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说教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七课。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当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在这一课中,学生们第一次使用酒精灯加热,运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进一步形成食盐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概念。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动课堂的动手能力要差一些,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经过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会有较好的改变,并有较好的课前预习和搜集资料的习惯。但在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多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
四、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
五、说教法和学法
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基础,本课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设计后两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
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药匙、食盐、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聪”字导入本课的学习,并对这个字进行阐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
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上节课我做个实验后的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学生上台演示。
(三)、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
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师用玻璃棒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 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
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老师将一一介绍这些物品。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
7.酒精灯的使用:( 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的相关操作;学生上台演示)
8.老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实验现象。
(四)、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导:这位同学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也可以从水中分离。)
(五)、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
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
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3700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
板书设计
分离食盐与水
《混合与分离》板书 蒸发
食盐和水是一个可逆过程
教学反思
教授这一课时,我认真挖掘教材资源,针对课程标准,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大胆转变学习方式,教学中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将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教学状况。在这堂课中,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得。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的知识,知道了食盐在一定温度和水的情况下的溶解能力。本节课进行食盐与水的分离实验,这是盐溶于水的可逆过程。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懂得食盐既能溶解于水,但随着水分的减少,食盐又会析出来。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浓盐水中的食盐析出。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了解海水制盐的一般规律。
二、说学情
在本单元第六课中学生已经探究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知道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并不是无限量的。本单元之前所涉及到的都是溶解的正向过程而本节课则让学生体验溶解的逆向过程通过使浓盐水中的水分蒸发让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析出。让学生初步经历探究性研究“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能和方法后,逐步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让科学随处可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分离盐和水。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食盐融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2.会用观察方法比较盐的结晶与食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水、食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
【小组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食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有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非常开心,老师还带了一个朋友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呢?(想),这个朋友就是: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同学们猜一下老师带来的这个朋友他是谁呢?(食盐)呀,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猜到老师带来的这个朋友。对,他就是食盐,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食盐的作用也很广泛,例如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等等一切都离不开食盐。我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以食盐为材料,开展研究活动。
2.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一杯清水,这里有一些食盐,将这些食盐倒入杯中,同学们观察一下,杯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生: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只是溶解的速度比较慢。
师:那么,我们要运用什么办法让水中的食盐加快溶解呢?
生:用搅拌的方法。
师:对,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杯中的食盐迅速溶解。
学生们一边观察,师一边操作。(也可以请学生上来操作)
师:同学们,我们用搅拌的方法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在水中了,可是杯底仍然有一些没有溶解的食盐,我们要用什么办法使这些没有溶解的食盐继续溶解呢?
生:加水搅拌!
师:好,我们就来试验一下,(请一位学生上来加水,老师搅拌)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就停止加水。
师:同学们,我们用加水搅拌的方法使食盐在水中溶解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让食盐再从水中分离出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二)、继续探究,分离食盐
师:提问:(出示一杯浓盐水)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呢?
生:水减少,食盐会显现。
师:提问:如果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呢?刚才,同学们亲眼看见食盐被溶解在水里。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呢?
生:能,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水蒸发,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
师:说的真好!好,那么,我们大家来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将食盐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从饱和的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实验用具,大家清点一下:饱和食盐水、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食盐、火柴等。
生:清点好了。
师:在做实验之前个,教师先说明实验中学生要注意的实验步骤。(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提出安全事项:
A、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B、指定小组长将小组组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C、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
D、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生:听明白了!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酒精灯的哪一部分的火焰热度最高呢?
生:学生自主回答。
师:我们不清楚到底哪个火焰的热度最高,我们来做个实验。拿起三张白纸分别从酒精灯的外焰、内焰、焰心上面过,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外焰的热度最高。
生:外焰的热度最高。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分组实验。
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验告一段落,学生按照要求收拾好实验器材。
(三)、烧杯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师:同学们,我们都亲手做了这个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晶体)
生:我发现蒸发皿里面的水蒸发了,盐不会跟着水一起蒸发。
师:那么你们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
生:我们可以将这个分离出来的盐和生活中的盐相比较。
师: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这时候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放大镜来观察一下,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的白色晶体和生活中的盐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晶体取到白纸上,和盐做比较。(启发学生根据白色晶体的形状装和颜色来判断它是否是盐)
师: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晶体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联系以前做溶解盐的实验,看看这次又有什么特点?
生:白色晶体的外观与盐一样,在水中也能溶解,它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也很快。
师小结:白色晶体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而且又溶解得快。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四)、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师总结:我们用加水搅拌的方法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又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将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所以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今天,我们运用科学学习科学,将来,我们运用科学服务未来。
七、板书设计
《混合与分离》板书
分离食盐和水
酒精灯的使用:“三不要”“五要”
蒸发
加热
盐水 盐
八、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实践经验,从而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的分工不具体,导致小组的盐水被打翻,影响实验。课时的安排欠佳,导致同学们在观察被分离出来的白色物质没充足的时间,重点探究的内容部分还不是很具体。
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学生实验时的巡回指导要到位。小组合作分工要细,要有记录员、汇报员、器材整理员、操作员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太乱了,也不回感觉没事可做了。
2、在课堂结构上,要环节之间紧凑、一环扣一环,让人感觉一气呵成。时间分配上,前边导入的时间太长,且引导的不到位。第一个环节就是分离食盐与水的一个方法:自然蒸发,老师应引导好。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加热的方法来分离盐和水。
在整个探究活动和探讨活动中,我认为有必要再让学生谈谈经历猜想和预测以及探究活动的感受和收获。本节课归纳总结的时间用得太少了,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再则,对于学生的猜想或预测确实错了的情况把握不准,没能让学生尽可能地畅想。另一方面,由于课堂上引导语言不流畅致使学生无法联系到更多的科学经验。有一位学生亲自品尝“白色物质”,那个环节,不得不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们学科学,做科学,就是需要有这样令人叫绝的举措,就算能析出食盐,没去品尝,如何保证一定是食盐,毕竟能二次溶解后的“纯度”有变化啊!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这一课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明白这一过程是一个可逆的,探索学习溶解规律,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讨论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利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提出了用太阳能、过滤装置等设想,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说学情
通过学生平时观察的现象来讲解,将食盐水放在太阳底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让学生做出假设,并讲解了蒸发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做出假设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办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从而引出用酒精灯给盐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此时,我通过提问、亲自演示,让同学们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一次巩固,这个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2.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可逆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加热蒸发使“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分离盐和水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出探究溶解与分离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与分离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实验观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说教法和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3 ML饱和盐水、1食盐、20ML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试管夹、1玻璃棒、1火柴。
为教师准备:装有水的大烧杯,一袋食盐,还有与每小组一样的材料,相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揭示课题
出示一袋食盐和一杯水,问:“如果把食盐倒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重新提取出来吗?
揭题。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入手,食盐溶于水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探究新知
1.过渡:用自然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器材,介绍器材名称。
3.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的构造,使用前检查酒精灯。
(2)酒精灯的点火、灭火方法。
(3)使用酒精灯的“三不要”“五要”。
4.播放微课,学生思考:蒸发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5.交流。说一说实验的步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及实验要点。)
6.实验小提示:(1)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2)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注意安全。
7.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8.比较观察,填写记录单。
9.探讨: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
10.小结。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灯,所以我在这对酒精灯的构造、点燃方法、火焰分层,熄灭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讲解,为孩子以后对酒精灯的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强调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放大镜观察、比较两种颗粒,认识食盐的溶解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三)、总结拓展
1.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2.知道我们家里用的食盐怎么来的吗?
(出示海水晒盐及盐矿的图片)
【设计意图: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科学课变得有意义。】
七、板书设计
《混合与分离》板书
分离食盐与水
猜想 食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验证 实验法
结论 食盐不会和水一起蒸发
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八、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混合与分离》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知道了早睡早起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以问题为基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我积极创设了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了思维加工的原料,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闪现思维火花。学生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不足之处: 1.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
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说教材,说学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说教材,说学情,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说教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