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板书,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驿路梨花科目语文班级弘毅(1)班授课教师李明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本文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的展现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二、学情分析《驿路梨花》本篇小说把故事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本文看似乎文意简单、语言平实,实则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初一的学生能看懂文章内容,但是对文章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放到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去体会文意。第一课时已经初步把握了故事的大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以及小茅屋的历史。三、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理清文章记叙的顺序,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功德意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启发式讲授、探究式学习、多媒体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记叙的顺序,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六、板书驿路梨花 自然界的梨花梨花梨花姑娘 雷锋精神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欢乐有我农嘉行”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项寻找鲜花物语的活动,你还记得哪些鲜花物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驿路梨花》看看梨花的物语。倾听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探究主题。1、请同学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复述课文 2、请同学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复述课文 3、请小组讨论两种复述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总结:从全文看,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顺叙,在叙述的过程中,三次设悬念两次解误会,而中间又巧妙的穿插了一些故事,使文章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小说围绕小茅屋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做了哪些事,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课文描写的顺序:“我”和老余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中发现小茅屋——猜想小茅屋是谁的——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感激老人但他并不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我们感谢梨花姑娘但是她们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事件发生的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我们”路过这里住宿,瑶族老人送大米,一起修葺了小茅屋。讨论两种叙述顺序的区别 解放军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和我们借宿并修葺小茅屋。从而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雷锋精神。 理清小说的记顺序,学习小说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三、探究梨花在文章中不同的含义及作用1、同学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并批注其作用2、小组讨论文中梨花的含义3、教师小结 找出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点名题目,为故事情节的开展做铺垫。营造了美的意境。2、“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虚实映衬,推动情节的发展。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梨花融为一体,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升华主题,首尾呼应。描写梨花的语句,讨论梨花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四、理解标题的含义我们熟悉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作者构思方面的技巧,理解了梨花的含义,最后我们回归到课文标题《驿路梨花》有什么妙处?小组讨论“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3、根据你的理解为文章拟题目,并说理由。思考讨论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 理解标题的妙处以及主题 五、拓展延伸1、本文所写的朴实民风让人感动,学习完本文之后,谈一谈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交流你的体会和想法点拨: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让人感动,偏远的山区,雷锋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人人为人民服务,就像那美丽的梨花处处开放,表现出我们社会良好的社会公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将雷锋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2、象征雷锋精神的梨花如何在学校中开放结合生活思考问题设置班级驿站努力做好自己,不给他人添麻烦;努力做好自己,尽可能的帮助他人。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梨花是洁白的,给人以纯洁的感受,梨花姑娘也是美的,所有为小茅屋的存在做过贡献的人都是美的,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雷锋精神。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在祖国的边疆生根、开花,我们的人民群众已经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公德。相信,只要我们将雷锋精神谨记心头我们的学校一定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总结反思七、作业1、运用本文设置悬念、误会的手法写一件事。2、课外背诵有关梨花的诗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品味课文,探究主题, 拓展探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情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回顾旧知,自主学习,课外延伸,作业,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