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1. 通过探索,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重点)2. 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重点)3.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难点)
问题 如图,以 40 m/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 30° 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球的飞行高度 h(单位:m)与飞行时间 t(单位:s)之间具有关系: h = 20t - 5t2.
(1) 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15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故当小球飞行 1 s 或 3 s 时,它的高度为 15 m.
解:令 15 = 20t - 5t2,整理,得 t2 - 4t + 3 = 0, 解得 t1 = 1, t2 = 3.
你能结合上图指出为什么在两个时间小球的高度为 15 m 吗?
(2) 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20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你能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小球的高度为 20 m 吗?
解:令 20 = 20t - 5t2,整理,得 t2 - 4t + 4 = 0,解得 t1 = t2 = 2.
故当小球飞行 2 s 时,它的高度为 20 m.
h = 20t - 5t2
解:令 20.5 = 20t - 5t2,整理,得 t2 - 4t + 4.1 = 0,因为 Δ = (-4)2 - 4×4.1<0,所以方程无解.故小球的飞行高度达不到 20.5 m.
(3)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20.5 m?为什么?
你能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小球不能达到 20.5 m 的高度吗?
(4) 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令 0 = 20t - 5t2,整理,得 t2 - 4t = 0,解得 t1 = 0,t2 = 4.
即当小球飞行 0 s 和 4 s 时,它的高度为 0 m.
故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 4 s 时间.
解:小球飞出时和落地时的高度都为 0 m,
从上面发现,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何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当因变量 y 取某一个确定值时,二次函数为一元二次方程.
如:y = 5 时,则 5 = ax2 + bx + c 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密切.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 y = -x2+4x 的值为 3,求对应的自变量 x 的值,可以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 = 3(即 x2-4x+3 = 0)得到.
反过来,解方程 x2-4x+3 = 0 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 y = x2-4x+3 的值为 0,求自变量 x 的值.
思考 观察思考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点的横坐标是多少?当 x 取交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多少?由此你能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吗?(1)y = x2 + x - 2;(2)y = x2 - 6x + 9;(3)y = x2 - x + 1.
x2 - x + 1 = 0,无解
x2-6x+9=0,x1=x2=3
x2+x-2=0,x1=-2,x2=1
有两个交点(x1,0),(x2,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x2
b2 - 4ac = 0
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根的关系
例1 已知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mx2-(m+2)x+2 (m ≠ 0).(1) 求证:此抛物线与 x 轴总有交点;
证明: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mx2-(m+2)x+2=0 (m ≠ 0),∵ Δ=(m+2)2-4m×2=m2+4m+4-8m=(m-2)2≥0,∴ 一元二次方程 mx2-(m+2)x+2=0 一定有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 y=mx2-(m+2)x+2 与 x 轴总有交点.
解:令 y=0,则 (x-1)(mx-2)=0,所以 x-1=0 或 mx-2=0,解得 x1=1,x2= .当正整数 m = 1 时,x2 为整数且 x1≠x2,即抛物线与 x 轴总有两个交点,且它们的横坐标都是整数.所以正整数 m 的值为 1.
例1 已知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mx2-(m+2)x+2 (m ≠ 0).(2) 若此抛物线与 x 轴总有两个交点,且它们的横坐标都是整数,求正整数 m 的值.
变式:已知抛物线 y=x2+ax+a-2.(1) 求证:不论 a 取何值,抛物线 y=x2+ax+a-2 与 x 轴都有两个交点;(2) 设这个抛物线与 x 轴相交于 A(x1,0),B(x2,0),且 x1、x2 的平方和为 3,求 a 的值.
(1) 证明:∵ a2-4(a-2)=(a-2)2+4>0,∴ 不论 a 取何值,抛物线 y=x2+ax+a-2 与 x 轴都有两个交点.(2) 解:依题意知 x1+x2=-a,x1·x2=a-2,∴ x12+x22=(x1+x2)2-2x1·x2=a2-2a+4=3. ∴ a=1.
例2 如图,小丁在扔铅球时,铅球沿抛物线 运行,其中 x 是铅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y 是铅球离地面的高度.(1)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为 2.1 m 时,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是多少?(2)铅球离地面的高度能否达到 2.5 m?如果能,此时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是多少?(3)铅球离地面的高度能否达到 3 m?为什么?
解:令 即 解得 故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为 2.1 m 时,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是 1 m 或 5 m.
(1)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为 2.1 m 时,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2) 铅球离地面的高度能否达到 2.5 m?如果能,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解:令 即 解得 故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为 2.5 m 时,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是 3 m.
解:令 即 因为 所以方程无实根. 所以铅球离地面的高度不能达到 3 m.
(3) 铅球离地面的高度能否达到 3 m?为什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例3 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 x² + 2x - 1 = 0 的近似解(精确到 0.1).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 x² + 2x - 1 = 0 的根就是抛物线 y = x² + 2x - 1 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因此我们可以先画出这条抛物线,然后从图上找出它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解:画出函数 y = x² + 2x - 1 的图象 (如图),由图象可知,方程 x² + 2x - 1 = 0 有两个实数根,一个在 -3 与 -2 之间,另一个在 0 与 1 之间.
先求位于 -3 到 -2 之间的根,由图象可估计这个根是 -2.5 或 -2.4,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见下表: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当 x 分别取 -2.5 和 -2.4 时,对应的 y 由正变负,可见在 -2.5 和 -2.4 之间肯定有一个 x 使 y = 0,即有方程 x2 - 2x -1 = 0 的一个根. 题目只要求精确到 0.1,这时取 x = -2.5 和 x = -2.4 作为根都符合要求.但当 x = -2.4 时 y 更接近 0,故 x1≈-2.4. 同理可得另一近似根为 x2≈0.4.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1) 用描点法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 观察估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由图象可知,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其横坐标的取值范围,通过取平均数的方法不断缩小根所在的范围 (可将单位长再十等分,借助计算器确定其近似根).
(3) 确定方程的解.
由此可知,使二次函数的函数值更接近 0 的数,即为方程的近似解.
例4 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近似根为( )A.x1≈-2.1,x2≈0.1 B.x1≈-2.5,x2≈0.5C.x1≈-2.9,x2≈0.9 D.x1≈-3,x2≈1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根据图象估计出一个根,再根据对称性计算出另一个根,估计值的精确程度,直接关系到计算的准确性,故估计尽量要准确.
判断方程 ax2 + bx + c = 0 (a ≠ 0,a,b,c 为常数) 的一个解 x 的范围是 ( ) A. 3<x<3.23 B. 3.23<x<3.24 C. 3.24<x<3.25 D. 3.25<x<3.26
1. 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
2. 若二次函数 y = -x2 + 2x + k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且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 2x + k = 0 的一个解 x1 = 3,则另一个解 x2 = .
3. 一元二次方程 3x2 + x - 10 = 0 的两个根是 x1 = -2,x2 = ,那么二次函数 y = 3x2 + x - 10 与 x 轴的交点坐标是 .
4. 若一元二次方程 无实根,则抛物线 的图象位于 ( )A. x 轴上方 B. 第一、二、三象限C. x 轴下方 D. 第二、三、四象限
5. 二次函数 y=kx2-6x+3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3 B. k<3 且 k ≠ 0C. k≤3 D. k≤3 且 k ≠ 0
6. 已知函数 y=(k-3)x2+2x+1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当 k=3 时,函数 y=2x+1 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y=2x+1 与 x 轴有一个交点,∴ k=3. 当 k ≠ 3 时,y=(k-3)x2+2x+1 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y=(k-3)x2+2x+1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 Δ=22-4(k-3)=-4k+16≥0,即 k≤4 且 k ≠ 3.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是 k≤4.
7. 某学校初三年级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如图,队员甲正在投篮,已知球出手时距地面 米,与篮框中心的水平距离为 7 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 4 米时到达最大高度 4 米,设篮球运行轨迹为抛物线,篮框距地面 3 米.
(1)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问此球能否准确投中?
解:由题意可知,A (0, ),B (4,4),C (7,3),其中点 B 是抛物线的顶点.设二次函数表达式为 y=a(x-4)2+4,将点 A 的坐标代入,可得 a=- ,故 y=- (x-4)2+4.当 x=7 时,y=- (7-4)2+4=3,∴ 点 C (7,3) 在该抛物线上.∴ 此球能准确投中.
(2) 此时,若对方队员乙在甲面前 1 米处跳起盖帽拦截,已知乙的最大摸高为 3.1 米,那么他能否获得成功?
解:将 x=1 代入函数关系式,得 y=3. 因为 3.1>3, 所以盖帽能获得成功.
初中人教版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完美版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连接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ppt课件,共33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精品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顾与思考,AC2+BC2,问题引导,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合作探究,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总结,解甲梯中,乙梯中,典例精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