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0/131535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0/131535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0/131535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3)一、单选题1.下面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北部D.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1)图示中属于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这四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①雨热同期②夏季普遍高温③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④冬季寒冷干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省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省地势都起伏不大②甲区域位于黄土高原,被称为"红松之乡"③乙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外向型经济④甲乙的简称分别为"陕"和"粤"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4.我国的最北端位于( )A.曾母暗沙B.帕米尔高原C.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上D.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界线中,与图所示甲区域和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相吻合的是( )A.人口地理分界线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2)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南船北马”之说,它们指的是图中哪两个区域( )A.甲和丁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乙(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景象在下列哪个地区最常见(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6.读“中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1)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 )A.地形类型多样,高原山地为主B.地形类型多样,平原盆地为主C.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D.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南高北低(2)上图反映的特征使得( )A.地势落差巨大,水能丰富B.水汽不易深入,仅沿海地区湿润C.东西部差异大,沟通不畅D.冷空气受阻,东部地区四季温暖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分界线,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A.800mm等降水量大致通过的地方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大致分界线C.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大致分界线D.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大致分界线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的热带雨林9.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在( )A.长城沿线B.秦岭——淮河一线C.长江沿线D.南岭沿线10.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太行山脉B.秦岭淮河C.长江干流D.黄河干流11.2019年3月,香港记者从广州搭乘京广高铁赴北京采访全国“两会”,沿途依次( )A.经过热带、温带、寒带地区B.看到长江、黄河C.通过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D.穿过了低、中、高纬度地区12.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各分会场充分发挥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和城市特色,打造出主题突出、造型震撼的梦幻舞台。据此回答小题(1)下列选项中,各地分会场和创意主题搭配贴切的是( )A.上海——火B.桂林——光C.凉山——水D.黑龙江——冰(2)关于黑龙江哈尔滨分会场的主题创意源泉是( )A.独特的地貌特征B.独特的民族风情C.较高的纬度位置D.繁华的城市特色13.我国著名的水乡主要集中分布在( )A.鄱阳湖流域B.洞庭湖流域C.洪泽湖流域D.太湖流域14.小明一家到黄土高原地区旅游,有时他们看到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主要是因为这里( )。A.千沟万壑B.河流密布C.一望无际D.雪山连绵15.台湾岛降水的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B.西多东少C.南多北少D.南少北多二、问答题16.将长江上、中、下游三段与各段的分界处及其主要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A.宜昌至湖口①上游a.山江阔水深、航运便利B.湖口至人海口②中游b.山高谷深、急流险滩C.源头至宜昌③下游c.河道弯曲、湖泊众多17.【慧眼识图】学以致用: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王亮从北京出差去乌鲁木齐,妈妈提醒他别忘带雨具。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王亮要去深圳开会,爸爸也提醒他带上雨具,王亮爸妈的建议,哪个必要,哪个多余?说明你的理由。三、材料分析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南方地区图和当地气温降水量图(下图)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人教网初中历史教参材料三:“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结合材料二,列举两则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成就。(3)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4)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领土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2.(1)D(2)A【解析】(1)图示中属于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有②浙江省的行政中心杭州,③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④北京市是直辖市。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2)这四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夏季普遍高温。没有一个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北京和哈尔滨冬季寒冷干燥,深圳和杭州冬季温和,降水较少。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1)D。(2)A。【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3.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区域是陕西省,乙区域是广东省。①甲乙两省地势都起伏不大,正确;②甲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但是被称为"红松之乡"是黑龙江的伊春;③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外向型经济;④甲乙的简称分别为"陕"和"粤",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4.C【解析】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位于曾母暗沙;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依据题意.故选:C.【点评】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5.(1)D(2)B(3)B【解析】(1)读图可知,甲区域是青藏地区,它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也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所以选D。(2)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是小麦,船是南方地区传统交通工具,马是北方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读图可知,北方地区是图中的丙,南方地区是图中的乙。故答案为:B。(3)夏初,我国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就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象。故答案为:B。【点评】(1)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水稻。6.(1)C(2)A【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图反映的特征使得地势落差巨大,水能丰富。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给我国带来大量的降水。这样的地形,促进了东西部之间的交流,促进沿海和内陆之间的经济联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7.B【解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B说法不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作为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以西以北为非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是指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我国西部内陆距海遥远,有重重山岭,来自太平洋的湿润区流难以到达内陆,造成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形成大陆性气候。8.B【解析】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和冬小麦,A不符合题意;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B符合题意;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不符合题意;D.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9.B【解析】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在秦岭——淮河一线,故答案选B。【点评】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10.B【解析】A,C,D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两地区的划分依据是气候,故A,C,D不符合题意。B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两侧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显著的差异。11.B【解析】从广州搭乘京广高铁赴北京,沿途经过了亚热带,温带地区,没有经过寒带;看到了长江,黄河;主要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根据高中低纬的划分,穿越了低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地区,没有经过高纬度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京广高速铁路,简称京广高铁客运专线,作为京广快速客运通道,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的其中“一纵”,也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一项工程.12.(1)D(2)C【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火”不能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所以A不能体现;“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光不能体现,所以B不符合题意;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当地特征是多山,所以C不符题意;黑龙江哈尔滨纬度高,冬天气温低,冰天雪地,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哈尔滨城市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哈尔滨的主题创意是“冰”,主要原因在于黑龙江哈尔滨纬度高,冬天气温低,冰天雪地。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了解。1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湖流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著名的水乡主要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故选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太湖流域的识记。14.A【解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1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台湾岛降水分布特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降水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受地形的影响(台湾山脉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贯台湾岛,阻挡了来自东面的湿润气流到达西部)。【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岛降水分布特点的了解。二、问答题16.A-②-c,B—③—a,C-①-b【解析】本题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及各个流段的自然特点。长江上、中游的分界处是宜昌,中、下游分界处是湖口。上游多高山峡谷、如虎跳峡,三峡等,多急流险滩。中游河道多,湖泊多,如洞庭湖、鄱阳湖等,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点评】掌握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及各个流段的自然特点17.爸爸的建议必要,妈妈的建议多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深圳在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9月下旬仍处于雨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月底,王亮去乌鲁木齐出差,因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故妈妈的建议多余。9月,王亮去深圳出差,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9月下旬仍处于雨季。故爸爸的建议是必要的。故答案为:爸爸的建议必要,妈妈的建议多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深圳在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9月下旬仍处于雨季。【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三、材料分析题18.(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3)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②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⑤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⑥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表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地区,其表现有: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3)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缘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南方自然环境优越;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原因及其表现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国革命的胜利(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