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人文主题
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生机和活力,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诗歌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秋天里各种事物的音频,秋叶零落的视频;诗歌朗诵的配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自学生字词,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完成《预习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是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自主发现、总结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秋声,引出课题。
播放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的音频,如风吹落叶声、蟋蟀鸣叫等声音,揭题读题。
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听了刚才的音频,大家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学生回答)是的,刚才大家听到的都是大自然的声音。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借助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知,在学生提取明显信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取相对隐性的信息,使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3.引导回顾:上一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学生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师相机板书: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字词
1.出示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读文思考。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音:“掠”读第四声;“振、吟”是前鼻音。
3.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写到的秋的声音。
(1)同桌交流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秋的声音有大树、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2)你能找出表示声音的词吗?
预设:学生会找到“唰唰、 、叮咛、歌吟”等词语。
(3)读一读表示声音的词语,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巩固学过的方法技能。
(4)说一说,自己还在哪里听到过这些声音?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
预设:引导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
4.引导学生齐读诗歌,整体感知秋的声音。
三、交流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引导:读到这些秋的声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自己试着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并说一说。
2.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2)推荐一名成员,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3)小组集体展示朗读。
3.小组展示交流,组间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说清楚,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预设1:学生想象的是黄叶向大树道别的画面。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抖抖手臂”“道别”这两个词语,结合生活经验,想象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离开大树飘落下来的情景,还可以想象一下黄叶会对大树说些什么。
(2)相机播放“秋叶飘零”的视频,帮助学生把画面说清楚。
(3)提示学生朗读时把“道别的话音”读得稍慢些,表现出不忍告别的依依之情。
预设2:学生想象的是蟋蟀向阳台告别的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振动翅膀”“告别”这两个词语,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向阳台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并读好这一小节。
预设3:学生想象的是大雁撒下温暖的叮咛的画面。
(1)在学生交流画面的基础上,随机提问:这里的“叮咛”指什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上学前,妈妈叮咛我们要好好听课;生病时,妈妈会叮咛我们要多喝水,从而理解“叮咛”就是带有关切的反复叮嘱。
(2)启发:秋天到了,大雁可能会向谁叮咛什么呢?
(3)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叮咛带给人的温暖之感。
预设4:学生想象的是秋风送来丰收的歌吟的画面。
(1)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点拨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歌吟”的意思,即歌唱、歌咏。
(2)启发:秋风掠过田野,看到稻谷丰收了,它的歌里会唱些什么呢?
(3)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可以强烈些,语调可以高昂些,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预设5:学生想象的是藏在其他事物中的声音的画面。
(1)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秋天里树叶飘落、花儿绽放、稻谷成熟、农民辛勤劳作等画面,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及其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2)指导朗读第4~6小节:第4小节朗读时适当强调“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好好地去听”;第5小节朗读时声音稍轻,语势要层层加强;第6小节“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可读得稍快些,最后的“秋的声音”4个字语速稍慢,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4.在小组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
本环节利用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根据上一环节中想象到的画面及诗歌的表达形式,试着展开想象,用诗的形式写写秋天的其他声音。学习活动由零散走向整合,由个体走向群体,较好地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开放自主的特点。
四、习得语言,写诗读诗
1.习得语言范式,写诗读诗。
(1)想一想,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秋的声音?
提示:拓宽学生的想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2)练一练,仿照第5小节,写一写自己在哪里听到过“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诗歌,自由作诗。
提示:学生熟读诗歌,仿照诗歌自由作诗,可以用上文中喜欢的词语。写完和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自由组合写小诗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 走进秋天, 自学课文,聆听秋声,品读4—6小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构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学法,明确教程,推敲细节,板书设计,反馈成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