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试卷(27)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试卷(27),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点A,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试卷(27)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线段的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5,12,13 C.4,6,9 D.5,11,13
4.点A(x1,y1)、B(x2,y2)都在直线y=kx+2(k<0)上,且x1<x2,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 =y2 B.y1 <y2 C.y1 >y2 D.y1 ≥y2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若∠D=120°,则∠C的度数为( )
A.60° B.70° C.80° D.90°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 )
A.5 B.6 C.6.5 D.12
8.在一次函数y=ax﹣a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其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9.已知样本数据2,3,5,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4 B.众数是3 C.中位数是5 D.方差是3.2
10.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如果DE=3,那么BC的长为( )
A.4 B.5 C.6 D.7
1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y=3x2 B.y=5x C. D.y=x﹣1
12.已知A、B两地相距810千米,甲车从A地匀速前往B地,到达B地后停止.甲车出发1小时后,乙车从B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A地,到达A地后停止.设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甲车出发的时间为x(小时),y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以下说法:①乙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②点F的坐标为(10,540);③图中a的值是13.5;④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相遇地距A地的距离为360千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3.甲、乙两名同学参加“古诗词大赛”,五次比赛成绩的平均分都是 85 分,且方差分别为 s甲2=16.7,s乙2=28.3,那么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14.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5.(2+)2014(﹣2)2015= .
16.如图,一次函数y=﹣x﹣2与y=2x+m的图象相交于点P(n,﹣4),则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17.如图,延长矩形ABCD的边BC至点E,使CE=BD,连接AE,若∠ADB=36°,则∠E= °.
18.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
19.直线y=2x﹣1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20.观察分析下列数据:0,﹣,,﹣3,2,﹣,3,…,根据数据排列的规律得到第13个数据应是 .
2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M在DC上,且DM=4,N是AC上的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共9小题)
22.化简:.
23.为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的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本次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图①中的m的值为 ;
(Ⅱ)求本次抽样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Ⅲ)若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如果竞赛成绩达到28分(含28分)及以上为优秀,请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在本次科普竞赛中成绩优秀的人数.
24.如图,∠B=90°,AB=4,BC=3,CD=12,AD=13,点E是AD的中点,求CE的长.
25.小亮步行上山游玩,设小亮出发xmin后行走的路程为ym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在整个行走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
(1)小亮行走的总路程是 m,他途中休息了 min.
(2)当50≤x≤80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菱形外一点,DE∥AC,CE∥BD.
(1)求证:四边形DECO是矩形;
(2)连接AE交BD于点F,当∠ADB=30°,DE=4时,求AF的长度.
27.观察下列等式:回答问题:
①=1+﹣=1
②=1+﹣=1
③=1+﹣=1,…
(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的信息,猜想= ;
(2)请按照上式反应的规律,试写出用n表示的等式;
(3)验证你的结果.
28.如图,已知△ABC,直线PQ垂直平分AC,与边AB交于点E,连接CE,过点C作CF∥BA交PQ于点F,连接AF.
(1)求证:△AED≌△CFD;
(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
(3)若ED=6,AE=10,则菱形AECF的面积是多少?
29.长方形纸片OABC中,AB=10cm,BC=8cm,把这张长方形纸片OABC如图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OA上取一点E,将△ABE沿BE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OC边上的点F处.
(1)点E的坐标是 ,点F的坐标是 ;
(2)在AB上找一点P,使EP+PF最小,求点P坐标;
(3)在(2)的条件下,点Q(x,y)是直线PF上一个动点,设△OCQ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
30.如图,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4),点P在x轴上运动,连接PB,将△OBP沿直线BP折叠,点O的对应点记为O′.
(1)求k、b的值;
(2)若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求△OBP的面积;
(3)将线段PB绕点P顺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PC,直线PC与直线AB的交点为Q,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PB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试卷(2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分析】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
【解答】解:A、被开方数含开的尽的因数,故A不符合题意;
B、被开方数含分母,故B不符合题意;
C、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故C符合题意;
D、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B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计算,
C、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计算,
D、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方计算.
【解答】解:A、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此选项错误;
B、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此选项错误;
C、÷==3,此选项正确;
D、()2=2,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以及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3.下列各线段的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5,12,13 C.4,6,9 D.5,11,13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线段的长,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22+32≠42,故选项A中的三条选段的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52+122=132,故选项B中的三条选段的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42+62≠92,故选项C中的三条选段的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52+112≠132,故选项D中的三条选段的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
4.点A(x1,y1)、B(x2,y2)都在直线y=kx+2(k<0)上,且x1<x2,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 =y2 B.y1 <y2 C.y1 >y2 D.y1 ≥y2
【分析】根据直线系数k<0,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时,y1>y2.
【解答】解:∵直线y=kx+b中k<0,
∴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1<x2时,y1>y2.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此题要熟知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对A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B进行判断;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C进行判断;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对D进行判断.
【解答】解:A、两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A选项为假命题;
B、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B选项为假命题;
C、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
D、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若∠D=120°,则∠C的度数为( )
A.60° B.70° C.80° D.90°
【分析】由AB=CD,BC=AD,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易得∠C+∠D=180°,由∠D=120°,即可求得∠C的度数为60°.
【解答】解:∵AB=CD,BC=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C+∠D=180°,
∵∠D=120°,
∴∠C=60°.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注意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 )
A.5 B.6 C.6.5 D.12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的长度,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
【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
∴斜边==13,
∴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13=6.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在一次函数y=ax﹣a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其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y=kx+b,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答案.
【解答】解:在y=ax﹣a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得a<0,﹣a>0,
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9.已知样本数据2,3,5,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4 B.众数是3 C.中位数是5 D.方差是3.2
【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样本数据2,3,5,3,7中平均数是4,中位数是3,众数是3,方差是S2=[(2﹣4)2+(3﹣4)2+(5﹣4)2+(3﹣4)2+(7﹣4)2]=3.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关键是掌握各种数的定义,熟练记住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如果DE=3,那么BC的长为( )
A.4 B.5 C.6 D.7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有DE=BC,从而求出BC.
【解答】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BC=2DE,
∵DE=3,
∴BC=2×3=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y=3x2 B.y=5x C. D.y=x﹣1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A、该函数属于二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
B、该函数属于正比例函数,故本选项正确;
C、是分式,不是函数,故本选项错误;
D、该函数属于一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注意区分: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k≠0),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k≠0).
12.已知A、B两地相距810千米,甲车从A地匀速前往B地,到达B地后停止.甲车出发1小时后,乙车从B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A地,到达A地后停止.设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甲车出发的时间为x(小时),y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以下说法:①乙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②点F的坐标为(10,540);③图中a的值是13.5;④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相遇地距A地的距离为360千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甲车1小时行驶60千米,得出甲车行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设乙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全程列出方程,求出乙车的速度,即可判断①;根据图象可知F点时乙车从B地到达A地,求出F点横坐标,进而求出纵坐标,即可判断②;根据图象可知a的值是甲车从A地匀速前往B地的时间,由时间=路程÷速度即可判断③;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相遇地距A地的距离即为甲车行驶的路程,根据图象可知甲车行驶6小时与乙车相遇,用甲车速度乘以6,即可判断④.
【解答】解:①∵甲车1小时行驶810﹣750=60千米,
∴甲车行驶的速度为60千米/时.
设乙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6×60+5x=810,
解得x=90.
即乙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故结论①正确;
②∵乙车从B地到达A地的时间为:810÷90=9(小时),
∴F点横坐标为:9+1=10,
∵甲车10小时行驶的路程为:60×10=600(千米),
∴点F的坐标为(10,600).故结论②错误;
③∵甲车从A地匀速前往B地的时间为:810÷60=13.5(小时),
∴a=13.5.故结论③正确;
④当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6小时,
行驶的路程为:60×6=360(千米).故结论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3.甲、乙两名同学参加“古诗词大赛”,五次比赛成绩的平均分都是 85 分,且方差分别为 s甲2=16.7,s乙2=28.3,那么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甲 .(填“甲”或“乙”)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
∵S甲2=16.7,S乙2=28.3,
∴S甲2<S乙2,
∴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故答案为: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差的意义,掌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即方差越大其数据波动越大,即成绩越不稳定.
14.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1且x≠﹣2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
【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1﹣x≥0且x+2≠0,
解得:x≤1且x≠﹣2.
故答案为:x≤1且x≠﹣2.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15.(2+)2014(﹣2)2015= ﹣2 .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得到原式=[(+2)(﹣2)]2014•(﹣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解答】解:原式=[(+2)(﹣2)]2014•(﹣2)
=(5﹣4)2014•(﹣2)
=﹣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6.如图,一次函数y=﹣x﹣2与y=2x+m的图象相交于点P(n,﹣4),则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2<x<2 .
【分析】先将点P(n,﹣4)代入y=﹣x﹣2,求出n的值,再找出直线y=2x+m落在y=﹣x﹣2的下方且都在x轴下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一次函数y=﹣x﹣2的图象过点P(n,﹣4),
∴﹣4=﹣n﹣2,解得n=2,
∴P(2,﹣4),
又∵y=﹣x﹣2与x轴的交点是(﹣2,0),
∴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2.
故答案为:﹣2<x<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准确确定出n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延长矩形ABCD的边BC至点E,使CE=BD,连接AE,若∠ADB=36°,则∠E= 18 °.
【分析】连接AC,由矩形性质可得∠E=∠DAE、BD=AC=CE,知∠E=∠CAE,而∠ADB=∠CAD=36°,可得∠E度数.
【解答】解: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E,AC=BD,且∠ADB=∠CAD=36°,
∴∠E=∠DAE,
又∵BD=CE,
∴CE=CA,
∴∠E=∠CAE,
∵∠CAD=∠CAE+∠DAE,
∴∠E+∠E=36°,
∴∠E=18°.
故答案为:1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矩形性质,熟练掌握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对边平行是解题关键.
18.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18m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要求斜边和直角边的长度,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解答】解:旗杆折断后,落地点与旗杆底部的距离为12m,旗杆离地面5m折断,且旗杆与地面是垂直的,
所以折断的旗杆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折断的旗杆为=13m,
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度为13m+5m=18m.
故答案为18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正确应用,找出可以运用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是关键.
19.直线y=2x﹣1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1,0) .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平移后函数解析式,再求出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即可.
【解答】解:直线y=2x﹣1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
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2x﹣1+3=2x+2,
当y=0时,则x=﹣1,
故平移后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平移变换,正确记忆一次函数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
20.观察分析下列数据:0,﹣,,﹣3,2,﹣,3,…,根据数据排列的规律得到第13个数据应是 6 .
【分析】通过观察可知,规律是根号外的符号以及根号下的被开方数依次是:(﹣1)1+1×0,(﹣1)2+1,(﹣1)3+1…(﹣1)n+1),可以得到第13个的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知道: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整理为:(﹣1)1+1,(﹣1)2+1,…(﹣1)n+1),
∴第13个答案为:(﹣1)13+1=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规律型的习题一般是从所给的数据和运算方法进行分析,从特殊值的规律上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2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M在DC上,且DM=4,N是AC上的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 2 .
【分析】连BD,BM,BM交AC于N′,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点与D点关于AC对称,则有N′D+N′M=BM,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BM为DN+MN的最小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连BD,BM,BM交AC于N′,如图,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点与D点关于AC对称,
∴N′D=N′B,
∴N′D+N′M=BM,
∴当N点运动到N′时,它到D点与M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距离等于MB的长,
而BC=CD=6,DM=4,
∴MC=2,
∴BM==2.
故答案为:2.
【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通过轴对称,把两条线段转化为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最短路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
三.解答题(共9小题)
22.化简:.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3﹣5﹣(4﹣4+3)
=3﹣5﹣4+4﹣3
=2﹣7;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3.为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的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本次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50 ,图①中的m的值为 24 ;
(Ⅱ)求本次抽样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Ⅲ)若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如果竞赛成绩达到28分(含28分)及以上为优秀,请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在本次科普竞赛中成绩优秀的人数.
【分析】(Ⅰ)得“26分”的有9人,占调查人数的18%,可求出调查人数,进而计算得“27分”的所占的百分比,确定m的值;
(Ⅱ)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求法,分别计算即可;
(Ⅲ)样本估计总体,用300人去乘样本中优秀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解答】解:(Ⅰ)9÷18%=50(人),12÷50=24%;
故答案为:50,24;
(Ⅱ)∵在这组数据中,28出现1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8;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的两个数都是28,因此中位数是28;
==27.8;
答:平均数为27.8,中位数是28,众数是28;
(Ⅲ)300×=174人,
答:该校八年级学生在本次科普竞赛中成绩优秀的人数为174人.
【点评】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方法,理解两个统计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24.如图,∠B=90°,AB=4,BC=3,CD=12,AD=13,点E是AD的中点,求CE的长.
【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ADC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解答】解:在Rt△ABC中,∠B=90°,
∵AB=4,BC=3,
∴,
∵CD=12,AD=13,
∵AC2+CD2=52+122=169,
AD2=169,
∴AD2+CD2=AC2,
∴∠C=90°,
∴△ACD是直角三角形,
∵点E是AD的中点,
∴CE=.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DC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小亮步行上山游玩,设小亮出发xmin后行走的路程为ym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在整个行走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
(1)小亮行走的总路程是 3600 m,他途中休息了 20 min.
(2)当50≤x≤80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1)由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出小亮行走的路程是3600米,途中休息了20分钟;
(2)设当50≤x≤8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待定系数法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解:(1)由函数图象,得
小亮行走的总路程是3600米,途中休息了20分钟.
故答案为:3600,20;
(2)设当50≤x≤8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题意,
解得:
∴当50≤x≤8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55x﹣800.
【点评】本题考查了时间=路程÷速度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解答时由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认真分析函数图象的含义是重点.
2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菱形外一点,DE∥AC,CE∥BD.
(1)求证:四边形DECO是矩形;
(2)连接AE交BD于点F,当∠ADB=30°,DE=4时,求AF的长度.
【分析】(1)先证四边形DECO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DOC=90°,即可得出结论;
(2)证△AFO≌△EFD(AAS),得OF=DF,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D=AO=4,则OF=OD=2,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即可.
【解答】(1)证明:∵DE∥AC,CE∥BD,
∴四边形DECO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DOC=90°,
∴四边形DECO是矩形;
(2)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
∴AO=OC,AC⊥BD,
∵四边形DECO是矩形,
∴OC=DE=4,
∴AO=4,
∵DE∥AC,
∴∠FAO=∠DEF,
在△AFO和△EFD中,,
∴△AFO≌△EFD(AAS),
∴OF=DF,
∵∠ADB=30°,
∴OD=AO=4,
∴OF=OD=2,
∴AF===2.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菱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27.观察下列等式:回答问题:
①=1+﹣=1
②=1+﹣=1
③=1+﹣=1,…
(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的信息,猜想= 1 ;
(2)请按照上式反应的规律,试写出用n表示的等式;
(3)验证你的结果.
【分析】根据观察,可得规律:=1+﹣.
【解答】解:(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的信息,猜想=1,
故答案为:1;
(2)=1+﹣.
(3)=
=
=
=
=1+﹣.
【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观察等式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28.如图,已知△ABC,直线PQ垂直平分AC,与边AB交于点E,连接CE,过点C作CF∥BA交PQ于点F,连接AF.
(1)求证:△AED≌△CFD;
(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
(3)若ED=6,AE=10,则菱形AECF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1)由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AE=CE,AD=CD,然后根据CF∥AB得到∠EAC=∠FCA,∠CFD=∠AED,利用ASA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2)根据全等得到AE=CF,然后根据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EA,FC=FA,从而得到EC=EA=FC=FA,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为菱形;
(3)由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D,得出AC的长,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1)证明:∵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CE,AD=CD,
∵CF∥AB,
∴∠EAC=∠FCA,∠CFD=∠AED,
在△AED与△CFD中,
∴△AED≌△CFD(AAS);
(2)证明:∵△AED≌△CFD,
∴AE=CF,
∵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EC=EA,FC=FA,
∴EC=EA=FC=FA,
∴四边形AECF为菱形;
(3)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
∴AC⊥EF,
∵ED=6,AE=10,
∴EF=2ED=12,AD==8.
∴AC=2AD=16,
∴菱形AECF的面积=AC•EF=×16×12=96.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盖棺定论、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通过作图能得到直线的垂直平分线.
29.长方形纸片OABC中,AB=10cm,BC=8cm,把这张长方形纸片OABC如图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OA上取一点E,将△ABE沿BE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OC边上的点F处.
(1)点E的坐标是 (0,3) ,点F的坐标是 (﹣4,0) ;
(2)在AB上找一点P,使EP+PF最小,求点P坐标;
(3)在(2)的条件下,点Q(x,y)是直线PF上一个动点,设△OCQ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F,得到OF,求出点F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点E的坐标;
(2)根据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确定点P,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FE′的解析式,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点P坐标;
(3)分Q在x轴上方和Q在x轴下方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解答】解:(1)设OE=x,则AE=8﹣x,
由折叠知BA=BF=10,EF=AE=8﹣x,
∵四边形OABC是长方形,
∴∠BCO=90°,
∴CF==6,
∴OF=OC﹣CF=10﹣6=4,
∴点F的坐标为(﹣4,0),
在Rt△EOF中,EF2=OF2+OE2,即(8﹣x)2=42+x2,
解得,x=3,
∴点E的坐标为(0,3),
∴点E的坐标为(0,3),点F的坐标为(﹣4,0).
故答案为(0,3),(﹣4,0).
(2)作E关于AB的对称点E′,连接FE′,交AB于P,则PE+PF最小最小,
∵点E的坐标为(0,3),
∴AE=8﹣3=5,
∵点E与点E′关于AB对称,
∴AE′=AE=5,
∴OE′=5+8=13,
∴点E′的坐标为(0,13),
设直线FE′的解析式为y=kx+b,
则,
解得,k=,b=13,
则直线FE′的解析式为y=x+13,
当y=8时,x+13=8,
解得,x=﹣,
∴点P的坐标为(﹣,8);
(3)设点Q的坐标为(x,x+13),
当Q在x轴上方时,即x>﹣4时,S=×10×(x+13)=x+65,
当Q在x轴下方时,即x<﹣4时,S=×10×(﹣x﹣13)=﹣x﹣65,
综上所述,S=.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正确作出使PE+PF最小时点P的位置,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30.如图,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4),点P在x轴上运动,连接PB,将△OBP沿直线BP折叠,点O的对应点记为O′.
(1)求k、b的值;
(2)若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求△OBP的面积;
(3)将线段PB绕点P顺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PC,直线PC与直线AB的交点为Q,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PB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出;
(2)分P在x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①当P在x轴的正半轴时,求OP=O'P=AO'=4﹣4,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②当P在x轴的负半轴时,同理可得结论;
(3)分4种情况:分别以P、B、Q三点所成的角为顶角讨论:
①当BQ=QP时,如图2,P与O重合,②当BP=PQ时,如图3,③当PB=PQ时,如图4,此时Q与C重合④当PB=BQ时,如图5,此时Q与A重合,则P与A关于y轴对称,根据图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计算对应点P的坐标.
【解答】解:(1)∵点A(4,0)、B(0,4)在直线y=kx+b上,
∴,
解得:k=﹣1,b=4;
(2)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1,当P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则OP=O'P,∠BO'P=∠BOP=90°,
∵OB=OA=4,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4,∠OAB=45°,
由折叠得:∠OBP=∠O'BP,BP=BP,
∴△OBP≌△O'BP(AAS),
∴O'B=OB=4,
∴AO'=4﹣4,
Rt△PO'A中,O'P=AO'=4﹣4=OP,
∴S△BOP=OB•OP==8﹣8;
②如图所示:当P在x轴的负半轴时,
由折叠得:∠PO'B=∠POB=90°,O'B=OB=4,
∵∠BAO=45°,
∴PO'=PO=AO'=4+4,
∴S△BOP=OB•OP==8+8;
(3)分4种情况:
①当BQ=QP时,如图2,P与O重合,此时点P的坐标为(0,0);
②当BP=PQ时,如图3,
∵∠BPC=45°,
∴∠PQB=∠PBQ=22.5°,
∵∠OAB=45°=∠PBQ+∠APB,
∴∠APB=22.5°,
∴∠ABP=∠APB,
∴AP=AB=4,
∴OP=4+4,
∴P(4+4,0);
③当PB=PQ时,如图4,此时Q与C重合,
∵∠BPC=45°,
∴∠PBA=∠PCB=67.5°,
△PCA中,∠APC=22.5°,
∴∠APB=45+22.5°=67.5°,
∴∠ABP=∠APB,
∴AB=AP=4,
∴OP=4﹣4,
∴P(4﹣4,0);
④当PB=BQ时,如图5,此时Q与A重合,则P与A关于y轴对称,
∴此时P(﹣4,0);
综上,点P的坐标是(0,0)或(4+4,0)或(4﹣4,0)或(﹣4,0).
【点评】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并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试卷(12),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下列对于的大小估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中数学复习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真题】2020-2021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英才实验中学中考数学模拟试卷(16)(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