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行为违背对未成年人保护原则的是( )。
A.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营业性网吧,并让学生进入
B.某工厂拒绝年仅15周岁的小强应聘
C.某市博物馆、文化馆等相继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D.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查处网络色情案件
2.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零花钱也被抢走。你认为他应当( )。
A.害怕讲出去再次被打,只能忍气吞声,对谁都不说
B.再找几个人,把欺负自己的人教训一顿
C.向有关部门咨询或寻求法律帮助
3.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的是( )。
A.进行心理疏导
B.限制人身自由
C.经常性谩骂
4.小亮在超市买到了过期食品,他可以找( )部门解决。
A.市场监督管理
B.法院
C.公安局
5.红红每天放学的时候,总有一个陌生男人上前搭讪,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
A.告诉家人、老师
B.与他热情交往
C.害羞保密
D.勾人教训他一顿
6.“恭喜你,中大奖了!”看到这则信息,小王立即与对方联系并根据要求寄出1万元,结果却没有等到兑奖消息。知道被骗后,小王应该( )。
A.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B.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C.蒙骗他人;挽回损失
D.骚扰对方,出口恶气
二.填空题(共6题,共18分)
1.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 )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 )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如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等。
3.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 )。
4.法律( )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5.( )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 )通过。
6.依法维权要靠( ),例如( )、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我国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所以未成年人可以为所欲为。(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 )
3.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外,其他法律中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 )
4.张叔叔家最近装修房子,每晚十点多才收工,虽然影响邻居休息,但邻居却无权干涉。( )
5.当我们遭遇侵害时,应该奋不顾身地与歹徒进行斗争。( )
6.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就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请把下列法律与对应的情景连起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小学生杨某经常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B.罗某初中没毕业,家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贾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15周岁的江某参与贩毒时被警察抓住。
五.填表题(共1题,共10分)
1.写出校园欺凌类型对应的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
1.写一写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2.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请你谈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
4.小明有一天去超市,出门的时候,保安怀疑他拿了超市的东西,强行要搜他的身。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理由是什么?
5.某日,六年级学生马丽在公交车上发现一名男子正在对乘客行窃。如果此时上前制止,可能会危及自身安全。马丽机智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
1.说说违反法律和违反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吗?
八.材料题(共2题,共14分)
1.杜某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因为是家里的“独苗”,父母、爷奶都格外疼爱。上小学时,杜某变成了一个招人讨厌的孩子,经常打架、骂人、欺负他人。老师多次批评他,并让爸妈管教。15周岁那年,杜某因拦截、欧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被派出所进行了治安处罚。后来,杜某又因盗窃被公安局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由父母、学校管教;(2)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3)由政府收容教养;(4)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说说杜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由轻到重的顺序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卡)
2.材料:某市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以“开心上学,安全回家”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生活中那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但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如果南来北往的车辆及行人各不相让,挤成一团,那么结果将是谁也难以通过。
(1)请你列举同学们当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不少于三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至少两条)。
(2)培养规则和秩序意识应该从我做起,你打算怎么做?
九.综合题(共1题,共6分)
1.案例分析:12岁的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男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看。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朋友,经常逃学、吸烟、喝酒、迷恋网络游戏中厮杀情节。因手中没钱,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件,被派出所查获。
(1)导致小明违法的原因有哪些?
(2)小明的不良行为给我们青少年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B
二.填空题
1.遵纪守法
2.未成年人
3.国家;强制性和权威性
4.调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
6.证据;合同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填表题
1.打架、斗殴;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六.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
4.我会严厉拒绝,打110报警。因为保安搜身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5.悄悄寻求周围乘客的帮助;给被偷的乘客一些眼神或者肢体暗示;如果有手机可以偷偷拍下犯罪过程;悄悄给110发送报警短信等。(言之有理即可)
七.辨析题
1.不一样。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学校纪律是由学校、班级制定的,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学校纪律只是受到批评教育,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八.材料题
1.
2.(1)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闯红灯,翻越栏杆等。
建议:加强思想意识,使其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加强法制教育,让这些同学懂得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增强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
九.综合题
1.(1)父母在外打工,奶奶年龄较大,没有比较好的监护;结交了一些有不良习惯的社会青年,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2)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那些沾染了不良习惯的社会青年,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不良行为
处理措施
1
打架骂人,欺负同学
父母、学校管教
2
拦截殴打同学,强行索要财物
公安机关治安处罚
3
盗窃
政府收容教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萌的父亲经常酗酒后打骂他,下列属于正常的身体接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测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11 我们受特殊保护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