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古诗文5.《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展开【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作家作品】【背景信息】【诗歌大意】【结构图解】【主旨点睛】【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考点一:文学常识考点二:名句积累考点三:重要词语考点四:文本品析【中考传真】【模拟演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书写,题写。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后来隐居,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诗中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实地观察所得,但同样的风景给人的感受不同,这与游客的阅历、处境、性情有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清晨我漫步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中的景色使飞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也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这是一首题壁诗。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或:这首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幽深寂静)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1)白描。比如作者对山光、鸟性,还有深潭、曲径,都是信手拈来,让人感觉浑然天成,形象生动。(2)对比手法。动态的钟磬之音和静态的万籁都寂两相对比,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也才会有佛家顿悟的感觉。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_______,____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他的诗歌往往以_________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1)诗中描绘禅院环境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诗中点明作者游览感受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3)以声衬静,展现寺院环境幽静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4)诗中通过描写幽静的环境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5)诗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成语是:曲径通幽;万籁俱寂。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题破山寺后禅院( )(2)山光悦鸟性( )(3)潭影空人心( )(4)潭影空人心( )(5)万籁此都寂( )(6)但余钟磬音( )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展现的画面。
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木深处。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环境的幽深宁静。
3.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我认为“曲径”好,因为“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4.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你认为“曲径通幽”这个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请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做点赏析。
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作者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抒发了诗人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6.这首诗的颈联“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诗好在哪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出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也可答“宁静”“安详”“空灵”,意思对即可)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的相映之趣。或:“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8.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的相映之趣。(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9.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悠扬的钟声更加衬托出山寺的清幽、静谧。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或: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以钟磬音衬环境的清幽。
10.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不矛盾。这里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11.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生活的向往。)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解析】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欠准确。
13.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14.常建为什么隐居?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该怎么处理?
(1)原因: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2)示例一: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3)示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黑龙江大庆中考)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后面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静”是指“万籁都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便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消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致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4.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和淡泊情怀。
【解析】本诗是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A项中“仕途失意”“愤懑抑郁”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2.描绘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清晨,旭日东升,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耳边传来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我的心灵更加沉静。
3.诗歌尾联后来演变成了哪个成语?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个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成语“万籁俱寂”。“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
不仅生动地表现出禅院环境清幽、自由的特点,而且写出景物使人内心空灵,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什么特点?
2.“曲径通幽处”,有版本“曲”作“竹”,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期末复习古诗文 课外5.《泊秦淮》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复习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再现,文题解读,作家作品,背景信息,泊秦淮杜牧,诗歌大意,结构图解,泊秦淮,夜幕朦胧凄迷的景象,忧国忧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古诗文12.《关雎》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古诗文12.《关雎》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诗歌解读,重点诗句解析,写作特色,窈窕淑女,悠哉悠哉,君子好逑,辗转反侧,钟鼓乐之,拟声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子衿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子衿复习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再现,文题解读,作家作品,背景信息,子衿《诗经·郑风》,诗歌大意,结构图解,自述怀人,思念情人,心烦意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