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9讲 重叠问题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
展开答案:
(1)
(2)
70厘米
70厘米
60厘米
详解: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
例题2
答案:130厘米
详解:两块木板总长(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0厘米,用两块木板总长减去一次重叠即可,(厘米).
例题3
答案:30厘米
详解:两块木板总长应为(厘米),这150 厘米就比重叠后木板的总长多出(厘米),所以这30 厘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
例题4
答案:分别是5米
详解:方法一:把等长的两根钢筋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2米,所以这两根钢筋的总长度是(米),每根钢筋的长度是5米.
方法二:用现在的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得到的就是两边的长度,即(米),所以一边的长度就是3米,,一根钢筋的长度就是(米).
例题5
答案:53人
详解: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做完两科作业的总人数为(人),但在这80人中,有27人两科作业都做完了.也就是说,这两科作业都做完的27人被算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要从总人数80人中去掉重复的27人,(人),就是全班的总人数.
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只做了语文作业的人数为(人),只做了数学作业的人数为(人),所以全班总人数为(人).
语文作业
(47)人
数学作业
( 33)人
27
人
例题6
答案:37个
详解:如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智力题都答对的人数,如果把答对第一道题和答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合起来是(个),这100人就比总人数多(个),多的37人既在答对第一道题的人中算过,又在答对第二道题的人中算过,所以这多的37人就是两道题都答对的人.
第一道题
(54)人
第二道题
(46)人
练习1
答案:
(1)
(2)
40厘米
50厘米
100厘米
100厘米
简答: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
练习2
答案:9米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米),但中间重叠部分长度是1米,所以大木板的长度应该是总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即(米).
1米
5米
5米
练习3
答案:5米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米),这20米就比总长度多出(米),所以这5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
10米
10米
15米
练习4
答案:分别是80厘米
简答: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40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厘米),,所以每块木板的长度是80厘米.(方法不唯一)
120厘米
40厘米
,
作业1
答案:
(1)
(2)
50厘米
50厘米
50厘米
简答: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
作业2
答案:100厘米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厘米),但中间重叠部分长度是20厘米,所以大木板的长度应该是总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即(厘米).
20厘米
60厘米
60厘米
作业3
答案:10厘米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厘米),这160厘米就比总长度多出(厘米),所以这10厘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
作业4
答案:分别是80厘米
简答: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60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80厘米.(方法不唯一)
作业5
答案:39人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订报纸的总人数为(人),但在这59人中,有20人两种报纸都订了.也就是说,这两种报纸都订的20人被算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要从总人数59人中去掉重复的20人,(人),就是全班的总人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7讲 测量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7讲 测量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文件包含课本一年级第17讲测量docx、详解一年级第17讲测量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讲 认识奇与偶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讲 认识奇与偶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文件包含课本一年级第1讲认识奇与偶docx、详解一年级第1讲认识奇与偶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3讲 数数比比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讲义-第13讲 数数比比 (2份打包)-人教版(含详细答案),文件包含课本一年级第13讲数数比比docx、详解一年级第13讲数数比比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