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湘艺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华夏乐章(三)协奏曲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华夏乐章(三)协奏曲说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单元,协奏曲品茗,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同学们欣赏过这首乐曲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据传,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陈钢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 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ncert)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 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 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 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 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 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 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 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 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 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 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 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 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 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 “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 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 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 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 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 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 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 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 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 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由两部分组成化碟、传颂。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 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 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 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被成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如今,这首《梁祝》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肖邦 《降b小调夜 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1810─1849) 波兰,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片 段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肖邦的练习曲虽然绝大多数作于 30年代,但已非常成熟,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也属于杰作。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所以它被称作《革命练习曲》
石进: 出生于1981年;广西南宁人; 作品及成就 夜的钢琴曲系列更新至第31首,其所作夜的钢琴曲系列中的《夜的钢琴曲五》曾被CCTV节目《[健康之路]品味人生----万承奎》采用为配乐。 最近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中,川川为李香山朗诵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一诗的时候所用的配乐也是这首《夜的钢琴曲五》。 经历 每个人记录生活的方式都不同,有人用文字,有人用DC,有人用述说,而石进,选择用音乐和歌声,每个人方式不一样,但却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失去的日子,我们都需要回忆……从2006年开始,三年多的时间,石进写了31首夜曲,这每一首夜曲,背后,都或多或少一个小故事,有些是他自己的,有些是朋友的,用音符把它一一记录,记录这些曾经走过的日子……
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九年级上册协奏曲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单元,协奏曲品茗,安全小贴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艺版九年级上册感恩的心 爱的奉献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的奉献,把爱奉献给环境,把爱奉献给同学,把爱奉献给社会,把爱奉献给家人,妈妈的爱,最美的语言奉献,请欣赏歌曲《奉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感恩的心 爱的奉献示范课课件ppt,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