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第2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对自己负责,增强责任意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能力目标】
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
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P2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提示:方正、规矩、范围、界限等。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中的“格”?
提示:不根据唯一的标准来选拔人才;说话要有根据,做事要有原则。
教师过渡: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索、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要让青春有风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新课讲授】
一、行己有耻
1.观察漫画,思考:
(1)四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你赞同与否定的分别是哪些?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赞同第二幅漫画中主动为孕妇让座的行为,因为它体现了与人为善,关心了他人,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否定第一幅中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第三幅中在景区乱刻画的行为、第四幅中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行为,因为它们破坏了环境,违背了社会公德和规则,是“不耻”的行为。
(2)“行己有耻”的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不耻”的行为?这些行为有哪些影响?
提示:如高空抛物、向车窗外乱丢垃圾、闯红灯、辱骂他人等。这些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3)结合“不耻”的行为,大家想一想,如何才能做到“行己有耻”?
提示: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小结】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阅读材料,思考: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才让夫差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会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为鼓励民众,勾践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日益强大起来,最后勾践终于找到时机,一举灭了吴国。
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
提示:勾践想让自己记住曾经受到的耻辱,让自己保持知耻之心。
【教师小结】“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法律、纪律、规章、道德、家规、班规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提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教师小结】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阅读材料,思考:
学校期中考试采取无人监考形式。考试过程中,我有两道题不会,同桌成绩比较好,我发现他早就停笔在检查试卷了。我心想:反正老师不在,我就让他给我抄一下,这样我期中考试的名次也会有所提高。但转念一想:不行,这不是作弊吗?可是我实在是不会啊,抄,还是不抄……
“我”该怎么办?请帮“我”出出主意,并说明理由。
提示:①“不抄”,我们的行为受道德、纪律、规则,甚至是法律的约束,“不抄”看似会导致“我”的分数低于他人,但至少能让“我”发现在学习上的不足,既尊重了他人的学习成果,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②“抄袭”,看似可以不劳而获,立即提高学习成绩,甚至能获得虚假的表扬,但这不是事实,最终还是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同时对其他同学而言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规则意识。
【教师小结】“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教师过渡:“行己有耻”是做人的原则,但它不是最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一个“止于至善”的好公民。
二、止于至善
1.阅读材料,思考: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教师小结】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2.阅读教材P30“阅读感悟”,思考:
(1)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①感悟: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打算:帮助同学、关注独居老人、参加公益宣传活动、参加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等。
(2)如何评价“微尘”的行为?
提示:“微尘”的行为是热心公益的“止于至善”的行为,这一行为为他人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也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如果大家都能像“微尘”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微尘”的行为告诉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增强亲社会意识,关注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教师小结】“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3.阅读教材P30“探究与分享”,思考: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左上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右上同学要向童小勇学习,坚持去做,不要半途而废。左下同学是追求至善的表现,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右下同学不能仅仅是羡慕学习榜样,更要努力去做,坚持到底。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首先,我们要肯定小勇的善举,热心公益不在于多与少,只要做了,就应该得到肯定与鼓励。其次,在生活中,我们总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其实,关注社会并不要求我们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的行为对社会是有意义的,就足够了。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所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教师小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4.阅读材料,思考: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经常温习?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曾参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教师小结】“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5.阅读教材P31“探究与分享”,思考: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做到“止于至善”,这是修身修德的根本。当这些德行具备之后,不但能发出道德的荣光,而且知道人生之路该怎样走,同时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帮助自己的家人乃至天下众人,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提示:仁德、忠敬、孝恭、慈爱、诚信等品质。
【教师小结】“止于至善”是一种人生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热心公益,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自控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树立榜样意识,要把“至善”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小事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行己有耻含义要求止于至善含义要求我们要以修身为本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本教学”的理念,真正关注每一个个体,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畅所欲言。从教学活动设计来看,本课时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传统文化素养储备不足是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课前预习的任务要具体安排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教师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