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语文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31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语文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31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语文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31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10页。
统编本《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文本特点发掘从传统的“说明文”角度看,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课标》的相关表述看,本文是一篇科技作品,属于实用文类(区别于“文学作品”);在科学类文本家族中,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既非科幻作品,也非科学论文;作为科普文章,本文写得平实,也不能叫“科学小品”。基于“科普文章”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本文是一位科学家对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介绍(而非专职科普作家的介绍),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驾轻就熟,才能写得条分缕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二,出于科普的要求,本文写得深入浅出,从人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渐深入地介绍科学知识。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几乎没有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多用口语话的短句,很少有结构复杂的长句。第三,作者竺可桢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大科学家,所以文章也不乏文学性的描写。但从整体看,本文不能叫“科学小品”。(二)关键问题解析1.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这些说法不是科学的定义,等于什么也没说。根据课文第三段的结尾句,可以这样概括:物候: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影响,物候就是在动植物身上看到的这种影响;物候学,可以说是“研究物候现象的科学”;也可以说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严格追究“物候”的概念,不是让学生死背定义,而是要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把似是而非的东西都当成“物候”。教学中,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例子出发,让学生判断一些现象是否属于物候?例如:“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等农谚,说的是物候现象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些农谚说的是短期的天气变化,而非长期的“气候变化”,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概念。又如:“阴天下雨的时候,老人关节疼”是物候现象吗?首先,阴天下雨仍然是短期的天气变化,其次,人的身体反应,不属于“动植物”之列。尽管人也是一种动物,但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人这种动物与自然气候的同步感应日益迟钝,因此,物候观测的对象,从来不包括人的生理变化。再如,朱自清《春》里描绘的景物,能叫做“物候”吗?答案是:“物候”是一个科学术语,称为“物候”的自然现象,一定是跟农事安排有关的,单纯的景物描写、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描写,即使反映了季节变化,也不能叫“物候”。总之,理解“物候”概念的关键,是“气候”“动植物”“农事”。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到:课文反反复复出现多次的“气候”一词,从而建立“物候”与“气候”的本质联系。2.第三部分的“四个要素”,究竟是什么含义?为什么“纬度”是首要因素?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纬度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首要因素;第二个因素“经度”,其实指的是海陆位置。只不过我国的地形是东部面海,所以海陆位置引起的气候变化,就表现为东西差异的“经度”。根据地理学常识,我们可以断言:经度本身,是从来不会影响气候的(经度,是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时间差异),因此,本文所说的第二个因素,准确说应该是“海陆位置”。从全球范围看,纬度决定每一个地区最基本的气候特点(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造成了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再到局部的高原和山区,海拔高下成为第三个因素;至于“此外”的“古今”因素,影响则微乎其微了,因为地理学的核心要素本来就是“空间”而非“时间”。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明白:(1)“物候”无论怎样千变外化,决定它们就是“气候”,因此,学生要在“物候”—“气候”之间,建立起本质的牢固的联系;(2)为什么那四个要素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学生不仅要看到“第一”“第二”“第三”的语言标志,更要基于地理学的背景知识,真正理解为什么这四个要素是“从主到次”。需要特别注意:(1)文章原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教材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增加了形象性。但是从科学的下定义角度看,绝不能说“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2)课下注释对作者身份的介绍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并没有说“物候学家”。这一信息提示我们思考:(1)公认的科学分类体系里,是否存在“物候学”?(2)作者的研究领域,已经暗示了本文所写的“物候”,与气象、地理的深刻关联。教学中,要抓住这一本质联系,真正理解“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学情分析(一)语文基础方面:课文不长,语言通俗,没有多少专业术语,学生读懂字面意义不难。但因为毕竟是科普文章,文章写得平实无故事;物候、农业等问题,又远离城市的生活经验,学生可能对本文的初始兴趣不大。因此,必须靠丰富有趣的思维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细读课文、严谨“较真”的热情。(二)内容理解方面:若问学生“物候和物候学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从课文中断章取义地摘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摘出这些话,根本不能代表他们读懂了课文。怕的是,老师也不求甚解,以为这就是正确答案。(三)文章写法方面:关于文章的说明顺序,小学老师可能已经跟学生说过“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辨认这三种顺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时间、空间很好辨认,剩下的就是逻辑了)。难点在于:逻辑顺序具体包括哪些逻辑顺序?课文第三部分(物候现象来信的决定因素),为什么就是“从主要到次要”?凭什么说“纬度”是首要因素,而“经度”只能“第二”?对此仍然不求甚解,满足于找到“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的语言标志,是教学浅陋而无效的病症。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总目标(一)读懂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物候研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二)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训练“提取与整合信息”的技能。(三)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文章各部分的逻辑顺序,具体是什么逻辑?为什么采用这种逻辑顺序?(四)复习“24节气”,拓展相关农谚,体认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教学重点:物候与气候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第三部分的逻辑顺序,为什么是“从主到次”?教学流程第1课时预习:自读《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业绩、研究领域及科学精神。课堂教学内容:把握全文概要;精读第一部分,准确理解“物候”的含义,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把握全文概要15分钟布置任务。 初步统一意见。快速默读课文,把全文分为四大部分,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读文章,总要遵循“整体-局部”的顺序。(二)探究“物候”含义15分钟提问:什么是“物候”? 组织讨论:同学们找到的答案准确吗? 提供一些农谚和景物描写,问学生:这些是物候吗?(详见活动设计) 提示:注意课文第3段结尾句。总结:“物候”概念的三个要点:气候、动植物、农事。在课文中提取信息,用一句话概括。 讨论。 讨论。 训练提取整合信息的技能,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从例子入手,提高辨析能力,不是死记定义。(三)精读第一部分15分钟 提问:1.“立春”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不说“春天到了”?2.为什么强调“温带亚热带”范围?3.“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 第1段的四季景物描写,和朱自清《春》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本质不同?5.第1段已经描述了各种景象,第2段再次举例,为什么?6.1-3段,是什么说明顺序?朗读第1段,读2遍划出优美词语(5分钟) 回答问题:6个问题印在一张纸上,让学生系统思考、集中作答,以免提问的琐碎。 思考作答:5分钟师生交流:5分钟欣赏语言,积累词语。 解读第1段,不能孤立地“赏析”语言的优美生动,而是要从说明文、科普文的角度,理解描写的用意、措辞的严谨。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气候:同步感应“物候”三要素:气候,动植物,农事。作业:1.课文第1段的语言积累。以下任务自选一项:(1)背诵第1段,书写13个词语。(2)连缀13个词语,写一篇短文或诗歌(注意,不能重复课文)。2.找出或勾勒一副中国地图,把课文第三部分提到的地名,标画出来(下节课的预习工作)。设计理论依据暂无内容评价暂无内容教学反思暂无内容相关资料课件《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pptx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519课件《探究:决定物候来临早晚的四个因素》.pptx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520课件《“候”字的含义》.pptx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521微课《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mp4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522微课《“候”字的含义》.mp4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524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齐读,自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