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1674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1674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1674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
展开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专题练10-生物实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1•和平区二模)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注:其余条件适宜且相同)。如果要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作为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A.①④ B.②⑤ C.②④ D.①③
2.(2021•鞍山二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活动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大自然。其原因是( )
A.接触鼠妇对我们身体有伤害
B.鼠妇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生物
C.鼠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爱
D.鼠妇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生物
3.(2021•和平区一模)如图,甲和乙是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两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②使用黑色塑料袋的目的是防止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③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④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4.(2021•鞍山一模)小鸣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并记录了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地点
鼠妇数量(只)
①
水泥路上
0
②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③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④
干草地中
2
A.此实验他们可以“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B.“种花的湿花盆底下”和“水泥路上”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C.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D.在此科学探究实验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5.(2021•锦州模拟)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无论检测哪一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6.(2021•锦州模拟)下列对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实验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淀粉的存在
C.若实验成功,现象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唾液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7.(2021•锦州模拟)如图所示,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一片绿叶将B处做遮光处理,再放在光下照射24小时(图1),然后用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结果绿叶银边部分A及遮光部分B都不变蓝,而绿叶见光部分变蓝(图2)。本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8.(2021•葫芦岛模拟)取一段带叶的枝条,将其下端插入红墨水瓶中,一段时间后看到叶脉变红了,红墨水是沿着( )到达叶的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导管
C.韧皮部的纤维 D.木质部的纤维
9.(2021•丹东一模)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0.(2021•集贤县模拟)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11.(2021•盘锦)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体),经暗处理后选取一个叶片做如图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12.(2021•葫芦岛)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从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什么气体(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氢气
二.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13.(2021•新抚区模拟)某生物小组“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如甲图所示,他们挑选了120粒粒大饱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装到下面4个装置中,请结合实验设计分析回答问题。
(1)要研究充足的空气是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可以对比 瓶。
(2)每瓶中放了30粒种子而不是1粒,这样做的目的 。
(3)乙图中,玉米种子萌发时,提供养料的和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分别是 。
(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选用甲图中的 瓶,并将它们分别放于 环境。
14.(2021•立山区一模)纹翅蝇因翅上有条纹而得名,它的主要天敌是跳蛛。跳蛛足上也有相似的条纹,而且跳蛛可以挥舞带条纹的足驱赶入侵自己领域的同种跳蛛。奇特的是,当纹翅蝇高频振动带条纹的翅时,也能吓退跳蛛。为研究纹翅蝇吓退跳蛛与翅的高频振动及翅上条纹是否有关,研究者选择纹翅蝇、家蝇及跳蛛进行实验。家蝇的翅既无条纹又不能高频振动,且大小、形态与纹翅蝇相似。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1)实验前对跳蛛进行 处理,以提高跳蛛的捕食积极性。
(2)B组与 组比较发现,将纹翅蝇原来的翅切下再重接(自翅重接)以后,仍具有吓退跳蛛的能力,这可排除重接对翅振动带来的影响。
(3)B组与C组比较,可说明翅 只有高频振动不能吓退跳蛛。
(4)为研究仅翅带条纹是否能吓退跳珠,实验中D组“?”的处理应为 。
(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15.(2021•铁西区二模)香烟燃烧时,烟雾中多种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同学们为了探究吸烟的危害,进行了“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
步骤一:取一根香烟烟丝加入50mL水浸泡1小时;
步骤二:将溶液过滤,得到45mL左右的烟草浸出液原液;
步骤三:取烟草浸出液原液按如表1所示比例配制,分别得到四组液体;
组号
A组
B组
C组
D组
原液/mL
0
5
10
15
清水/mL
20
15
10
5
步骤四:将水蚤分别放入四组液体中,重复计数水蚤心率得到如表2。
组号
A组
B组
C组
D组
每10秒心跳次数/次
35
37
39
42
(1)A﹣D四组实验中,对照组是 组。
(2)实验中选取的水蚤年龄、大小一致,实验液体总量也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 。
(3)为得到科学的结论,同学们进行了重复实验,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吸烟者吸入烟雾时,膈肌处于 状态,吸入的有害物质一氧化碳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16.(2021•和平区二模)蚯蚓运动的快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么?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准备了如下材料:粗糙的硬纸板、光滑的玻璃板、蚯蚓、清水等。作出了“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的速度快”这样的假设。请帮助他们完成有关探究过程:
步骤一:选择一条生命力旺盛的蚯蚓,首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用手指触碰蚯蚓,会发现蚯蚓的体表有黏液,这些黏液有助于蚯蚓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这一事例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步骤二: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的体表上有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 。蚯蚓的运动主要依靠肌肉和这些小突起。
步骤三:先将这条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时间里运动的距离。再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时间里运动的距离。重复上述步骤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爬行长度(厘米)
平均爬行长度(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玻璃板
2
3
1
2
硬纸板
17
16
21
18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2)此次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的速度 。
(3)在探究实验后,对蚯蚓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17.(2021•振兴区校级模拟)根据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取材时,要用 撕取叶片下表皮。
(2)若要使视野由甲变为乙,请你写出规范的操作顺序: 。(填序号)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上移动玻片
(3)本实验使用的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选用的物镜是 。
18.(2021•大连二模)如图是人体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内过程B中a代表 。
(2)图甲中,小肠内将淀粉分解成物质c的消化液有 。物质c通过小肠吸收并输送到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乙图中心脏四腔的顺序依次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丙中的液体e与d相比,e中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
A.二氧化碳、葡萄糖
B.二氧化碳、尿素
C.氧、尿素
D.氧、葡萄糖
(4)如图丁所示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各试管中均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充分搅拌,如图处理5分钟,然后向冷却后的各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2号试管
B.1号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为温度
C.本实验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1号和2号形成对照,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19.(2021•铁西区一模)某高校几位同学看到一则新闻:近日,在俄罗斯中部的秋明州,科学家捕捉到了60只奇特的皮肤透明的青蛙。科学家推测,这些青蛙之所以发生变异,最可能的原因是附近一家废弃化工厂的污染物所致。同学们进一步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有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体酸碱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
于是同学们决定研究水体酸碱度对石蛙卵孵化率是否有影响。他们取同一卵块上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的石蛙卵600枚,平均分成六等份,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水槽内液体
温度(℃)
酸碱度(用pH表示)
其他孵化条件
孵化率(%)
1
1000毫升
15~22
5.0
每2天换一次水,换水时要保护好蛙卵;保证定时通入氧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2
2
1000毫升
15~22
5.2
2
3
1000毫升
15~22
5.6
2
4
1000毫升
15~22
6.0
78
5
1000毫升
15~22
6.8
99
6
1000毫升
28℃左右
6.8
87
(注:表中的pH数值越小,表明水体酸性越强)
请分析以上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探究中每组都用了100枚卵,而不是只用少数几枚,目的是 。
(2)该探究中1~5组可以形成对照,研究的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温为15~22℃时石蛙卵孵化的最适pH为 。
(4)该探究中5组和6组也能形成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
20.(2021•鞍山二模)小毅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挑选100粒饱满、大小相近的大豆种子,将5个罐头瓶放倒,在每个罐头瓶下部放两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方各放20粒大豆种子,分五组进行如下处理。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探究活动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结合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可以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有 。(缺一不可)
(2)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 瓶;戊瓶种子没能萌发的原因是 。
(3)用来探究“充足的空气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是 瓶。
(4)请根据甲、乙、丙三组实验,提出你对农业生产中粮食储存条件的建议: 。
(5)一段时间后,小毅同学拔掉乙、戊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实验说明 。
21.(2021•丹东)为了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准备了同一品种的绿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以外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每组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三次实验),请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装置及编号
实验材料
50粒完整的绿豆种子
50粒残缺的绿豆种子
50粒完整的绿豆种子
50粒完整的绿豆种子
处理方法
洒入适量的水
洒入适量的水
不洒水
洒入适量的水
空气充足
温度适宜
黑暗中
①
黑暗中
光照下
发芽率
98%
24%
0
98%
(1)甲组和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 ?
(2)甲组与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乙组与丁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若两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相同,则上述方案中①空白处应该补充的内容分别是 (顺序不能颠倒)。
(3)依据题意,在上述方案中①空白处补充正确的前提下,分析乙组绿豆种子的发芽率仅为24%的原因,可能是 。
(4)甲组和丁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5)丙组和丁组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
(6)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只有发芽率大于95%时才适用于农田播种。如果某农户测定1次绿豆种子的发芽率为90%,为了增大收益不减产,他应该采取的科学做法是再重复测定几次,取 作为测定结果。
22.(2021•锦州)观察下列各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两烧杯中盛的液体分别是:① ,② ,进行水浴加热。
(2)图2为探究小麦种子的萌发,将等量的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A、B两瓶,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 。
(3)制作米酒的过程中需用凉开水冲淋蒸熟的糯米饭,使之冷却,目的是 。酿好的米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
(4)图3为 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图中④属于 血管,判断的依据是 。
23.(2021•盘锦)菠萝深受人们喜爱,但食用新鲜菠萝有时会引起口腔麻木或有刺痛感,因为新鲜菠萝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表面的蛋白质。用盐水浸泡后的菠萝比用清水浸泡食用起来不适感会减轻。某生物学社团猜想,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试管中添加的物质
加入的物质
蛋白酶相对活性
甲组
?清水
等量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
100%
乙组
5mL盐水
88%
将两组试管置于37℃水中,保温20分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社团提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甲组实验中添加清水的量应为 。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可信度,需要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所测得的数据取 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该社团又进一步实验,得到如图数据:
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盐水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盐水浓度是 。
24.(2021•鞍山)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请对本实验做出假设: 。
(2)制订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 ,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 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 。
(3)实施计划:按照上述方案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4
3
3
2
2
1
1
0
0
0
阴暗
6
7
7
8
8
9
9
10
10
10
(4)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小明同学还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并设计如下三个实验装置(乙装置上的遮光物透气)。你认为 实验装置最合理,请说明理由: 。
(6)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2021•海州区一模)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①首先对甲装置中所有叶片进行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再将三个瓶中的叶摘下,用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色, (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②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选择 (填字母)两组进行对照。
③D 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 作用导致的结果。
④乙装置中塑料薄膜上出现大量水珠,这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 以气体形式散失出去。
(2)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放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其原因是 。采集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如在草地、教室、操场等环境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这过程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
(3)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
如果获取的蚂蚁是用工具从蚁穴里捕获的,就需要将这些受惊的蚂蚁 一段时间,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 状态。
(4)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
实验中选用的食物应该是 的,如花生种子,核桃种子。这个实验只做一次,结果肯定不可靠,所以应该设置 组,做三次,取平均值。
26.(2021•丹东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设计如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铁盘中央已放入10只生长状态相同的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装置中10只鼠妇所在位置,重复进行四次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保证其它条件都适宜的前提下,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 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湿土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8只、9只、9只、10只。
(2)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甲装置进行实验,小丽同学选择图中乙装置进行实验,小刚同学选择图中丙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位同学所选择的实验装置更合理? (填“小明”或“小丽”或“小刚”)。你的理由是: 。选择正确装置的同学,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1只、0只。
(3)实验中重复进行了四次实验,目的是: 。
(4)分析上述同学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27.(2021•鞍山二模)为了认识血液的组成和血管的特点,小鸣同学用显微镜做了“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血细胞后,若要将图中所示的细胞⑦移到视野的正中央,需要向 移动装片;若要进一步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可换用高倍物镜,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 ] 。
(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图3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⑨代表的血管是 ,判断的理由是 。
(3)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通过DNA亲子鉴定,使不少失散多年的家人得以团聚。若进行DNA鉴定,图2三种血细胞中,选用细胞⑥的原因是 。
28.(2021•营口一模)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用天竺葵设计“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前,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或消耗掉。
(2)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天竺葵光照几个小时后,取下叶片A和B,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为了 。
(3)再经过漂洗和染色后发现叶片A不变蓝,叶片B变蓝。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根据实验结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适当增加 的浓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29.(2020•黑山县模拟)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作物A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后来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②、③用 脱色然后漂洗,滴加碘液,出现 现象,这组对照试验的变量是 ,则可证明 。
(2)若要探究植物A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 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的现象是 。请写出此过程的表达式 。
(3)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请你为提高大棚产量提供合理化建议 。
30.(2020•台安县一模)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气体可通过 (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乙图装置探究的变量是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填a或b)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丙图中标号 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 (填或b)内的叶片会变蓝。
(4)如果将乙图b装置中的蒸馏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
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专题练10-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答】解:该实验要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变量应为模拟酸雨,除此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②中模拟酸雨将种子淹没,没有充足的空气,④中种子没有水分,⑤中清水将种子淹没,没有充足的空气,都不符合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①、③装置中,只有模拟酸雨是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①和③形成对照实验,可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故选:D。
2.【解答】解: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活动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大自然。
故选:C。
3.【解答】解:①甲装置中新鲜蔬菜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甲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装置可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②使用黑色塑料袋的目的是防止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③甲组试管中石灰水遇到新鲜蔬菜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正确;
④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烫过后冷却至室温的蔬菜,失去了生命力,没有呼吸作用,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所以提出的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A正确;
B、“种花的湿花盆底下”和“水泥路上”,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
C、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鼠妇24只、庭院里的花盆底下鼠妇18只,而水泥路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所以“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C正确;
D、科学探究中,需要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取长补短,D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所以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牛肉汁),A正确;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正确;
D、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不会培养出菌落,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所以本实验可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正确;
B、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实验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淀粉的存在,正确。
C、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①号变蓝,②号不变蓝,正确;
D、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唾液能把淀粉分解了,但是不能验证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错误;
故选:D。
7.【解答】解:C和B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结果C变蓝,B不变蓝,这组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选:D。
8.【解答】解: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故选:B。
9.【解答】解:A、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恒温培养。A错误;
B、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B正确;
C、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C正确;
D、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A。
10.【解答】解:A、对比1和3,只有温度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
B、对比1和2,只有加入物质这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可以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B正确;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消化液的种类,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正确;
D、分析1试管,可以看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但不能得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选:A。
12.【解答】解: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½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13.【解答】解:(1)②瓶缺少充足的空气,对比②③瓶,可以研究充足的空气是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2)每组用30粒种子,而不是1粒,这样做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
(3)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而萌发的是种子的胚根,而种子的胚芽将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3)若要探究光是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作为对照的两组应有唯一变量﹣﹣光照,对照组是③,除了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将它们放置在有光、无光的环境中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
(1)②③
(2)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
(3)胚乳;胚根
(4)③;有光、无光
14.【解答】解:(1)纹翅蝇它的主要天敌是跳蛛,实验前对跳蛛进行饥饿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跳蛛的捕食积极性。
(2)B组与A组比较发现,将纹翅蝇原来的翅切下再重接(自翅重接)以后,仍具有吓退跳蛛的能力,这可排除重接对翅振动带来的影响。
(3)B组与C组比较,可说明翅无条纹只有高频振动不能吓退跳蛛。
(4)为研究仅翅带条纹是否能吓退跳蛛,实验中D组“?”的处理应为家蝇重接纹翅蝇翅。
(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纹翅蝇驱赶跳蛛必须依赖翅有条纹和翅振动同时存在。
故答案为:(1)饥饿。
(2)A。
(3)无条纹。
(4)家蝇重接纹翅蝇翅。
(5)纹翅蝇驱赶跳蛛必须依赖翅有条纹和翅振动同时存在。
15.【解答】解:(1)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所以,A﹣D四组实验中,对照组是A组。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实验中选取的水蚤年龄、大小一致,实验液体总量也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增加,水蚤的心率升高。因此,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4)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故吸烟者吸入烟雾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外界的一氧化碳的运输途径是:外界→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所以,吸入的有害物质一氧化碳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左心房。
故答案为:
(1)A
(2)控制单一变量
(3)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4)收缩;左心房
16.【解答】解:步骤一: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蚯蚓通常生活在土壤中其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
步骤二: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的体表上有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刚毛。
(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变量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粗糙的纸板和光滑的玻璃.
(2)观察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再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5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慢.
(3)蚯蚓是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做完实验后,要将蚯蚓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
步骤一:生物适应环境
步骤二:刚毛
(1)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2)慢
(3)将蚯蚓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7.【解答】解:(1)制作装片取材时,要用镊子撕取叶片下表皮;
(2)分析图可知,乙图气孔是甲图下方气孔的放大并移动视野中央的操作,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中央,即将装片向下方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可,即正确的操作是:②向下移动玻片→④转动转换器→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中显微镜的物镜组合有两种,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选物镜的最大倍数即40×。
故答案为:
(1)镊子;
(2)②④③;
(3)40×。
18.【解答】解:(1)气体a代表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过程A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过程B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2)淀粉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c葡萄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c葡萄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9下腔静脉→7右心房→8右心室→2肺动脉→3肺静脉→4左心房→5左心室→1主动脉→全身各处。
(3)丙图中的液体e是肾静脉的血,与d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相比,由于经过了肾脏,形成了尿液排出,因此尿素明显减少,组织细胞消耗了氧气。
(4)A、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和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同时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受到影响,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正确;
B、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B错误;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胃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最后的实验现象均变蓝色,C错误;
D、1号和2号形成对照,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但是不能证明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肠液和胰液;7→8→4→5
(3)C
(4)A
19.【解答】解:(1)几枚卵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以,探究中每组都用了100枚卵,而不是只用少数几枚,目的是排除偶然误差。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即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且适宜。所以,该实验除温度、pH值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目的是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即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且适宜。
(2)根据“同学们决定研究水体酸碱度对石蛙卵孵化率是否有影响”可知:该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水体酸碱度,得出的结论是:水体酸碱度对石蛙卵孵化率有影响。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温为15~22℃时石蛙卵孵化的最适pH为6.8,此pH下,石蛙卵孵化率最高,是99%。
(4)该探究中5组和6组也能形成对照,两组的变量是温度,故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石蛙卵孵化率有影响吗。
故答案为:
(1)提高实验的可靠性(或者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
(2)水体的酸碱度;水体的酸碱度会影响石蛙卵的孵化率
(3)6.8
(4)温度对石蛙卵的孵化率有影响吗?
20.【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故本实验中乙甲(变量是水)、乙丙(变量是温度)、乙丁(变量是空气)、乙戊(变量是种子胚的死活)都只有一个变量,能形成对照实验。故图示的探究活动可以构成4 组对照实验。结合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可以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有空气、温度、水。
(2)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乙 瓶,因为乙瓶的环境条件适宜种子萌发;而戊瓶种子没能萌发的原因是:种子被煮熟,胚已死亡,不能萌发。
(3)探究“充足的空气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说明变量是空气,其他因素要适宜,故选择乙、丁 瓶做对照。
(4)种子有一定的寿命,小麦和水稻种子一般能活两三年,白菜和蚕豆的种子一般能活五六年。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所以,可以利用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的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结合甲、乙、丙三组实验,对农业生产中粮食储存条件的建议是:低温、干燥。
(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所以,一段时间后,小毅同学拔掉乙、戊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乙瓶中(细木条)立即熄灭,戊瓶中(细木条)继续燃烧。这个实验说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或种子的萌发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
(1)4;空气、温度、水
(2)乙;胚已死亡
(3)乙、丁
(4)低温、干燥
(5)乙瓶中(细木条)立即熄灭,戊瓶中(细木条)继续燃烧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或种子的萌发消耗氧气)
21.【解答】解:(1)甲组和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吗?
(2)甲组与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种子的自身条件,因此要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都应该放在黑暗中;乙组与丁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也是种子的自身条件,因此要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都应该放在光照下。
(3)依据题意,在上述方案中①空白处补充正确的前提下,分析乙组绿豆种子的发芽率仅为24%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条件不足,缺少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4)甲组和丁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根据方案中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外界条件。
(5)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对照实验要控制唯一变量。方案中丙和丁存在光照和水两个变量,所以。丙组和丁组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6)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
故答案为:(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吗?;
(2)黑暗中,光照下;
(3)缺少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4)光照;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外界条件;
(5)变量不唯一;
(6)平均值。
22.【解答】解:(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2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图1中①是酒精,②是清水。
(2)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B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A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3)在制作甜酒时,首先要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然后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就不能发酵产生酒精。酿好的米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3中③是动脉,⑤是静脉,④是毛细血管,原因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故答案为:(1)转运走耗尽;酒精;清水;
(2)氧气;
(3)防止高温杀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二氧化碳;
(4)低;毛细;红细胞单行通过。
23.【解答】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某生物学社团猜想,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所以该社团提出的假设是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2)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甲组加入清水,乙组加入盐水,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盐水。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甲组实验中添加清水的量应为5mL。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的平均取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4)根据图表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盐水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盐水浓度是3%。
故答案为:(1)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2)盐水;5mL;形成对照;
(3)平均值;
(4)3%。
24.【解答】解:(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无影响。
(2)制定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实验变量是光,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对照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进行多次统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明亮环境中平均鼠妇约为2个,黑暗环境平均为8个,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5)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土壤湿度)。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甲、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都在光下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因此最适合用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是装置乙。
(6)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适宜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无影响;
(2)不透光的纸板;①光照;对照;②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4)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5)乙;甲、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都在光下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
(6)放回适宜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解答】解:(1)①A叶片割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瓶叶片不能见光,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C叶片见光,瓶内装的是清水,有二氧化碳,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D瓶内装氢氧化钠,它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D瓶内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C叶片滴加碘液全部变蓝。
②A叶片割断主叶脉的上端和末端作对照,变量是水分;BC作对照,变量是光;CD作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装置甲能探究水分、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 BC(填字母)进行对照。
③D瓶内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少,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会向左移动。
④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 气孔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
(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套培养皿,设置对照实验和实验组做对比,能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和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并且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即控制变量。在教室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让空气中的细菌真菌或孢子落到培养皿上,再盖上,封好,这是接种。
(3)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实验前将,将蚂蚁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其目的是 蚂蚁只有在饥饿的状态下,才能更积极地寻找食物,利于实验的完成。
(4)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C;BC;呼吸作用;气孔;
(2)控制变量唯一;接种;
(3)饲养;饥饿;
(4)容易燃烧;重复。
26.【解答】解:(1)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土壤潮湿度,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土壤潮湿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应选择丙装置。
(2)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甲装置进行实验,小丽同学选择图中乙装置进行实验,小刚同学选择图中丙装置进行实验,小丽同学所选择的实验装置更合理,因为乙装置控制了单一变量(或形成了对照实验)。
(3)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全班各组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4)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湿土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8只、9只、9只、10只;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分析上述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光和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丙;土壤潮湿度
(2)小丽;控制了单一变量(或形成了对照实验)
(3)减小实验误差(或提高可信度,或避免偶然性)
(4)光和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7.【解答】解:(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下,若要将图中所示的细胞⑦移到视野的正中央,需要向下移动装片。③细准焦螺旋能够调出清晰物像,若要进一步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可换用高倍物镜,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③细准焦螺旋。
(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因此⑨代表的血管是静脉,判断的理由是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3)人体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体积最大,含有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若进行DNA鉴定,最好选择⑥白细胞。
故答案为:(1)下;③细准焦螺旋
(2)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3)白细胞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8.【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首先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充分消耗、运走淀粉(或有机物)。
(2)(3)“按图将装置安装好后,光照几个小时。取下叶片A和B”,并做如下的处理: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A、B两片叶是否变蓝”,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加碘变蓝;B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加碘不变蓝,由此可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就越大,所以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故答案为:(1)淀粉
(2)酒精; 溶解叶绿素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
29.【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植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图中②和③是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由于③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③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②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根据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瓶中,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此过程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着能量)。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合成过多的有机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可采用的办法一般有:增强大棚的透明度,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促进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等。
故答案为:
(1)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消耗掉;蒸腾;酒精;②叶片变蓝,③叶片不变蓝;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黑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着能量);
(3)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0.【解答】解:(1)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过程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甲图中气体可通过气孔(结构)进出叶片。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乙图装置a中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乙b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b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C光合作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1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b内的叶片会变蓝。
(4)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不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气孔;无机盐
(2)二氧化碳;b;C
(3)1;b
(4)黑暗
【福建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10-生物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10-生物实验(含解析),共27页。
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8-生物技术: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8-生物技术,共19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