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4328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习题课件——文化常识 课件27张,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常离别,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的名称,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后者因为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难以相见。D.“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与“将子无怒”中的“子”同,与《核舟记》中“虞山王毅淑远甫刻”中的“甫”也相同。
【答案】D【解析】D.“将子无怒”中的“子”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故选D。
2.下列有关“古代称谓”和“科举制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古代社会,名一般用作自称、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不是很熟的情况下,直呼其名常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B.“孤、老臣、某、后学、家严”都属于谦称,“陛下、足下、膝下、先考、令堂”都属于敬称。古称兄弟为“昆仲”,称异姓结拜兄弟为“义结金兰”。C.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科别有四: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都是每三年一次。会试由礼部侍郎主持。成名“入邑庠”,相当于通过院试取中秀才。D.书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
【答案】C【解析】C.“每三年一次”错误,院试为“三年之内两次”。会试也可以由钦差大臣主持。故选C。
3.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仲秋”指农历八月。B.禊事,古代风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人们群聚于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祷消灾。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C.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表示授官,“拔”“擢”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除”表示罢官。D.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央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答案】C【解析】C.“‘除’表示罢官”错误,“除”,授予官职。故选C。
4.下列各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多种,如柳永,柳七,是按他的排行来称呼;柳屯田,是按其籍贯来称呼。B.词在宋朝极度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词人,如豪放派的词人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词人李清照、周邦彦等。C.“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黍,即小米,常用来指代国家社稷,“悲黍”即悲国家之颠覆。D.“纶巾”,古时头巾名,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答案】A【解析】A.“柳屯田,是按其籍贯来称呼”错误,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柳屯田”是按其官职来称呼。故选A。
5.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衅钟是周朝礼仪。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豫游之乐”,豫游,即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答案】D【解析】D.“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错,说法颠倒。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故选D。
6.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置的专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后来就把这一机构所收集、编制的配乐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李白所写的《蜀道难》也是一首乐府诗歌。B.总角,指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两个发髻,代指少年时代,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表示的性别和年龄皆有所不同。此外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豆蔻”“垂髫”等。C.“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般新皇即位要更改年号。后来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汉武帝。D.期功,在《陈情表》中指关系比较亲近的亲属。功指的是穿大功服和小功服的亲族,大功和小功都是丧服名称。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服中除了这两种以外,还有斩衰、齐衰、缌麻三种。
【答案】C【解析】C.“后来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汉武帝”错误,“汉武帝”不是年号,是谥号。故选C。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为与帝王面对面时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C.书,可用于指一种应用性文体,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可论政,可陈情。如《谏逐客书》《与妻书》。D.合纵,指战国时苏秦等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东西,故称合纵。
【答案】D【解析】D.“六国地处东西”错,应为六国地连南北,古代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故选D。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左传》相传是由左丘明所著的国别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C.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D.元杂剧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丑,女主角称为正旦,男主角称为正末。
【答案】A【解析】A.“《左传》相传是由左丘明所著的国别体史书”错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左丘明所著《国语》才是国别体史书。故选A。
9.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与“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意思相同。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答案】B【解析】B.“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错误。“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十二干支两两相合的意思。故选B。
10.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逍遥游》《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均出自他笔下。C.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B【解析】B.“春秋时期”错误。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故选B。
11.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B.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代叫序,周代叫庠。D.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答案】D【解析】D.“长篇小说《聊斋志异》”错误,《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故选D。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B.《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谏议”是劝谏的意思,“书”提示了文体是“书信”。《阿房宫赋》和《赤壁赋》的“赋”也标明了文体是“文赋”。C.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之位,常常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边。D.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答案】B【解析】B.“《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谏议’是劝谏的意思”说法错误,“谏议”是官职名,“司马谏议”指司马光。故选B。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通假字习题课件27张,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词类活用习题课件27张,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文言虚词习题课件27张,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