字典。
“视”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S ,再查音节 shì ,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见 ,再查画 4 。“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看;B.视察,观察;C.看待。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茂密的树林挡住了我的视线。 A
②同学们不仅没有歧视我,反而都很关心我。 C
③今天上午,上级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 B
【解答】视: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第一个字母的大写“S”,再查读音“shì”,部首是“见”,除部首外还有“4”画。
①视线:看东西时眼睛与目标之间的假想直线。视,看。故选A;
②歧视: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视,看待。故选C;
③视察:指察看;审察;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视,观察。故选B。
故答案为:
S shì 见 4
①A;
②C;
③B。
10.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乐器
zhǎng shēng 掌声
huāng yě 荒野
huò zhě 或者
yǒu qù 有趣
shèng kāi 盛开
ān jìng 安静
jiāo wài 郊外
【解答】故答案为:
乐器 掌声 荒野 或者
有趣 盛开 安静 郊外
11.查字典,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进横线上。
【装】①穿着的衣物;②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面貌;③假作,故意做作。
(1)特务化装成游击队员混进了革命队伍。 ②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①
(3)我和小王以前是同学,可前天见到他时,他却假装不认识我。 ③
【解答】(1)化装:戏剧、电影等表演场合的造型手段之一,塑造人物外部形象。“装”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面貌。故选②。
(2)服装:服饰装束。“装”穿着的衣物。故选①。
(3)假装:故意装出某种动作或姿态,以掩盖真相。“装”假作,故意做作。
故答案为:
(1)②;
(2)①;
(3)③。
12.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照样子,在填上恰当的词)
(1)例:(鲜艳)的服装
洁白 的墙
湿润 的东风
(2)例:(走过)荒野
吹着 口笛
拍着 大手
(3)例:摇(头)晃(脑)
披 头 散 发
张 牙 舞 爪
【解答】(1)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洁白的墙”。
(2)后面为动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动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吹着口笛”。
(3)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故答案为:
(1)洁白 湿润;
(2)吹着 拍着;
(3)头 发 牙 爪。
13.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A
(1)从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在 C 。
A.城市里
B.大海边
C.山区
(2)大家的 民族 不同, 穿戴 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3)画“﹣﹣﹣”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同学们 A 。
A.在校园里很快乐,很懂礼貌,非常热爱祖国
B.很喜欢校园里的小鸟,十分遵守学校的规定
【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看出是“山区”。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可知大家的民族不同,穿戴不同。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看出很懂礼貌。“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看出同学们非常热爱祖国,故选“A”。
故答案为:
(1)C
(2)民族 穿戴
(3)A
14.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⑪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⑫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辅,以写幻象为主。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错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错误。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动态之美。
(4)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本文的语言特点简洁精粹,生动优美,意蕴深刻。选项B错误。
故答案为:
(1)A;
(2)C;
(3)C
(4)B。
15.同学们,你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熟悉的人吧。想一想:你最熟悉的人是谁?请把他(她)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解答】范文:
我熟悉的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人,而我最熟悉的人要数我的表妹了。
我的表妹今年三岁了,她很呆萌,她有着乌黑的头发,黑宝石般的眼睛,柳叶般的眉毛,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还有一个可爱的小酒窝呢!
但是你可别被她可爱的外表迷惑了,她也很调皮呢!
记得有一﹣次,我给外婆打电话,外婆叫了我一声:“舒舒。”没想到我那调皮的表妹也跳起来抢走外婆的电话,对着电话大声说:“舒舒。”我说:“唉,你这小调皮。”没想到,我这一说她还更来劲了,“舒舒,舒舒,你吃饭了没有?”我刚想回答,她又冒出来一句:“舒舒,舒舒,你吃饭了没……”
还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外婆叫我教她认字,我刚拿起书来,她似乎知道我要干什么似的,乖乖也找了个凳子坐下。刚开始,她还很认真地大声朗读,水灵灵的大眼睛认真地盯着书本,一字不落地读着。中途,我口渴了,去倒了一杯水喝,可能是她读得不耐烦了,竟然悄悄地踮起脚尖,不发出任何声响地把书藏在沙发底下,然后悄悄地走了,这个小鬼灵精。
这就是我那可爱又调皮的表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