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展开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山东枣庄检测)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据此完成第1~2题。
1.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热能 D.风能
2.小行星爆炸发生的大气层的气温( )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而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释放出长波辐射,被大气所吸收,因此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第2题,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千米处,对应的是平流层;小行星爆炸是因为与大气摩擦生热引发,与气温无关;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臭氧吸收的是紫外线;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应位于高层大气。
图1
(2021年浙江温州期末)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图1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4.“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 B.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
C.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 D.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嫦娥五号”升空后到达月球,此过程中经过了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项正确。第4题,“嫦娥五号”返回途中,甲—乙段位于120~60千米,平流层顶部是50千米处,因此甲—乙段不是对流层,没有雷雨天气,A项错误。乙—丙位于60~100千米,平流层顶部是50千米处,乙—丙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项错误。丙—丁段位于100~10千米,平流层顶部是50千米处,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丙—丁段空气对流不显著,C项错误。丁—戊段位于10千米至地表,位于对流层中,对流层往下空气密度增大,D项正确。
(2020年山东宁阳检测)某位“驴友”在自己的游记《游四姑娘山记》中这样写道:“一位藏族姑娘蹲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脸上透出特有的高原红,不停地招呼着游客,她的面前摆放着几个塑料口袋,里面盛着干制的山果、山枣和牦牛肉干。山果不知叫什么名,很小,或许是干制的原因,像一朵朵小菊花,泛着淡淡的紫红。大家都围了上去,询问着名称和价格,她指着山果说:‘是沙棘果,10块钱三斤,又指着山枣说都一样的价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
5.藏族姑娘的脸上呈紫红色,被称为“高原红”,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气压
6.藏族姑娘售卖的沙棘果和山枣非常甜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比较高,光照时间长,白天制造的有机物多 B.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
C.青藏高原上水资源充足,水很甜 D.青藏高原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的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充分,从而导致“高原红”。第6题,青藏地区处于中低纬地带;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水资源充足,不会提高水果甜度;青藏高原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差,土层较为贫瘠。
图2
(2020年山东烟台检测)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8.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阻挡少,而对地面辐射阻挡作用强,能减少地面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黑色尼龙网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第8题,夏季午后太阳辐射强,此时盖上黑色尼龙网能起到削弱作用,减少对农作物的伤害;其他选项时段太阳辐射均较弱。
图3
(2020年湖北宜昌检测)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为防止茶树受霜害,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图3),安装在离地6 米的高处。当气温下降到 3℃时,电风扇会自动启动,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据此完成第9~10题。
9.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该基地( )
A.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B.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升温明显
C.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降温迅速 D.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低
10.除风力除霜技术外,下列方法对茶园防御霜冻可行的是( )
A.增施肥料 B.无土栽培
C.人造烟幕 D.科学采摘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近地面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对流运动不显著;根据材料“电风扇会自动启动,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分析,防冻风扇处气温高,从而能防止霜冻。第10题,风力除霜是利用设备将高空热气流吹向低处茶丛,以达到防冻的目的,而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近地面降温速度慢,从而起到预防霜冻的作用。
(2020年广西南宁检测)图4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第11~12题。
甲 乙
图4
11.若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12.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①、⑤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及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第12题,甲地位于盆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需要穿过大气的路程长,故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即④弱,因此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乙地位于高原,大气稀薄,大气保温效用弱,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⑧有关;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与③、④有关;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有关,即与⑥有关。
(2020年福建宁德检测)夏季干旱地区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14.“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与沙漠戈壁,物质不同,比热容大小不一,升温大小不一样,是“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第14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某一高度出现了逆温层,则C项图符合题意。
(2020年江苏苏州检测)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5),完成第15~16题。
甲 乙
图5
15.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16.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昼夜温差小于乙地
【答案】15.B 16.B [解析]第15题,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同,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甲地的地面气压值大于乙地,②地气压值大于①地,则气流运动方向在近地面是从甲流向乙,在高空是从②流向①,垂直方向上是从乙流向②,①流向甲,形成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循环,与B图相符。第16题,海陆风在白天和黑夜气流运动方向不同,因此无法仅根据图中材料判断海洋和陆地;乙地气流上升,如果水汽充足,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①处气压比②处低;甲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
图6
(2021年河北承德月考)图6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图中表示的最可能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18.该节能房屋( )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的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答案】17.A 18.C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A项正确。第18题,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C项正确;节能房屋的墙是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不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A项错误;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B项错误;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D项错误。
(2020年广东潮州市检测)图7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图8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情况。读图,完成第19~20题。
图7 图8
19.由图7推断,图8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18时—次日7时 B.4时—当日14时
C.6时—当日18时 D.16时—次日8时
20.图9中对图8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图9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海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此时海洋上气温低,气压高,陆地上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同一水平面上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应为6时—当日18时。第20题,结合上题分析,近地面海洋上是高气压,陆地上是低气压。同一垂直面上越往上气压越低,①图中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②图中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③图中近地面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同理④图中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0年湖北荆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11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图10 图11
(1)图10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8分)
(2)图10中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对D、C影响最大。(4分)
(3)图11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图10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4分)
(4)荷兰是鲜花王国,利用玻璃温室种植花卉,保证了鲜花的稳定生产。请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玻璃温室能提高温度的原因。(4分)
【答案】(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
(2) B 云层
(3)② 理由:阴天时,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气温日较差小。
(4)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没有阻挡作用,但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阻拦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室内的温度,为人们在低温季节生产花卉提供了所需的热量。该作用类似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下垫面 | 道路(沥青) | 混凝土 | 砖 | 石 | 土壤 | 沙漠 | 草 | 水 |
吸收率 | 0.8~0.95 | 0.65~0.9 | 0.6~0.8 | 0.65~0.8 | 0.6~0.95 | 0.55~0.85 | 0.74~0.84 | 0.9~0.97 |
材料二 图12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13中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米/秒,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米/秒。
图12 图13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8分)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6分)
【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 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 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