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习题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1.1 化学真奇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呼吸 C. 食物变质 D. 酒精挥发
2.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牛顿
3.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有导电导热性 B. 有良好延展性 C. 具有银白色光泽 D.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4.下列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能源开发利用 B.开发电脑软件
C.新材料研制 D.环境污染的防治
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 瓷器破碎 B. 电灯发光 C. 酸雨形成 D. 空气液化
6.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感到十分自豪,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人们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是( )
A.造纸 B.酿酒 C.燃烧 D.制火药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麻线织布 C. 牛奶变酸 D. 浓盐酸挥发
8.黑乎乎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下面提出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二氧化碳做灭火剂 B. 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温度
C. 氦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 二氧化碳做温室的气体肥料
10.制作下列物品所需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是
A.塑料购物袋 B.铝塑门窗 C.实木家具 D.玻璃水杯
二、填空题
11.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 (2)铁铸成锅(________)
(3)冰雪消融(________ )(4)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 )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________ )(6)酒精挥发.(________ )
(7)食物腐烂(________)(8)铜丝弯曲(________ )
(9)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________ )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
12.化学是一门以_____为基础的科学,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13. (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________ , 在铜、水、氯化钠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新兴大脑营养学发现,大脑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关。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称为“脑黄金”,它的化学式为C26H40O2 , 它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是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14.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新国标在无机物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新国标中消毒剂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②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1O-)也有消毒作用。C1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③用一氯胺消毒时,一氯胺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次氯酸,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请你写出氨气的化学式NH3所代表的宏观和微观的意义
宏观:_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
15.现有八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 纯碱 B 武德合金 C 硝酸钾 D 过磷酸钙 E 石墨 F 熟石灰 G 生石灰 H 干冰
(1)________可用作复合肥料;
(2)________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________可制作保险丝;
(4)________可用作电极.
(5)________可用作配制波尔多液;
(6)________可作制冷剂.
三、实验题
16.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集气瓶液面以上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 D
【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A
【解析】
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正确;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B错误;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C错误;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故D 错误。故选A。
3. D
【解析】解:A、导电导热性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延展性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具有银白色光泽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A、开发新能源,属于研究制造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错误;
B、电脑程序的研发,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正确;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属于研究制造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错误;
D、研制新材料,属于研究制造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错误。故选B。
5. C
【解析】A、瓷器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酸雨形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空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综上所述,C选项的变化与其他选项不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C
【解析】
火的发现,也就是燃烧反应是人们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A、B、D中均包含燃烧过程,故答案选C。
7. C
【解析】
解:A、海水晒盐是通过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麻线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牛奶变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浓盐酸挥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8.D
【解析】
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 B
【解析】解:A、二氧化碳做灭火剂,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温度,是利用了酒精挥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做温室的气体肥料,是绿色植物利用了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A、塑料购物袋是利用矿物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材料是利用矿物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不符合题意;
C、实木家具是利用木材加工制得,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符合题意;
D、玻璃水杯是用矿物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解析】解:(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2)铁铸成锅,锅也是由铁制成的,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3)冰雪消融是指固态的水变成了液态,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4)镁在空气中燃烧,原来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属于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6)酒精挥发是指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状态的变化;
(7)食物腐烂再不能吃了,也就是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铜丝弯曲,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9)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能怎么样只是一种性质,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性质;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怎么样属于性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该说法是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6)物理变化;(7)化学变化;(8)物理变化;(9)化学性质;(10)化学性质.
12.实验
【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13.分子、原子、离子 ; 水; 氯化钠; 3; 68
【解析】(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铜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由化学式C26H40O2可知:C26H40O2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26个C、40个H和2个O原子构成,共计68个原子。
14. C 化学 +1 一氯胺+水→氨气+次氯酸 氨气这种物质 氨气是由氮元素、氢元素组成 一个氨气分子 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合理皆可)
【解析】
(1)这里的镉、铅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2)①臭氧转化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Cl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故x+(-2)=-1,x=+1;
③一氯胺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次氯酸,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一氯胺+水→氨气+次氯酸;
(3)从宏观角度:NH3可以表示氨气这种物质;氨气由氮元素、氢元素组成;
从微观角度,可以表示一个氨分子,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
15. (1)C
(2)G
(3)B
(4)E
(5)F
(6)H
【解析】(1)硝酸钾的化学式:KNO3 , 含两种营养元素N、K,可用作复合肥料,
故答案为:C
(2)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故答案为:G
(3)可制作保险丝是武德合金,选B
(4)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选E
(5)可用作配制波尔多液熟石灰,选F
(6)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选H
16.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 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难 不活泼
【解析】
(1)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2)为了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红磷应该过量;
(3)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时,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4)本实验体现了氮气具有的性质是: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达标测试,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优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优秀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