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北冥有鱼知识点教学设计
展开1.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2.作品介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由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本文节选自内篇中《逍遥游》篇,出自《庄子集释》。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3.背景介绍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二、字音。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其翼(yì)
三、朗读节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词语解释。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 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其名曰鲲 名:名称。 鲲:传说中的大鱼。
化而为鸟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其名为鹏 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怒而飞 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其翼若垂天之云 若:像。垂:悬挂。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则:就。徙:迁徙。
天池也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志怪者也 志:记载。
水击 水:在水面上。 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摇:旋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以:凭借。息:这里指风。
野马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尘埃也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吹:吹拂。
天之苍苍 苍苍:深蓝。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尽。
其视下也 其:指代“鹏”。下:往下。
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已:罢了。
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五、课文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六、内容探究: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理解。
这里采用类比手法。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5.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6.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7.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8.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9.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10.作者细细描写鲲与鹏的形体之大,有怎样的用意?
它们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游,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
11.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12.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13.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这样写,在选材上有何特色?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14.如何评价本文?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是节选一小段。它的中心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与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15.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其翼若垂天之云
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6.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17.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8.开头作者如何写鲲、鹏的?运用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上有何作用?
--夸张、比喻。先夸张鲲鹏极大,后比喻大鹏奋起而飞,翅膀像悬天之云。神奇壮美,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19.主旨
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20.艺术特色
在想象中夸张;在想象中对比;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七、拓展延伸
1.文中成语
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
唐朝诗人李白的《上李邕》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句的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李邕【yōng 】擅长诗文,当时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门下。从《上李邕》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青年时代李白的豪情壮志。
2.有关庄子的典故
(1)庄周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感到十分愉快和惬意!突然间梦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呢。 后以“庄生梦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2)鼓盆而歌 送妻升遐
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前去吊丧,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坐着敲击瓦盆唱歌,感到非常奇怪,就责备庄子做的不近人情.庄子说:人死是复归,人的生死如同四季运行一样.她已静静得安息于大自然中,而我还再啼哭,这岂不是不通情理吗?
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3)面对死亡的安然
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拿天地当棺材,万物当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你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被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
3.《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有关资料,预习设计,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课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及其文学常识,字音.,朗读节奏,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翻译,内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