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冲刺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891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冲刺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891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冲刺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891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冲刺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冲刺训练,共53页。
云南省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冲刺训练
1.(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圆柱体下表面刚好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分析图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 ______和图 ______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3)如图甲所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
(4)小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N,该未知液体的密度是 ______kg/m3,由此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 ______有关;
(5)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 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更换成与其体积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2.(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实验前,要使U形管两边液面保持相平,而小明同学却发现U形管右管液面比左管液面高,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______(选填序号);
①将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如图乙和图丙,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比较后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比较图 ______和图丁,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为了进一步证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有同学提出保持丁图中的探头的位置不动,将一杯比丁图中更浓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比较前后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压强越大,你认为这个结论可靠吗?原因是 ______;
(4)如图戊、己所示,用相同的盐水换用形状不同的容器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5)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 ______(选填“有色”或“无色”)液体进行实验;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尝试将U形管内的液体换成其他液体,当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内装入哪种液体时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______(选填“酒精”、“植物油”或“盐水”);由此可以推测,如果U形玻璃管足够长时,U形玻璃管内选用密度 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ρ酒精=0.8×103kg/m3,ρ植物油=0.9×103kg/m3,ρ盐水=1.1×103kg/m3)
3.(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的杠杆是 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的;接下来应该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端移动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的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______
①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相同距离
②在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③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相同距离
④在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减少一个相同的钩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如图丙,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左边钩码离支点20cm,右边挂钩离支点15cm,每个钩码重为0.5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 ______
(4)如图丁,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此时拉力的力臂 ______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所设计的实验装置。
(1)三次实验该同学都应让滑块从同一斜面的______自由下滑,目的是使滑块每次到达水平面开始滑行的______相同。
(2)为了让滑块在水平面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不同,采取的做法是使水平面的______不同。
(3)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阻力就越______,速度减小得就越______(选填“快”或“慢”)。但由于阻力始终存在,所以无法观察到滑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的情形。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由______(选填正确答案前字母)得出来的。
A.直接由实验结果
B.日常生活经验
C.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
D.科学家猜想
(5)由实验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______的原因。
5.(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小华同学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1)安装后,小华发现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通过______(选填正确答案前字母)的方法使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______,之后才能进行实验探究;
A.摇晃U形管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往左侧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压探头上的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面升降灵活,则说明该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小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逐渐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的压强______;
(4)随后,小华将压强计探头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动,调节探头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______的压强大小关系。
(5)小华按图乙和丁所示进行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的实验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华的操作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6)小华将压强计进行改装,在U形管另一端也连接上探头,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不同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6.(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测空杯的重力B.测小石块的重力
C.测石块浸在水中所受拉力D.测出杯和石块排开水的总重力
(1)由B、C两图可得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______N,由______两图可知小石块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
(2)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______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步骤C中,同学们还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增加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逐渐______,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4)为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实验小组将小石块更换成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或是将水更换成酒精、盐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若将C图中的水更换成密度比水小的酒精,小石块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2021·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1)小周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①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②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中______图所示烛焰的像。
A.B.C.D.
(2)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错误温度计之处:______;
②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部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8
98
98
③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第13min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水的温度会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8.(2021·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图甲中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B点挂2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A点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后若把B处下方取下一个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A处的钩码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格;
(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0两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5)下列正在使用的工具:铡刀、钓鱼竿、羊角起钉锤、瓶盖起子,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种是__________。
9.(2021·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长木板上分别铺上不同材料,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a、b、c。
(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相同;
(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________个力的作用,若在水平面上铺毛巾、棉布,之后直接用长木板进行多次实验,则标记b是小车在________表面下停下的位置;
(3)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_________,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__和转换法;
(5)若在水平面铺上同种材料,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则还可以探究小车________的关系(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①动能与质量 ②动能与速度
10.(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每次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通过改变水平面表面的______,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了让小车不滑出木板,可采取的办法之一是______。
(2)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现象可知: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路程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可知: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______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两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______,功率的关系:______(均选填“>”、“=”或“<”)。
(4)若在水平面上铺上棉布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滑下,还可以探究小车______的关系。
11.(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红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图所示,她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块若干(每块橡皮重力为0.1N)、细线、刻度尺等。
(1)她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此时铅笔______(选填“是”或者“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她应将细线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水平平衡后,她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块挂在杠杆支点两侧,移动其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动力(N)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OA(m)
阻力(N)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m)
()
()
0.2
0.02
0.1
0.04
0.004
0.004
记录数据后,小红便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小红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接下来的做法还应该多次改变力的______并进行实验;
(3)在实验过程甲,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红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上方固定(如图丁),则松手后铅笔______;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水平平衡
(4)本次实验在挂橡皮块之前,小红将铅笔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消除铅笔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还可以______;
(5)小红发现杠杆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中我们吃饭时使用的筷子也是杠杆,它属于______杠杆;
(6)学习了功的知识后,小红回看之前杠杆记录的数据,她想能否将的单位换成J?根据功的定义,你觉得可以换吗?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12.(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五一”节期间,小李与同学一起骑自行车环绕美丽的滇池骑行游玩。活动中他停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车胎自己发生爆胎现象。小李与同学们很好奇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回到学校和同学们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这样就在注射器内封住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当压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缩小时,手指会感到很费力。由此可猜想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
猜想二:生活中,自行车轮胎在夏天烈日下容易爆胎。据此可猜想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跟______有关。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一,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体积可直接读出,气体的压强由图中压强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得出(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中应保持环境______不变且注射器管壁导热性能良好;
(2)缓慢推动话塞到某一位置,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______值,待压强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读出压强值。继续缓慢推动活塞,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气体的体积V()
50
40
34
30
26
气体的压强p()
1.01
1.26
1.49
1.68
1.94
压强与体积的成绩()
50.5
50.4
50.66
50.4
50.44
【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一定时,压强与体积成______关系。
【拓展应用】
(1)打气筒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当打气筒的导气管被堵塞时,我们会感到向下压活塞特别费力。这是因为筒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当向下压缩时,气体的体积越______,压强越______(均选填“大”或“小”);
(2)在炎热的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下坡行驶时,要不断往车上喷水,主要是通过水蒸发吸热使轮胎内气体的温度降低,来______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
小李同学尝试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测本地的大气压值。他先将注射器内吸满水,小孔向上竖直放置,再将活塞由下至上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之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操作是为了______。
完成了上述操作后,如图所示,他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并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刻度部分的全部长度为L,已知注射器的容积为V,则本地大气压强的大小可表示为______。测量结束后,老师告诉他这样测量可能会导致测量值偏大,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13.(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林用弹簧测力计、细线、金属块、容器、水和某种液体,按照步骤①②③④⑤⑥的顺序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液体均未溢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标记在图中。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2)由实验①②③④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有关;由________三个步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从实验①④⑤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与________无关;
(3)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实验⑥中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
(4)实验中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14.(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装置,其中,,所用物块为木块。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________(填“做功”或“不做功”);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________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由甲、丙两次实验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的结论,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
(4)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若水平面光滑,则________到实验的目的(填“能”或“不能”);
(5)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整个过程中A球减小的机械能________B球减小的机械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强在家里用筷子、细线、几块相同的橡皮擦和钢卷尺等物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他将细线系在筷子的中部位置,筷子静止后如图甲所示,此时筷子处于_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接下来他应该将细线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让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筷子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外,还有一个优点,请你写:________。
(2)调节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他把数量不等的橡皮擦分别挂在筷子两侧,然后用钢卷尺测出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在第三次实验中________时筷子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在第二次实验中,将两侧的橡皮擦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1cm,则筷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
左侧橡皮擦个数/个
左侧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距离
右侧橡皮擦个数个
右侧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距离
1
3
3.0
1
9.0
2
3
5.0
2
7.5
3
4
3.5
7.0
(3)小强利用实验器材将筷子制作了一把杆秤,如图丙所示,这把“杆秤”________(填“是”或“不是”)等臂杠杆;他想增加“杆秤”的量程,应将悬挂“杆秤”的细线向________移动一定的距离即可;小强将作为“秤陀”的橡皮擦取下擦了一些字以后,再用此“秤陀”称量物品的质量,则测量结果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品的真实质量。
16.(2021·云南德宏·八年级期末)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②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③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并分析如图④所示,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表面光滑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相互作用力。
(6)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7)实验结束后,小林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他说:“同学们,假设我现在将手松开,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
A.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粉笔将竖直向上运动
C.粉笔将竖直向下运动 D.粉笔将沿水平方向运动
17.(2021·云南德宏·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如图所示: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来表示,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_____(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液体,通过比较______两个图,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丁、戊两个图,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关系。
(4)通过比较甲、乙、丙三个图,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
(5)工程师把芒市孔雀湖、盈江千岛湖、陇川麻栗坝等水库大坝的形状设计成上窄下宽是因为______。
18.(2021·云南德宏·八年级期末)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在B点挂_________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并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若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到b位置时,其示数将______。
(4)接下来小明又进行多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中,最后总结得出规律。若每次实验在确定F1大小的情况下,总是在前一次实验基础上改变F2、l1、l2中的一个量。小华分析数据后发现,第______次的实验与前一次改变量相同,需要调整的步骤是______。
序号
F1/N
l1/cm
F2/N
L2/cm
1
1.5
10.0
1.0
15.0
2
3.0
10.0
2.0
15.0
3
1.5
20.0
2.0
15.0
4
1.0
30.0
2.0
15.0
19.(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某小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U形管压强计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_可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
(2)实验前,小华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_______;在调试过程中却发现: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变化很小。解决方法是_______(选填字母);
A.从U形管中液面高的一侧倒出适量水;
B.向U形管中液面低的一侧加入适量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乙、丙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有关;
比较_______两图,可以得到: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4)已知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8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_______ Pa;(g=10 N/kg,ρ水=1.0×103kg/m3)
(5)实验结束后,小华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_______(选填“上凹”或“下凸”),浸入深度越深,玻璃管中液柱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为使自制压强计的更灵敏,应选用更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20.(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下列实验器材:一块厚泡沫,三个相同的铁钉,三个铝块m1、m2和m3(m1=m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升训练专题11 实验探究题(含答案详解),共34页。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冲刺训练,文件包含2022年云南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冲刺训练解析版docx、2022年云南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冲刺训练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实验题冲刺训练(含答案),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