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8268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8268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8268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826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826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展开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达标检测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 )
A.开始学会用火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2.原始社会时期,氏族首领、贵族接受氏族成员的献纳或利用特权霸占耕地、产品、战利品等;有的氏族成员贫困破产后,便向氏族里的富有者以土地和人身为担保进行抵押借贷,负债到期如果还不起,便成为债主的债务奴隶;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日益增多,战俘奴隶大量增加。这些现象表明( )
A.奴隶地位极其低下 B.阶级剥削日益严重
C.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D.贫富分化愈加明显
3.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4.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他早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的字母文字。由此可知( )
A.两河流域的文明最先进 B.所有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文字
C.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 D.早期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5.公元前32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至少已有5座城市。每个城市的居民包括统治者、行政官员和祭司等,城市中有雄伟的神庙、精致的私人住宅、公共作坊、公共储藏设施和大型集市,文字也正在形成中。这表明该地区( )
A.国家规模不断扩大 B.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宗教主导政治生活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6.《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 )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7.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来针砭时弊。下边这一幅漫画反映了 ( )
A.《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B.古代罗马奴隶制度的实质
C.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D.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
8.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搜集展示的资料如以下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
1.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3.其统治者称“法老”。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9.颜海英在《世界文明史·古代埃及文明》一书中指出,古埃及人主要向南与努比亚,向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发生联系。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地理位置的独立性 B.专制王朝的封闭性
C.西亚大国的侵略性 D.王权观念的宗教性
10.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出现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的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 B.导致城邦制度的建立
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 D.确立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11.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要经国王批准。有时,总督人选也有例外,波斯国王会允许当地原来的统治者履行总督职责。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中央与地方间不存在矛盾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C.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 D.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的精髓
12.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当时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
A.黑海 B.爱琴海
C.里海 D.地中海
13.古罗马城市一般都有广场,大多位于城中心交叉路口,往往有开敞的柱廊,这些地方成为人们谈论政治、经营商业的公众集会场所,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甚至举行角斗。古罗马这种城市布局( )
A.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特点 B.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C.缓和了各阶层的紧张关系 D.加强了国家对舆论的控制
14.“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文化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5.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这说明( )
A.古罗马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B.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古罗马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 D.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
16.2 000多年前,中国手工制造的丝绸可供迦太基和地中海周围其他城市的权贵富豪们穿戴,法兰西南部生产的陶器能够出现在英格兰和波斯湾,产自印度的调味品可以用在罗马的厨房,阿富汗北部的建筑刻着希腊文字,中亚畜养的马匹骄傲地驰骋在千里之外的东方。这反映了( )
A.文明之间的交流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官方交往的频繁 D.丝绸之路的开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因代表作《历史》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青年时期,希罗多德反对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并到埃及、巴比伦、黑海北岸等地广泛游历。大约公元前447年,他来到雅典,与“第一公民”伯里克利等人过从甚密。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城邦的文化教育活动,写诗作文,登台演讲。据说他把自己的作品当众朗读,曾获得过一笔相当丰厚的奖金。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国王齐欧普斯当政的时候,他强迫所有的国内人民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国王修造这些地方是打算用它们来作他自己的陵墓。……建造用了20年,它的底座是方形的,每一面有8普烈特隆长,它的高与之相等。”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希罗多德身上所体现的古希腊公民素质。(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建筑的汉译名称,并概括它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 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几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南朝]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斑驳陆离、多彩缤纷的,所以,代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果之总和的文化也呈多样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地域差别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养育了不同的文化。其次,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时间的差别上: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点。再次,文化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其不同的内涵中:从广义上看文化,则文化包罗万象;从狭义上看文化,则文化仅仅是精神产品。上层的文化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的活动,下层的文化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说明文化是多样性的。
——摘编自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古代史的具体史实,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