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同步练习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 我国特别行政区澳门的国际机场完全建在填海造成的陆地上,说明
A. 海平面升降导致海陆变迁 B. 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
C. 大陆漂移导致海陆变迁 D. 板块运动导致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题。
- 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
A. 沙漠 B. 森林 C. 海洋 D. 河流
- 魏格纳提出的关于海陆变迁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论 B. 板块构造理论 C. 大陆漂移学说 D. 地质构造学说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 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说明了 ( )
A. 目前,两大洲海牛、鸵鸟往来频繁 B.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
C. 甲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的 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 甲丙两大洲隔乙大洋相望,则乙大洋是( )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 下列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青藏高原的形成
C. 荷兰填海造陆 D. 红海不断扩张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读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 该资料说明地球表面()
A. 海洋占71%,陆地占29% B. 海洋连在一起,陆地被海洋分割
C. 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D.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活动 B. 火山爆发
C. 地球的公转运动 D. 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板块的运动 B. 全球气候的变化
C. 火山或地震 D.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 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 板块的运动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 下列事例 不 能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日本冲绳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D.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万顷煤田
- 妞妞同学了解到德国学者魏格纳注重观察地图,也找到一些地图来观察分析,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图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甲→乙→丙
B. 如图漫画表示的是“盖天说”
C. 如图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 如图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_相似。(填序号)
①气候 ②大陆轮廓 ③岩石构造 ④古生物
(2)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作出了解释。如图所示,在__________(选填“A”或“B”)处,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①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②处海底岩石的年龄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6日20时48分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北纬38.60度,东经100.35度)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地震造成当地震感强烈。
(1)在图中描出亚欧板块的轮廓。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
A.______B.______
(3)一般来说,各板块内部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______,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
(4)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以及位于______火山地震带。
(5)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加加林
B.伽利略
C.魏格纳
D.哥伦布
(6)请用举例说明海陆变迁。
(7)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釆取哪些自我保护措施? -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A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根据版块构造学说推测地中海的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___,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填名称)___________。
- 图1为“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从而得到启示,提出了______假说
(2)______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也是北美洲和C______洲的界线。
(3)从两幅图的比较可以得出,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
(4)北冰洋被亚洲,______和______三大洲环绕。
(5)图2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陆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海陆的变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因素很多,海平面的升降、大陆漂移、板块运动、人类活动等。根据图中信息,澳门的两个岛屿氹仔岛和路环岛现在已陆续相连成了一个岛,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填海造陆引起的,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4.【答案】C、C、B
【解析】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海陆变迁的实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海洋,是由于地壳变动造成的,故 C 正确,故 ABD 错误。
故选 C 。
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学说的依据。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海陆变迁的学说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关于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因为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及人类活动。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从图中获得信息分析运用的能力。知道板块运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5~7.【答案】C、B、C
【解析】
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学说,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几乎吻合,两大洲大西洋沿岸都有海牛和鸵鸟,这说明两大洲以前可能是一体的,后来逐渐分离, C 对, ABD 错。
故选 C 。
6.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洲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大洲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南美洲和非洲之间的乙大洋是大西洋, B 对, ACD 错。
故选 B 。
7.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变迁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海陆变迁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台湾海峡的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红海不断扩张都是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荷兰填海造陆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海陆变迁, C 对, ABD 错。
故选 C 。
8~10.【答案】C、D、A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11~13.【答案】A、B、C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假说,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大陆漂移假说认为 2 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逐渐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具体过程是③—④—②—①,所以 A 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 A 对, BCD 错。
故选 A 。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学说,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板块不断运动, B 对, ACD 错。
故选 B 。
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变迁的证据,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海陆变迁的证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万顷煤田都能证明海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而日本冲绳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属于周期性变化,不能证明海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C 对, ABD 错。
故选 C 。
14.【答案】D
【解析】A.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乙→丙→甲;
B.图中漫画表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
C.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15.【答案】(1)②③④
(2)A 小
(3)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使珠穆朗玛峰逐年升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1)大西洋两岸的可拼合性(②)、岩石结构(③)及古生物的相似性(④)均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
(2)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作出了解释。如图所示,在A处,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①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②处海底岩石的年龄小。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使珠穆朗玛峰逐年升高。
16.【答案】(1)
(2)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3)稳定 活跃
(4)亚欧 太平洋 环太平洋
(5) C
(6)喜马拉雅山脉中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海底古河流遗迹、台湾海峡内有古河道的遗址。
(7)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板块的分布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答地理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依据亚欧板块的位置及范围描出亚欧板块的轮廓即可。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图中A是印度洋板块,B是美洲板块。
(3)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以及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6)喜马拉雅山脉中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海底古河流遗迹、台湾海峡内有古河道的遗址,均属于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海陆变化。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多地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所以平时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
17.【答案】(1)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2)逐渐变小(消失)
(3)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解析】【试题解析】
(1)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多火山、地震;从图中看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是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会逐渐变小;
(3)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8.【答案】大西 大陆漂移 巴拿马 南美 印度洋 欧洲 北美洲 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B为大西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大西洋的两岸轮廓相似从而得到启示,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C南美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西洋。
(3)从两幅图的比较可以得出,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4)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5)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断裂拉伸处;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故答案为:(1)大西;大陆漂移;(2)巴拿马;南美;(3)印度洋;(4)欧洲;北美洲;(5)B。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及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优秀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水资源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水资源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