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2894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2894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2894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展开1.原因
(1)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科技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3)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4)各国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5)推动因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2.评价
(1)对世界: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
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②策略: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近代史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它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时间:1995年。
3.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影响
(1)对世界贸易: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2)对经济生活: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成员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对国家利益: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点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1)复关: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了漫长的复关过程。
(2)入世:2001年12月。
2.作用与影响
(1)积极
①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2)消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史料一 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①。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解读] ①处说明科技革命和市场体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提示】 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
史料二 他(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尤有过之②。……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③。
——摘编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
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解读] ②处说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肆掠夺;③处说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思考] 根据史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
【提示】 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2)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
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
(5)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2.消极影响
(1)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2)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会迅速蔓延,影响全球。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课堂小结]
1.20世纪,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的因素有( )
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 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D [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发生于15、16世纪,不符合“20世纪”的时间限制;②是根本推动力;③是基本的技术手段;④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故D项符合题意。]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
A.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自由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 [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如一汽与大众、奥迪、丰田;上汽与大众、通用;东风与标致、雪铁龙、日产……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世界经济( )
A.全球化 B.制度化
C.多极化 D.体系化
A [题干信息体现了生产的国际化分工,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4.关于1995年成立的WTO“贸易规则”实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保障了美国单极世界的建立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C.标志着全球有序贸易的开始
D.使非歧视性贸易渐趋消失
B [WTO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故选B项;WTO“贸易规则”的实施冲击了美国的单极世界,故A项错误;WTO标志着全球有序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故C项错误;非歧视性贸易至今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5.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贸易组织具有世界性
B.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关贸总协定已完成了使命
D.关贸总协定无法解决争端
B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急需规范化、法制化的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B项。]
6.有学者认为,2001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重要时间点,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该观点的产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C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哪些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其根源是什么?
[答案] (1)交通运输技术、通讯技术(或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
(2)问题: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世界贫富分化严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
根源: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经济秩序不公正、不合理。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解 读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因素。
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加入该组织的利与弊。
3.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
基本过程
时间
推动原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5、16世纪之交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
时 空 坐 标
答 题 术 语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中国入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年份
国家类别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学案,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优质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体验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