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设计
展开《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探究性学习是物理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教学中,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通过新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眼镜的作用,提起探究眼睛的兴趣。再通过眼睛成像、眼睛观察远近不同物体对比等视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能力并不是很强,教学中通过降低探究难度(近视眼和远视眼生理原因探究中将探究实验分成先探究成像位置,再探究矫正方法),利用自制的器材形象地模拟了眼球的晶状体、通过手模拟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突破性地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生理变化和矫正方法。
教学中运用模型法引导学生分析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眼睛内部结构、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变化、近视眼和远视眼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等,形象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区分。
物理来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拍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正确的用眼方式视频,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正确用眼的行为,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学会正确用眼方式。
学会学习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中通过示范,渗透让学生从周围的各种媒体获得有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②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按照实验方法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②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渗透STS教育。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意识,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物理,让物理知识走向生活,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教学器材
教师:多媒体系统、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二个。
照相机一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焦距如何改变”引入新课
探究一、(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短片)介绍眼球的构造。
1、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动画:
2.思考:
问题1:眼睛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问题2: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照相机还是投影仪成像原理相似?
引导学生得出:
①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巨大的物体都能看到,说明成的缩小的实像,而实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只能是倒立,即眼睛成像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
②晶状体、角膜相当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③视网膜相当于胶片(或光屏)。
探究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1、出示照相机探究能照清楚远近物体调节方法,并提问眼睛也能这样调节吗?
2、模拟实验
3、ppt展示:
4、.分析:照相机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来得到清晰的像的。
眼睛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来得到清晰的像的。
5、介绍近点和远点、明视距离
6、探究:若晶状体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探究三、近视眼及其矫正
1. 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
2、演示实验
3.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探究四、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
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
2、演示实验
3、矫正:用凸透镜矫正镜矫正
探究五、STS:
1、信息一: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用“度”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为单位)倒数
(焦度)的100倍。即:眼镜的度数=100/f,例如:200度的眼镜,说明该眼镜的焦距为0.5米.
信息二:对于眼镜的度数,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例如:小明的左眼是+200度,右眼是-300度,小明的眼镜情况是:左眼是远视眼,右眼是近视眼.
2.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
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②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⑤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⑥不躺卧看书。
⑦不走路看书。
六、课堂小结(见ppt课件)
七、教学反思
本课在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的。使学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照相机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学生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就容易多了,本节内容属于透镜成像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学好本节课可以做好眼睛的保健,更好的使用眼睛从而预防眼病,有跟重要的现实意义,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所以一开始我设计从复习“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焦距如何改变”引入新课,接下来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短片介绍眼球的构造。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照相机还是投影仪成像原理相似。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意图是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符合学情的问题,创设情景、设计提问、实验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把上节课的内容设计成情境导入现实问题,及时复习巩固,同时为下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一个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看法。以及教师对工作责任心的驱使。课程中教学知识的安排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那是课程的需要,它并不能左右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情绪,任何一个教学内容对学生都提出了相应的多方面的要求。教师都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态度,和一贯的工作作风按课标的要求实施学法指导。
2.注重学生实验。实验是物理课教学的特色。在设计中的最大特点是尽可能将一些内容利用实验的手段显现出来,使学生既有理性的思维,又有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和如何调节。在教学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有师生共同设计方案探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更是放手让学生完成,这也体现了老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教学过程瞬息万变,情况复杂多变,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客观因素。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及时抓住生成性问题对出现的突发状况作出判断,巧妙地将意外纳入预设的教学之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掌握局面的能力。这样既可使自己摆脱窘境,又能使课堂意外转化为可用的教学资源和财富。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能极大的突破了物理过程发展的时空限制,一方面可以将微观的内容放大,以便于学生观察;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物理过程发展的速度,以利于学生的观察。本节课中我培养学生了解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以及生物学科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