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练习
展开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A级——合格考达标练
1.在宋代以前妇女再婚、寡妇改嫁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是宋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很少发生,更多的妇女选择守节。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B.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
C.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D.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宋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很少发生,更多的妇女选择守节”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男尊女卑,要求妇女从一而终,故选D项;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妇女守节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妇女守节与血缘宗法观念的强弱无关,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有利于妇女的思想解放,排除C项。
2.陆游曾以诗记述宋代某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所述宋代艺术形式是( )
A.传奇 B.话本
C.诗词 D.小说
解析:选B 据材料“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知,陆游诗中所述为宋代说话人讲述话本的艺术形式,故选B项;传奇兴起于唐代,晚唐之后已渐趋衰落,排除A项;诗词一般篇幅不长,故事性不强,并不适合讲说,排除C项;小说产生于明清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
3.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著作是( )
A.《百家姓》 B.《授时历》
C.《梦溪笔谈》 D.《蒙古秘史》
解析:选D 根据材料“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可知,这一著作是蒙古游牧民族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蒙古秘史》,故选D项。
4.《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解析:选A 元代,理学仍居于统治地位,关汉卿对赵盼儿英雄形象的艺术设计表明他对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故选A项;赵盼儿的英雄形象并不能代表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无关,排除C项;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5.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 这些作品( )
A.属于风俗画的范畴
B.重写意而不注重写实
C.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D.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故选B项;风俗画题材广泛,涉及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更趋于写实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诗文的意境”,没有体现宗教色彩,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诗文的意境”,没有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排除D项。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解析:第(1)问,据所学四大发明在宋代的成就可得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材料二“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可得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第二小问,从所学理学的核心概念“理”的提出、理的地位、伦理观、方法论可得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答案:(1)表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危机: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推陈出新”: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B级——等级考高分练
1.宋代一些史学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这种观点( )
A.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
B.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
D.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
解析:选A 由材料“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可知,该观点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朝已经确立,排除B项;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一些史学家重义理的特点,但是并没有体现其轻利的特点,排除D项。
2.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
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
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
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解析:选C “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说明以汉字为代表的汉文化影响了少数民族,即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故选C项;辽、夏、金的社会发展水平皆不及北宋,排除A项;少数民族文字并不是文学体裁的形式,排除B项;辽、夏、金都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
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可知,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第二小问,据所学宋朝历史的知识可知,宋代长期积贫积弱;据材料“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可知,宋代始终面临少数民族对立政权的威胁;据材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可知,宋朝相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求和的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可知,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据材料二“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可知,知识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伍;据材料二“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可知,民族文化交流和交融;据材料二“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可知,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可知,创新了传统文学形式;据材料二“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可知,元曲的兴起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需求,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据材料二“……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可知,元曲是戏剧自身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发展。
答案:(1)总体特征:呈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成因:宋代长期积贫积弱;宋代始终面临少数民族对立政权的威胁;宋代相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求和的地位。
(2)原因: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伍;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影响:创新了传统文学形式;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推动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发展。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史学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9课 辛亥革命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9课 辛亥革命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孙中山曾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