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 (五四制)二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展开单 元 备 课
课题
第二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
学
总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l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
材
解
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估测、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
毫米、分米、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
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课
时
安
排
1.信息窗1 1课时
2.信息窗2 1课时
3.我学会了吗 1课时
课 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28页
备课教师
教学时间
共1课时 第1课时
单 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好奇心和积极地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一分硬币、边长1分米的盒子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喜欢孙悟空吗?他身上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知道是什么吗?(金箍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出示信息图)
请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金箍棒变成1毫米长,又变成1分米长)可甜甜这时急了,他不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你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毫米和分米。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
【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复习米和厘米。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
2.认识毫米。
(1)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其实我们想要的长度单位就藏在尺子里。同学们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2)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3.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数一数是让学生通过触觉、视觉亲身去体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建立丰富的表象,达到记忆的效果。】
4.估一估,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自己动手测量。
5.认识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老师手上有个盒子,它的边长正好是1分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盒子边长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先请学生猜一猜,再请人上台量一量是10厘米,问学生这说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出1分米的长度
【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厘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2)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引导说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的长度、学具盒的长、文具盒的宽等。)
6.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说出或者展示验证的办法。
7.汇报展示
(1)金箍棒长5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金箍棒长7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
(3)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三、反馈练习
1.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吗?
2.填一填:
20毫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 )厘米 = 1分米 30厘米=( )分米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桌宽约40( ) 故事书厚约12( )
课桌高约7 ( ) 教室门高约2( )
4.帮小虎改日记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三 晴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和差不多1分米高的小妹妹一块儿去上学。走了100厘米来到学校,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教室,坐在4米高的椅子上,拿起7米厚的数学书和4分米厚的笔记本,做起笔记来。
【练习设计注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注重练习设计的梯度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
书
设
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
学
反
思
达标检测题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
2.蜜蜂身长约为2( )。
3.一张银行卡的厚度是1( )。
4.教室的长度为9( )。
5.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 )。
6.我的身高是132( )。
7.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 )。
8.我家距离学校3( )。
二、单位名称的换算。
1. 5千米=( )米
2. 9米=( )分米
3. 50厘米=( )分米
4 .70毫米=( )厘米
5 .3分米6厘米=( )厘米
6 .9米7分米=( )分米
7 .280厘米=( )米( )分米
8 .89厘米=( )分米( )厘米
三、计算。
1. 5厘米—7毫米=( )厘米( )毫米
2. 6米—8分米=( )米( )分米
3. 4分米+30厘米=( )分米
4. 5米—8分米=( )分米
5. 27厘米+13厘米=( )分米
6. 7000米—5千米=( )千米
7. 1400米+6600米=( )千米
8. 300厘米+1700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四、在()里填上“>”“<”或“=”。
1.2千米( )1178米
2.47毫米( )5厘米
3.100分米( ) 10米
4.6分米( )485毫米
5.6200米( )6千米
课 题
千米的认识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29—32页
备课教师
教学时间
共 1课时 第1课时
单 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需要与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等。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1分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师:如果要测量泰安到到济南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泰安到济南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
【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图导入,认识千米。
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1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
正好是1千米。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小组交流试着写一写,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板书:1千米=1000米 )
【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操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使“1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3.师:千米也称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板书:公里 km)
三、反馈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 )
电线杆高6千米。 ( )
小李身高135厘米。 ( )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 )
教室黑板长3分米。 ( )
一支铅笔长2千米。 ( )
2.综合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
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
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
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千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公里)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教
学
反
思
达标检测题
一、填空。
1.大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600米,他5分钟能行( )千米。
2.跑道每圈400米,2圈半是( )米。小华跑5圈跑了是( )千米。
3.7千米=( )米 600分米=( )米
4.在( )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南京长江桥全长约700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7( )
二、基本练习:
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⑴课桌的宽度约是60( )。
⑵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
⑶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
⑷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22( )。
(5)数学课本厚7( );
(6)成人3小时行15( )。
2.填空:
⑴2米=( )分米
⑵60厘米=( )分米
⑶300厘米=( )米
(4)80毫米=( )厘米
(5)6厘米35毫米=( )毫米
三、变式练习
在里填上“﹥”、“﹤”或“=”。
2000米○3千米 5千米20米○5020米
4100米○4千米 8千米○8006米
5米○50厘米 400毫米○4米
7厘米○62毫米 97厘米○10分米
83米○8厘米 40厘米+6厘米○1米
1千米〇1000米 4米〇400分米
6米〇59分米 1千米〇999米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33页
备课教师
教学时间
共1课时 第1课时
单 位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本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基本练习
1.同学们,这节课,孙悟空帮助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
(2)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学生比划不出来)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 10 1000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概念】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谈一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种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课下搜集一些动物的身长,建筑物的高度,高山高度等知识,交流学习。
【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探究感悟厘米、毫米等的概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他们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觉得测量活动。
(1)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生活化的数学要求我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恰当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期达到巩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反馈练习
1.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2.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6厘米的线段。
五、全课小结
板
书
设
计
我学会了吗?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教
学
反
思
达标检测题
一、综合练习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80( )。
(2)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80( )。
(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4)一支蜡笔70( )。
(5)1000米=( )千米。
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的距离61( )
2.一根跳绳长2 ( )
3.学校操场长200 ( )
4.成人3小时行15 ( )
5.张老师身高170 ( )
6.铅笔长2 ( )
三、填上合适的数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7公里=( )米
4000米=( )公里
7800米=( )千米( )米
4千米600米=( )米
8千米30米=( )米
5050米=( )千米( )米
7千米5米=( )米
3924米= ( )千米( )米
四、计算后再填
5000米+4000米=( )千米 13千米-3公里=( )千米
1千米-800米=( )米 7600米-2600米=( )千米
6千米-4000米=( )千米 3千米+6000米=( )米
五、从大到小排列:
3千米 500厘米 3500厘米 3千米
500米 3米 500厘米
课题
智慧广场——搭配的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
备课教师
教学时间
共1课时第1课时
单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
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
上衣和裙子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
1.今天,小丽要到少年宫参加文艺表演。为此,妈妈特意为她准备了2件上衣和3条裙子。(出示图片)她可以怎么穿呢?大家给她提点建议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操作。
2.小结:同学们提的建议都不错。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3.那2件上衣和3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揭示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合作探究,学习搭配方法。
1.合作探究。
谈话:到底有几种呢?我们动手来摆一摆。
(1)出示活动要求: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搭配方法。
(3)交流汇报。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你们是怎样搭配的?指名学生上台,一人说一人操作演示。
(4)评价:你觉得他们这样搭配怎么样?
教学过程
复备
2.体会有序搭配。
像这样先选上衣,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裙子进行搭配,就是有序搭配。(板书:有序)这样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3.不同的有序搭配。
师:除了先选上衣进行有序搭配外,还可以怎样有序搭配?
指名两人上台进行搭配演示。
4.回顾小结。
(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选上衣,与裙子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选裙子,与上衣进行有序搭配,这样条理比较清晰,可以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实践,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操作中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也能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得到相应的加强与提高。】
三、抽象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1.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还能用什么方法把上衣和裙子搭配的方法都表示出来呢?
2.尝试。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吧!
3.展示交流。
4.比较评价。
同学们真行,想出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5.小结。
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进行连线搭配更简洁些。
四、引导探索,发现搭配规律。
1.如果上衣的件数不变,裙子减少一条。你能快速地找一找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
2.如果裙子的条数不变,上衣增加一件呢?
3.想一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上衣的件数和裙子的条数与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
复备
4.小结。
上衣的件数乘裙子的条数就等于总的搭配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5.总结归纳。
看来,像这样两类事物的搭配,求搭配总数除了用学具摆一摆,画图连一连外,还可以在脑中推想用乘法来计算呢!
【解决生活中的规律实际就是找到事物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办法。】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棒,帮小丽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觉得开心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也有不少收获吧。谁愿意起来谈一谈呢?
师:其实生活中搭配现象还有很多,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细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
书
设
计
搭配的规律
上衣件数 裙子条数 搭配方法数
2 3 6
上衣的件数乘裙子的条数就等于总的搭配方法数
教
学
反
思
一、解决问题
1.学校要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各选一人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几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2.我们4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
3.从小丽家到小婷家有2条路可走,从小婷家到博物馆有3条路,小丽去博物馆有几条路可走?
4.两人玩游戏:剪刀、石头、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5.(1)现在李老师有一些上衣和裤子,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你们想想:
(2)李老师可能有几件上衣和几条裤子?
达标检测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_青岛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_青岛版,共7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