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综合提升练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953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综合提升练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953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综合提升练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综合提升练2,共4页。
综合提升练2(2021·河南郑州市模拟)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的结构(图1)。近年来,我国某地(36°48′N,118°42′E)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的垂直墙体为共用墙,建造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图2)。据此完成1~3题。 1.“阴阳棚”温室中( )A.甲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菌类B.甲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蔬菜C.乙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蔬菜D.乙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菌类2.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增温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3.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 )A.土地利用率低B.获取光照更多C.保水能力减弱D.效益大幅增加答案 1.D 2.B 3.D解析 第1题,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阴阳棚”中,甲棚位于南侧,故甲棚为阳棚,乙棚为阴棚,B、C错;甲棚为阳棚,光照条件较好,主要种植喜光的蔬菜,A错;乙棚为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主要种植喜阴的菌类,D正确。第2题,甲棚为阳棚,光照条件较好,棚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从通道1进入乙棚,为乙棚增温;乙棚为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流从通道2进入甲棚,为甲棚降温。故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B正确。第3题,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加大了对原先墙体北侧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的土地的利用,土地利用率提高,因地制宜发展了光照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增加了农产品种类,效益大幅增加,A错,D对;获取光照主要是甲棚的作用,其多少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B错;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的保水能力并没有减弱,C错。元朝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带领团队一生远航两次,终点是莫桑比克,两次航行返程都经过了澳大利亚。在他的《岛夷志略》中记载了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下图是根据汪大渊记载做出的“航海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若汪大渊航海团队在半年内到达莫桑比克,推测从a地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 )A.9~10月 B.11~12月C.1~2月 D.3~4月5.假设汪大渊航海团队6月到达阿拉伯海沿岸,若继续前往莫桑比克,必须( )A.利用洋流南行 B.借助风力南行C.等候下个风季 D.利用人力拖行6.汪大渊航海团队返程经过的地区中( )A.e地干燥寒凉 B.f地高温多雨C.g地寒冷干燥 D.h地露雨霏霏答案 4.A 5.C 6.B解析 第4题,古时利用风帆借助风力航行,速度很慢。若半年内到达莫桑比克,必须尽量在冬季风初起时(9~10月)起航,选A。第5题,6月份到达阿拉伯海沿岸,北印度洋已盛行西南季风,船队若要南行,须经过索马里半岛沿岸,逆西南季风和向北流动的索马里寒流,因此只有等候下一个风季,才能借助风力和洋流南行。故选C。第6题,e地处于热带,终年高温,A错;f地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B正确;g地受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影响,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错;h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D错。(2021·河南信阳市模拟)下图示意2015年12月6日北京时间2:00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及部分城市气温。读图完成7~8题。7.此时,导致S、K两市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海拔 D.大气环流8.据图示信息推测,该日H市白天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A.多云,偏北风微弱 B.晴朗,偏北风强劲C.多云,偏北风强劲 D.晴朗,偏南风强劲答案 7.D 8.C解析 第7题,S、K两市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相差不大,此时,S市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大,气温低,D正确。第8题,H市附近西北侧风速大,东南侧风速小,容易形成冷锋锋面,因此为多云天气。等压线密集,风力大。根据风向判断方式可知,H地的风向为偏北风,C正确。(2021·长春质检)2020年11月18、19日,长春地区经历了雨、冻雨,再到雪的天气过程。如果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一个暖层(温度大于0 ℃)融化变成液态水滴,又经过近地面冷层(温度小于0 ℃),水滴落在地面就会结冰,这就是冻雨。据此完成9~11题。9.此次长春地区经历的天气过程是(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10.下图为此次天气过程不同时刻,长春地区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T0 T1 T2 B.T1 T0 T2C.T1 T2 T0 D.T2 T0 T111.冻雨形成的特殊条件是( )A.地面低于0℃,暖层高于0℃B.地面低于0℃,暖层低于0℃C.地面高于0℃,暖层低于0℃D.地面高于0℃,暖层高于0℃答案 9.A 10.C 11.A解析 第9题,依据材料,长春经历了雨、冻雨、雪的天气过程,气温不断降低,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故选A。第10题,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近地面气温较高,对应T1;冷锋过境时,近地面气温下降,对应T2;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近地面气温继续下降,气温更低,对应T0,故先后顺序是T1、T2、T0,C对。第11题,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一个暖层(温度大于0℃)融化变成液态水滴,又经过近地面冷层(温度小于0℃),水滴落在地面就会结冰,形成冻雨。因此冻雨形成时,地面温度应低于0℃,暖层温度应高于0℃,A正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综合提升练5,共6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综合提升练7,共3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综合提升练10,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