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5(解析版)
展开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5
考生须知 | 1. 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 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9个小题(共50分)。 3.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 5 K 39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文物的主要材质属于非金属材料的是
A | B | C | D |
铜奔马(马踏飞燕) | 良渚玉琮 | 曾侯乙编钟 | 铜屏风构件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铜奔马主要材料为青铜,为金属材料,故A错误;
B.玉琮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编钟主要材料为青铜,为金属材料,故C错误;
D.铜屏主要材料为铜合金,为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操作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光束通过盐酸溶液 B.光束通过NaCl
C.光束通过CuSO4溶液 D.光束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
【答案】D
【解析】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A.盐酸溶液不是胶体,光束通过盐酸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A错误;
B.NaCl不是胶体,光束通过NaCl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B错误;
C.CuSO4溶液不是胶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错误;
D.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光束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l2 B.SO2 C.KNO3 D.CH3COOH
【答案】B
【解析】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以此解题。
A.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不能自身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是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KNO3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
D.CH3COOH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4.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150年。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Q为硅元素。S、T、Q、W四种元素相比较,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
| S | R |
|
A |
| T | Q |
| W |
A.S B.N C.Al D.Si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Q为Si元素,S为C元素,T为Al元素,W为S元素,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为: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Al的半径最大,C正确;
故选C。
5.下列物质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A.NaCl B.O2 C.NaOH D.CO2
【答案】C
【解析】
A.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氧气分子中O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单质,故B错误;
C.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子中C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O2和O3 B.CH3CH3与CH3CH2CH3
C.12C与14C D.CH3CH2CH2CH3与CH(CH3)3
【答案】D
【解析】
A.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B.CH3CH3与CH3CH2CH3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CH2-,属于同系物,B错误;
C.12C与14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C错误;
D.CH3CH2CH2CH3与CH(CH3)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D。
7.下列分子中,一定含碳碳双键的是
A.C2H4 B.C2H6 C.C2H5OH D.CH3COOH
【答案】A
【解析】
A.C2H4为乙烯,一定含有碳碳双键,A符合题意;
B.C2H6为乙烷,一定不含碳碳双键,B与题意不符;
C.C2H5OH为乙醇或甲醚,一定不含碳碳双键,C与题意不符;
D.CH3COOH为乙酸,含有碳氧双键,不含碳碳双键,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A。
8.下列关于镁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能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B.不能与氮气发生反应
C.不与冷水反应,但与热水反应
D.可用电解氯化镁溶液的方法来制取
【答案】C
【解析】
A.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故A错误;
B.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B错误;
C.镁较活泼,不和冷水反应,但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C正确;
D.镁是活泼金属,工业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故D错误;
故选C.
9.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都需要加热
C.H—Cl键断裂过程释放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故B错误;
C.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0.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反应 B.密度比水大
C.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D.能与水互溶
【答案】A
【解析】
分析: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苯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难溶于水。
详解: A.苯中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例如能发生卤代、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故A正确;B.苯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错误;C.苯中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不含单键和双键,故C错误;D.苯不能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A。
11.已知P和S两种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则
A.原子半径:P<S
B.元素非金属性:P>S
C.氯化物的稳定性:H3P>H2S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O4
【答案】D
【解析】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P>S,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元素非金属性:P<S,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则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非金属性:P<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3P<H2S,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元素非金属性:P<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O4,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氯气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气有毒 B.氯气有较强的氧化性
C.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 D.纯净的氯气可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D
【解析】
A.氯气具有毒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故A正确;
B.Cl2为活泼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
D.纯净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13.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N2O5(g)+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O3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减慢反应速率
C.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D.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100%
【答案】A
【解析】
A.增大反应物O3浓度,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升高温度,物质的内能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加,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
C.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仍然在进行,所以v正=v逆≠0,C错误;
D.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NO2的转化率小于100%,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4.金属Zn与酸反应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 温度 | 金属 | 酸 |
A | 25℃ | Zn粒 | 0.1mol·L-1盐酸 |
B | 50℃ | Zn粉 | 0.1mol·L-1硫酸 |
C | 50℃ | Zn粒 | 0.1mol·L-1盐酸 |
D | 25℃ | Zn粉 | 0.1mol·L-1硫酸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影响速率的相应条件有:温度、溶液浓度、固体药剂的表面积大小等;温度越高,参与反应离子浓度越高,固体试剂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温度低、金属单质颗粒状、c(H+)=0.1mol/L,条件不符题意;
B.温度高、金属单质粉末状、c(H+)=0.2mol/L,条件符合题意;
C.温度高、金属单质颗粒状、c(H+)=0.1mol/L,条件不符题意;
D.温度低、金属单质粉末状、c(H+)=0.2mol/L,条件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B。
15.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核素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116 B.中子数为177
C.核外电子数为116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
【答案】D
【解析】
A.Lv的质子数为116,原子的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因此Lv的原子序数为116,故A正确;
B.Lv的质子数为116,质量数为293,因此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正确;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因此Lv的核外电子数为116,故C正确;
D.293代表Lv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错误;
综上所述,叙述错误的是D项,故答案为D。
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B.常温下淀粉溶液遇碘变蓝
C.制备肥皂是利用油脂的水解
D.油脂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A.蛋白质含-CONH-,水解生成氨基酸,故A正确;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常温下淀粉溶液遇碘变蓝,故B正确;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故C正确;
D.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只含C、H、O元素,不含N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17.如图是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元素的判断正确的的是
A.位于第三周期元素
B.属于第VII族元素
C.该元素的化合价只有-2价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以此解答。
A. 该元素是34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位于第四周期,故A错误;
B. 该元素是34号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VIA族,故B错误;
C. 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化合价可以是-2、+6价等,故C错误;
D. 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N原子最外层电子为5个,两个氮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A正确;
B. NaCl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
C. 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中碳和氧原子间形成碳氧双键: ,故C错误;
故选A。
19.下列属于酯化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CH4+Cl2光照−−→CH3Cl+HCl表示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A错误;
B.是甲烷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没有生成酯,不是酯化反应,C错误;
D.是乙酸和乙醇的 酯化反应,D正确;
故选D。
20.下列操作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向正在燃烧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B.将实验中产生的各种废液直接倾倒入下水道
C.在点燃或加热可燃气体前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实验中不慎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洗
【答案】C
【解析】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撒出,引起燃烧,甚至爆炸,故A错误;
B.将实验中产生的各种废液直接倾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管道,污染水体。废液如果呈酸性,废液中的酸与铁发生置换反应,那么铸铁管下水道被腐蚀;剩余的酸性废液还会污染河流,使河流中的生物死亡,如果含有重金属离子会造成生物中毒,同样如果废液呈碱性,也会污染水体,故B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只有不在爆炸极限之内的纯净的气体才能安全的燃烧,故C正确;
D.浓H2SO4沾在皮肤上,先用抹布擦,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残留的酸液;如果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洗,酸碱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灼伤皮肤,且NaOH溶液有腐蚀性,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加重伤势,故D错误;
故选:C。
21.普洱熟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出堆解块等操作,下列普洱熟茶的制作过程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A.摊晾 B.揉捻
C.渥堆发酵 D.出堆解块
【答案】C
【解析】
A.制作普洱熟茶的摊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普洱熟茶的揉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制作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制作普洱熟茶的出堆解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以化学反应为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2.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Mg的摩尔质量为24g
C.1molO2在任何条件下的体积都为22.4L
D.将1molNaCl晶体加入到1L水中,得到NaCl溶液的浓度就是1mol•L-1
【答案】A
【解析】
A.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为摩尔,故A正确;
B.Mg的摩尔质量为24g/mol,故B错误;
C.只有在标况下,1molO2的体积为22.4L,故C错误;
D.将1molNaCl晶体加入到1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L,所得NaCl溶液的浓度不等于1mol•L-1,故D错误;
故选A。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
B.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D.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A.电荷不守恒,应为:,A错误;
B.硝酸银是可溶性盐,要拆写,应为:,B错误;
C.碳酸钙是难溶性盐,不能拆写,应为:,C错误;
D.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正确;
故选D。
24.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不同 B.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C.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无关
【答案】C
【解析】
A.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A项错误;
B.NH3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B项错误;
C.雾霾中的无机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项正确;
D.过渡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氮的含量,D项错误;
答案选C。
2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 |
B |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 | 溶液褪色 | 该气体一定为SO2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 溶液变为蓝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I2 |
D |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Cl-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碳酸氢根离子与石灰水反应也生成碳酸钙沉淀,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氯气等均可使品红褪色,由现象不能判断气体为二氧化硫,故B错误;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由现象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I2,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硫酸银等,则溶液中不一定含Cl-,故D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9小题,共50分。
26.(3分)补齐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之间的连线。
物质 用途
A.氧化铁 ————————— a.红色颜料
B.漂白粉 b.作供氧剂
C.碳酸氢钠 c.作消毒剂
D.过氧化钠 d.作膨松剂
【答案】
【解析】
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常用作红色颜料;
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常用作消毒剂;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常用作食品膨松剂;
D.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供氧剂;
故答案为:
;
27.(3分)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A | B | C |
①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选用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配制100 mL 0.50 mol/L NaOH溶液,选用________。
③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选用_______。
【答案】A B C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①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是萃取分液操作,故选用装置A;
②配制100 mL 0.50 mol/L NaOH溶液,要用100mL的容量瓶,故选用装置B;
③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用装置C。
故答案为:A ;B;C。
28.(6分)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 + 6H2O 4NH3 + 3O2
(1)作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_,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反应中每生成4 mol NH3,参加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答案】
(1)N2 升高
(2)2 12
【解析】
(1)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所以氮气是氧化剂;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
(2)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4mol氨气,转移12mol电子,同时消耗氮气2mol。
29.(6分)根据原电池原理,人们研制出了性能各异的化学电池。
(1)如图装置中,Zn片作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Cu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某镁—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总反应为:Mg+Br=Mg2++3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石墨是电池的负极
b.Mg发生氧化反应
c.电子由Mg经导线流向石墨
【答案】
(1)负极 2H++2e-=H2↑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bc
【解析】
(1)如图装置是以锌铜作两电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构成的原电池,锌比铜活泼,Zn片作负极,铜片为正极,Cu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通过外电路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该电池Mg是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用电器流入石墨,石墨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中Mg2+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故a.石墨是电池的负极,错误,石墨是正极;b.Mg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电子由负极Mg经导线流向正极石墨,正确;故正确的是bc。
30.(6分)以高锰酸钾溶液(紫色)与草酸(H2C2O4)溶液(无色)的反应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 |||
0.6mol/L H2C2O4溶液 | H2O
| 0.2mol/L KMnO4溶液 | 3mol/L 稀硫酸 | ||
1 | 3.0 | 2.0 | 2.0 | 3.0 | 4.0 |
2 | 3.0 | a | 2.0 | 2.0 | 5.2 |
3 | 3.0 | 4.0 | 2.0 | 1.0 | 6.4 |
(1)补全离子方程式:2+5H2C2O4+_______=2Mn2++_______+8H2O
(2)表中a为_______;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
【答案】
(1)6H+ 10CO2↑
(2)3.0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硫酸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3)0.01mol/(L·min)
【解析】
(1)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草酸生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为锰离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
(2)为控制单一变量,需保证溶液总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实验编号2中水的体积应为3.0mL,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可看出,稀硫酸的浓度越来越小,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越来越长,则反应速率越来越小,故结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硫酸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3)实验1中数据中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浓度为,所以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 0.01mol/(L·min)。
31.(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卫健委公认二氧化氯(ClO2)为新时代绿色消毒剂,其特点是: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三效(广谱、高效、快速)。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建议,为了避免传染病的传播,餐饮用具可用200 mg·L− 1的ClO2溶液浸泡,游泳池水可按5 mg·L− 1用ClO2进行消毒。
常温下,ClO2气体与Cl2具有相似的颜色与气味,在水中的溶解度是Cl2的5~8倍。ClO2是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Cl2的2.6倍。ClO2不与冷水反应,遇热水则分解成HClO、Cl2和O2。
下表列出了ClO2与传统消毒剂(氯制剂)的部分性能比较:
性能 | ClO2 | 氯制剂(84消毒液、漂白粉等) |
杀菌力 | 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 可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高浓度能杀死细菌芽孢 |
残留 | 无 | 有 |
抗药性 | 无 | 有 |
经大量实验研究表明,ClO2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反应释放出的原子氧将细胞内的酶氧化,从而起到杀菌作用。ClO2反应释放出的原子氧还可以氧化色素,所以ClO2也是优良的漂白剂。研究表明,ClO2在浓度低于100 mg·L− 1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
我国卫健委提出,逐步用ClO2替代Cl2进行饮用水消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lO2将广泛应用到杀菌消毒领域。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可以用等浓度的ClO2溶液对餐饮用具和游泳池进行消毒。______
B.Cl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
C.ClO2杀菌力强、无抗药性。______
D.未来ClO2在生产生活中更广泛的使用,是我国发展绿色消毒剂的方向。______
【答案】错 对 对 对
【解析】
A.由“餐饮用具可用200 mg·L− 1的ClO2溶液浸泡,游泳池水可按5 mg·L− 1用ClO2进行消毒”可知,餐饮用具和游泳池消毒时所用ClO2溶液浓度不同,故A项说法错误;
B.氯气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ClO2气体与Cl2具有相似的颜色与气味”可知,Cl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项说法正确;
C.由表格信息可知,ClO2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因此杀菌力强,且无抗药性,故C项正确;
D.ClO2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且在浓度低于100 mg·L− 1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使用过程中无残留,且无抗药性,未来ClO2将广泛应用到杀菌消毒领域,故D项正确;
32.(6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5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Q、W、X位于同一周期。
元素 | 信息 |
Q |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ⅣA族 |
W | 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
X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本周期中碱性最强 |
Y | 焰色反应为紫色 |
Z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写出Q的元素符号:_______。
(2)Q、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3)金属性Y强于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失电子能力Y大于X。
(4)下列对于Z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Z的最低负化合价与W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②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Z的单质可与X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Si HClO4 最外层电子数Y(K)与X(Na)相同,电子层数Y(K)大于X(Na),原子半径Y(K)大于X(Na) ①②
【解析】
Q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ⅣA族,则Q为Si元素;由Q、W、X位于同一周期,W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本周期中碱性最强可知,W为Cl元素、X为Na元素;Y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则Y为K元素;由Z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Z为Br元素。
(1)由分析可知,Q、W、X、Y、Z五种元素分别为Si元素、Cl元素、Na元素、K元素、Br元素,故答案为:Si;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则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答案为:HClO4;
(3)K元素和Na元素都是ⅠA族金属元素,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电子层数K元素大于Na元素,K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Na原子,则K原子失电子能力大于Na原子,K元素的金属性强于Na元素,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Y(K)与X(Na)相同,电子层数Y(K)大于X(Na),原子半径Y(K)大于X(Na);
(4)①Br元素和Cl元素都是ⅦA族非金属元素,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最低负化合价相同,都为—1价,故正确;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l元素的非极性强于Br元素,则溴化氢的稳定性弱于氯化氢的稳定性,故正确;
③Cl元素的非极性强于Br元素,则溴单质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氯气,故错误;
①②正确,故答案为:①②。
33.(6分)“以废治废”是基于“绿色化学”观念治理污染的思路。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为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亚硫酸钠(Na2SO3)粗品。其流程如下:
(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O3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过程①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原因是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钠粗品含有少量Na2SO4的方案是: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粗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Na2SO4。
【答案】搅拌(粉碎、加热) 过滤 NaHSO3+NaOH=Na2SO3+H2O 含+4价硫的化合物被氧化 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
【解析】
(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O3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粉碎、加热等。答案为:搅拌(粉碎、加热);
(2)通过过滤操作可以分离可溶和不溶物质。故过程①进行的操作是过滤。答案为:过滤;
(3)加入NaOH后,氢氧根可以和亚硫酸氢根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SO3+NaOH=Na2SO3+H2O;答案为:NaHSO3+NaOH=Na2SO3+H2O;
(4)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原因是含+4价硫的化合物被氧化;答案为:含+4价硫的化合物被氧化;
(5)证明亚硫酸钠粗品含有少量Na2SO4,实质是检验SO的存在。检验SO,可以通过在酸性环境下,通过加入含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存在SO,即证明含有Na2SO4。故答案为: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
34.(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用酸性 KMnO4 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向一支试管中先加入1mL 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1滴 3mol/L 硫酸和9滴蒸馏水,最后加入1mL 0.1mol/L草酸溶液 | 前10min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逐渐变浅,30 min 后几乎变为无色 |
Ⅱ | 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1mL 0.01mol/L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10滴3mol/L硫酸,最后加入1mL 0.1mol/L草酸溶液 | 80s 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迅速变浅,约15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
(1)将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MnO +□H2C2O4 + □ = □Mn2+ +□ +□H2O
(2)由实验 I、Ⅱ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关于实验Ⅱ中 80s 后溶液颜色迅速变浅的原因,该小组提出了猜想:该反应中生成的 Mn2+ 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设计实验 Ⅲ,验证猜想。
① 补全实验Ⅲ的操作:
向试管中先加入 1mL 0.01mol/L 酸性 KMnO4 溶液,_____,最后加入 1mL 0.1mol/L 草酸溶液。
②若猜想成立,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2)氢离子(或H2S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3)再加入10滴3 mol/L硫酸,然后加入少量MnSO4固体 加入草酸后,溶液迅速褪色
【解析】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草酸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速率越快,反应速率越快,从而得出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1)MnO中的Mn元素化合价从+7降低到+2,MnO作氧化剂,则H2C2O4作还原剂,其氧化产物为CO2。Mn元素化合价降低了5,C元素化合价从+3升高到+4,升高了2×1=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MnO和Mn2+前配2,H2C2O4前配5,CO2前配10,结合电荷守恒、溶液为酸性可知反应物缺项为6H+,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H2O前配8,最终结果为: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故答案为;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2)对比实验I、Ⅱ,高锰酸钾的量相同,加入酸的量不同,总体积几乎相同,则氢离子(或H2SO4)浓度不同,Ⅱ中氢离子(或H2SO4)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结论为:氢离子(或H2S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答案为:氢离子(或H2S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若要验证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在控制其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加一组实验Ⅱ的对比实验,该组实验中除其它步骤和实验Ⅱ相同外,加入少量MnSO4固体,观察实验现象。因此操作为:向试管中先加入 1mL 0.01mol/L 酸性 KMnO4 溶液,再加入10滴3 mol/L硫酸,然后加入少量MnSO4固体,最后加入 1mL 0.1mol/L 草酸溶液,故答案为:再加入10滴3 mol/L硫酸,然后加入少量MnSO4固体;
②若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入草酸后,溶液迅速褪色,故答案为:加入草酸后,溶液迅速褪色。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2)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2)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1)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1)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 K 39, 下列事实与胶体有关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