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891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89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891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5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进阶模拟测试卷(基础卷)
物理考试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5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海峰同学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的估测,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大气对拇指指甲盖的压力约为10N
B.洗澡的适宜水温约为80℃
C.把两个鸡蛋由地上拿到课桌上约需要做功50J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4N
2.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必须在物体上
3.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小于所受摩擦力
B.如果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大于所受摩擦力
C.如果小明推着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等于所受摩擦力
D.如果小明推着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大于所受摩擦力
4.“车辆转弯,请坐稳扶好!”公交车广告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如图所示,公交车扶手上装有拉环,避免乘客受到伤害。拉环在设计上注重人性化,拉环上有凹凸纹且拉环做得比较厚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稳扶好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B.拉环上的凹凸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拉环做得比较厚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D.公交车向右急转弯时乘客将会向右倾倒
5.如图所示,两试管中装有高度相同的不同种液体,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 )
A.一样大 B.甲大 C.乙大 D.无法比较
6.我们身边看似“轻”的空气,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以下事例,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瓶中的饮料
B.用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出
C.用注射器把新冠疫苗药液注入肌肉里
D.茶壶盖上开小孔便于把水倒出
7.下列是与气体压强有关的现象或应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十分强大
B.如图乙所示,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压力增大
C.如图丙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强
D.如图丁所示,向纸桥下方吹气纸桥会被“吹”塌下
8.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对潜水员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C.对背心进行放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大
D.对背心进行充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阅卷人
二、多选题
得分
9.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物体,甲重5N,乙重10N,甲和乙的接触面粗糙,甲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墙上,现在用水平向右大小为15N的力F将乙匀速抽出,甲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N
B.甲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大小为5N
C.乙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N
D.乙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为10N
11.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B.两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相等
C.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D.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12.如图所示,体重为700N的工人用滑轮组将建材运送到高处。在某次运送中,工人在20s内将质量为40kg的建材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了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为1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m
C.此过程中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D.此过程中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450N
阅卷人
三、填空题
得分
13.2015年8月6日,我国选手宁泽涛获得游泳世锦赛男子自由泳冠军.比赛中,他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他向前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 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池壁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
14.旅行箱底部装有小滚轮,是为了 (填“增大”或“减小”)摩擦;钢丝钳的钳口刻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的 的方法增大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紧捏闸把,是通过增大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15.如图所示,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 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做标记这是利用了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
16.如图所示,滚摆沿着悬线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滚摆每次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渐减小,这说明滚摆的机械能 。
17.高明茶文化历史悠久,始建于1951年的高明对川茶场茗香四溢,名闻珠三角。如图所示,茶壶装上一定量的茶水,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用夹子夹茶叶时,夹子相当于一个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在泡茶时,小陆同学发现有茶叶在水中上浮,此时茶叶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
18.一艘军舰从大海驶向长江,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密度,它所受的浮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军舰排开水的体积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军舰将 (填“上浮”或“下沉” )一些。
19.“足球进校园”推进了校园足球的发展。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 ,踢飞足球的同时,脚感到疼是因为 ,足球落地后会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 。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质量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满高度相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其中容器乙底部面积较大。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1 F乙1,压强p甲 p乙;桌面对容器的支持力F甲2 F乙2(以上均选填“>”、“=”或“;=
【解析】【解答】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根据G=mg知水和酒精的重力相等,由于圆柱形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本身的重力,所以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1=F乙1
由图可知:甲乙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ρ酒精p乙
甲和乙两容器的质量相同,甲乙容器中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G=mg知G水总=G酒精总
所以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桌面对容器甲、乙的支持力相等,即F甲2=F乙2
【分析】液体的质量相同,柱形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受力面积越大, 压强越小;物体的重力相等时,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21.【答案】3:2;1:1;2:3
【解析】【解答】解:由题可知,相同时间内两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由速度公式v=st可得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由题可知,时间相同,功率相同,公式W=Pt可得牵引力所做的功之比1:1;由做功公式W=Fs可得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F1F2=W1s1W2s2=W1W2×s2s1=11×23=23。
【分析】根据公式v=st,由两辆车的路程之比及时间之比即可求出两辆车的速度之比;根据公式W=Pt,由题中的功率之比和时间之比即可的做功之比;根据公式W=Fs,由做功之比及路程之比即可的两车的牵引力之比。
22.【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物体沿粗糙斜面下滑,斜面对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分析】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支撑面垂直;摩擦力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3.【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由图知,B点离支点最远,故最长的动力臂为OB;过B点作垂直于OB的作用力F,为使杠杆平衡,动力的方向应垂直于OB向上;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从O点作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可得阻力F2的力臂l,如图所示:
【分析】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为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固定不动的点为支点。
24.【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滑轮组中最省力的方法是起点从动滑轮开始,绳子不能交叉,如图:
【分析】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
25.【答案】(1)已知物体的重力,绳子的拉力,受力分析可得物体受绳子的拉力,浮力、重力,可得G物=F浮+F拉
F浮= G物-F拉=10N-2N=8N。
(2)已知物体的重力和体积,根据公式ρ物=G物gV物=10N10N/kg×1×10-3m3=1×103kg/m3
(3)放入物体后,液体压强增加量是液体压力增加量除以底面积,而液体压力增加量就是浮力,所以Δp=ΔFS=8N100×10-4m2=800pa。
【解析】【分析】(1)、已知物体的重力,绳子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可得G物=F浮+F拉 可求出浮力。
(2)、已知物体的重力和体积,根据公式 ρ物=G物gV物求得物体密度。
(3)、液体压力增加量就是浮力。
26.【答案】解:斜面的有用功为 W有=Gh=4.5N×0.3m=1.35J
斜面做的总功为 W总=Fs=1.8N×1.2m=2.16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η=W有W总×100%=1.35J2.16J×100%=62.5%
额外功是 W额=W总-W有=2.16J-1.35J=0.81J
答: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2.5%;额外功为0.81J。
【解析】【分析】用斜面提升物体,拉力作的功为总功,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两者相除即为机械效率。
27.【答案】骑车时,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因此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解析】【解答】解:骑车时,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遮阳伞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遮阳伞上表面弯曲,呈圆弧状,所以遮阳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在这两个压强差的作用下,遮阳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感觉车把象被人向上提起。
【分析】比较骑车时,空气经过遮阳伞上下的路程,就可判断遮阳伞上下的空气流速大小,结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分析出骑车时遮阳伞会产生向上的升力。
28.【答案】人和汽车原来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右转弯时,挨着小明的左侧车门也随之右转,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汽车右转弯时,坐在靠左边窗口的小明会感到左车门压自己。不酒后驾车;不无证驾驶;不超速行驶。
【解析】【分析】物体总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趋势,这就是物体的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没有关系。
29.【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等于;不能;木板的形变程度不明显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解析】【解答】(1)、在图甲、乙和丙的实验过程中,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甲、乙两图,甲中压力小于乙中压力,甲的受力面积大,海绵凹陷程度小,可以得到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明将小桌和砝码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种情况,海绵和模板受到的压力相等,受力面积相等,由p=FS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等于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由图可知,此实验不能用木板代替海绵,原因是木板的形变程度不明显。
(4)、此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分析】(1)、实验中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凹陷越深,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3)、由FS判断海绵受到的压强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木板硬度大,木板的形变程度不明显,不便于实验。
(4)、此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0.【答案】(1)左;便于测量力臂,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3;0.75;变大
(3)F1l1=F2l2
【解析】【解答】(1)杠杆右端下沉,则说明杠杆左端轻右端重,故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时A点力为0.5N×2=1N
A点力臂为3L,B点力臂为2L,故由杠杆原理可知,B点力应为1.5N,即需在B点悬挂3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时,此时A点力与力臂不变,而C点力臂为4L,故由杠杆原理可知,此时C点测力计的拉力应为0.75N;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上方时,此时动力臂减小,而阻力与阻力臂不变,故由杠杆原理可知,此时动力变大,即测力计读数变大。
(3)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1l1=F2l2 。
【分析】(1)调节杠杆平衡,杠杆的哪一端高就把平衡螺母往哪端调,最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杠杆的支点不在中央,杠杆自身的重力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2)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求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可得,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所需要的动力就越小。
(3)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求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基础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作图题,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卷(含答案解析)(基础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孝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小题为多选题,共3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