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展开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中生。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
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法建议
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探究式组织教学。
五、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六、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阶段目标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问题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 | 大屏幕展示三个问题。 1.人们白天工作、学习,夜晚休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2.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3.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的人们为什么总在半夜起床观看现场直播? |
对每组问题稍做思考,举手示意自己是否知道。 | |
对地球的运动状态建立整体感性认识 |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 |
观看 | |
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 在播放“地球的运动”课件时,突出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 总结: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 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说出自转周期。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 |
探究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 | 探 究 问 题 1 | (让教室光线尽可能暗淡)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下面两种现象。 1.手电筒光好比太阳光,照到地球仪上,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球体,还会形成白昼和黑夜吗? |
观察、思考并回答。
|
继续播放地球自转课件,在昼夜半球分界处划出晨昏线,并在晨昏线上闪现一个卡通娃娃,随着地球的自转,卡通娃娃经历不同的时间并做相应的活动(起床→上课→午餐→打球→睡觉) 提问:刚才这段画面,你明白了什么? 至此,你能解答前面第一组问题中哪个问题呀?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同一个地方有时白天,有时黑夜。 |
观看并回答 。 我来解答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1。 | ||
探 究问题 2 | 明确卡通娃娃的东西方向,假设你就是卡通娃娃,重新播放刚才的课件,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升落情况 到此,你能解答问题2吗? | 观察后回答,可与同桌交流。 我来解答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2。 | |
探 究 问 题 3 | 继续播放地球自转运动的课件,让悉尼、北京、埃及、纽约四个城市图标不断闪现,观察它们时间的差异。 想一想:两地时间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多少度? 至此,你能解答问题3吗? 总结并延伸: 地球自转还使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有的地方已经中午了而有的地方还是晚上,即出现了时间差异。以东的地方时间总是早于以西的地方。由于地球的自转是每24小时自转一周,所以地球上经度每隔15的地方,时间相差1小时。 | 观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
我来解答。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3。 |
阶段目标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动手实践
总结归纳 | 布置任务: 用地球仪等工具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并举例说明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 我来演示 小组商讨后由代表演示并进行解说。 |
逆向思维 | 想一想: 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是自东向西,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 我爱动脑。 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
附:各环节小组活动记录表
| 我来解答1 | 我来解答2 | 我来解答3 | 我来演示 | 我爱动脑 | 我的感想 | 总分 |
第一组 |
|
|
|
|
|
|
|
第二组 |
|
|
|
|
|
|
|
第三组 |
|
|
|
|
|
|
|
第四组 |
|
|
|
|
|
|
|
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
1.〈播放flash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热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
2.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与思考〉
(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二者有什么关系?
(2)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
(3)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小结:由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4.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会不一样,白昼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呢?这还得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活动:观察地球公转的演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图模拟摆放地球仪并分析地球公转特点。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轴指向:
5.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夹角,特别提供一张图片说明。
6.提出问题: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是怎么使得各地随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观察并讨论,在老师提示下明确: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两极出现靠近和远离太阳的现象,根据太阳照射地球只能照一半的原则,直射点和昼半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7.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怎么看出不同时间的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呢?
(1)太阳直射点:看太阳光指向,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2)白昼时间长短:看各地所在纬线位于昼夜半球的弧度比例,昼弧比例大则昼长,夜弧比例大则夜长。
8.活动:根据读图要领,根据动画模拟地球公转图,观察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唐山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并做记录。在填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
四季的划分:
两个表格填完,学生做探究话题总结。
(回顾问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9.小结: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其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所以获得太阳热量最多,气温也就最高,冬季相反;春秋两季介于冬夏之间──四季变化就这样形成的!
10.练习(略)。
11. 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
时间内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
热量带。
12.分组活动:(1)观察书中图或幻灯片投影图,找出五个热量带的分界线。(2)观
察书中漫画或幻灯片投影图,分别说出漫画所描述的内容属于“五带”中的哪个?
13.“知识之窗”:了解极昼与极夜现象。
14.教师小结:(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4)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
15.“看谁回答得快”: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的哪种运动有关?
(1)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自转
(2) 夏天热,冬天冷。——公转
(3) 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自转
(4) 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公
转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自转
1. 绕地轴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
3. 周期:一天(24小时)
4.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第二课时】
(一)四季的划分:西方划分,北半球为例
季 节
春 季
夏 季
秋 季
冬 季
时间区域
321—621
622—922
923—1221
1222—320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等长→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冷暖情况
较冷→热(暖)
热→暖(热)
暖→冷(凉)
冷→暖(冷)
(二)“五带”的划分
1. “五带”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 划分界线:(1)热带与温带的界线:回归线
(2)温带与寒带的界线:极圈
八、教学反思(课后小结)
课内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序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序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案,共5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