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26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26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26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次北固山下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次北固山下表格教案,共9页。
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学习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感知诗歌思乡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学习重难点重点: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感知诗歌思乡情感。难点: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自学指导目标导学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词语 次: 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 北固山行舟: 乘船前进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生时的景象。风正:风顺 悬: 挂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旧年:未尽的一年乡书家书目标导学二:了解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律诗”的文体知识,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作者简介王湾(693-751),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至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文体知识诗分“古今”,诗有诗体。“言”即字,每句有几个字,就把它称为几言诗。一般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归为古体诗,简称古诗,包括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诗等。古体诗不讲究对仗、押韵,形式上较为自由。《观沧海》就是一首四言古诗。唐代声律发展成熟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正式诞生。今体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大类。绝句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分别简称五绝、七绝,如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律诗八句,每句五个字称为五言律诗,七个字称为七言律诗,分别简称五律、七律,如第三首《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到最后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hàn下巴)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要做到对仗工整。诗歌朗读一读: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二读:听名家范读,注意在课本上标注节奏和重音。三读:学生齐声朗读解读诗意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将船帆高悬。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学生逐个解释词语,教师检查预习结果。 学生记笔记,补充文学常识。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名家范读,把握节奏和重音,最后模仿齐声朗读。 学生借助注释再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翻译诗歌大意。品味诗歌问题1: 1.本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后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问题2: 前三句写景各有特色,分别写了什么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呈现出一幅清新辽远的远景图。作者乘着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语气:淡淡忧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描绘近景,写北固山下壮美的大江行船图。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时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语气:愉快 舒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江面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使得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语气:无限感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驶向客路,这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想劳烦大雁飞过洛阳的时候捎封书信问候家人。诗人在尾联尽吐乡愁。雁足传书: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语气:心酸 无奈学生思考每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深入探究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从炼字,修辞角度探究本句诗蕴含的哲理写作特点1.内容前后照应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2.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取象宏大。 3.情景交融带领学生总结写作特点 课堂小结这首诗首联写诗人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颔联写江上行船的情景;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整首诗借景抒情,不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乡愁乡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归纳主旨 拓展延伸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限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 请学生分享积累的有关“思乡”的诗句板书设计 首联:旅途奔波之意 首尾照应 颔联:恢弘阔大之景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情景交融 尾联:思乡之情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学自研,交流展示,拓展提升,课后反思,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