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反思
展开
授课内容 | |
授课标题 | 奇妙的二氧化碳 |
学习目标 |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会进行判断 4.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 5.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
重点难点 | 1、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溶性、三态变化)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二氧化碳的制取 |
学生知识弱点以及针对性教学 | |
学生情况分析 |
|
针对性教学 |
|
负责人批阅意见:
学科主任批阅意见:
跟踪上次授课情况 | |
上次授课回顾 | ○ 完全掌握 ○ 基本掌握 ○ 部分掌握 ○ 没有掌握 |
作业完成情况 | ○ 全部完成 ○ 基本完成 ○ 部分完成 ○ 没有完成 |
本次授课内容 | |
授课标题 | 第二章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
学习目标 |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会进行判断 4.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 5.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
重点难点 | 1、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溶性、三态变化)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二氧化碳的制取 |
授课内容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在我们空气中,除了有氧气外,对我们比较重要的气体还有二氧化碳气体。那么: 1、你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吗? 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呢? (对照课本P39 ,P40 把你知道的填入P39 表格中。) 3、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行吗?为什么? 4、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什么? (阅读温室效应) 5、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或者听过二氧化碳吗? 二.二氧化碳性质 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溶于水 2、干冰可用于 。干冰在汽化时 (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倒入燃有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思考: 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化学性质? 1. , 2. 。
注意点: , 。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1)现象 , (2)文字表达式: 。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见书P42图) (1)现象: , (2)文字表达式: 。
观察这两个反应,你有什么发现? 两种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通直流电、催化剂等)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来源:Z+xx+k.Com] 从之前学习的反应中举例: , , , 。
三.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 2、人工降雨,致冷剂 3、化工原料(制碳酸饮料) 4、温室肥料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注意点:①. , ② , ③. 。 2、装置:固体+液体(无需加热):装置同双氧水跟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 实验步骤:①、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 ②、装药(先固后液); ③、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④、验满:将燃烧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如果小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3、二氧化碳气体的鉴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五.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1、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正常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0.03%,当超出这个数值,就会对人体有害(见书P45)。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保持通风的原因 2、灯火试验测试某地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偏高:将燃烧的蜡烛深入到某地底部,观察,如果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的话,证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 )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石灰石受热分解 C.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C.二氧化碳能溶与水 D.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分别证明了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5.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把装有萌芽种子的瓶子,按右图装置连接起来:过一段时间,打开夹子,往瓶子里注人清水,使气体排出试管。观察到试管里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生了 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放出的 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缘故,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6.请选择所给CO2用途的编号填在相应性质后的括号内: CO2的用途:A、灭火 B、保存易腐食物; C、制汽水 D、温室肥料; E、人工降雨。 CO2的性质: I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I I 加压能使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 III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 ) IV CO2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 V 干冰蒸发后,不使食物潮湿( ) 7.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四支试管分别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CO B、CO2 C、O2 D、CH4 8.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的后果主要是( ) A、破坏臭氧层 B、产生酸雨 C、产生温室效应 D、毒害作物 二.填空题 1.在盛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或石 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是 ,(填化学式) 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 洗去这层白膜可用 ,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 2.有一气体混合物含有CO2,CO,N2,H2O进行如下操作,请判断所得气体的组成情况: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最后得到的是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4.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⑴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______溶液。 ⑵小刚关闭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⑶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学生签字: 一般、不满意,选此两项需要写相关说明。非常满意、满意,选择此两项不要求写说明。
负责人批阅意见:
学科主任批阅意见:
课后作业 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振荡 B、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 2、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③ D、 ①②③均可 3、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如内蒙古,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现在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B、经济的高速发展 C、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D、酸雨的影响 4、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中盛放大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5、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的 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 D、将它们分别通澄清的石灰水中 6、下图所示的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______和______反应。收集时由于二氧化碳_____ _,不能用__ ____法收集,可用__ ____法收集。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8、有以下四种装置(如下图):
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成套装置。 (1)用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待实验结束时,应先将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若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酸,需在装置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注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有一层白色固体,用水很难清洗。该物质是 (填名称) 。请你分析这种物质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原因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要清洗该物质可以加入 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由此你认为石灰水应 保存。 10、右图是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一瓶无色、无味、无毒气体。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该气体的猜测: 小红认为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应是氢气; 小芬认为该集气瓶口向上放置,应是二氧化碳; 小军认为既能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又向上放置,应是氧气。 (1) 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支持 。 (2)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选择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求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共6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初中化学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