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一模复习化学试卷(11)(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年苏州市中考化学一模复习卷(11)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变化无处不在。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测体温 B. 戴口罩 C. 酒精消毒 D. 扫健康码
2.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干冰 B. 小苏打 C. 液氧 D. 食盐
3. “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硒 B. 硅 C. 铝 D. 锡
4. 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 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 1L 大豆和 1L 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 2L D.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霉变谷物,喂养牲畜 B. 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C. 金属回收,再生减污 D. 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个氯原子:Cl2 B. 氯酸钾:KClO3
C. 5个铁离子:5Fe2+ D. 碳酸钠:NaCO3
7.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错误的是
A. 木炭:发出白光 B. 硫:蓝色火焰 C. 铁丝:火星四射 D. 红磷:大量白烟
8. 下列物质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 水银—Ag B. 烧碱—NaOH
C. 小苏打— D. 生石灰—
9. 小明点的外卖午餐是: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10. 《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 加热 B. 称量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11. 物质的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 —冶炼金属 B. 金刚石—做钻头
C. 石墨—润滑剂 D. 明矾—混凝剂
12.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利用金属年代:B. 铁元素质量分数:
C. 硫元素的化合价:D.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3. 下列几种“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钢 B. 钴玻璃 C. 钢化玻璃 D. 有机玻璃
14. 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 B. 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5. 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 甲的化学式是C2H4
C. 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16. 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核外电子数
S2-
S
B
氮气的溶解度
5℃、101KPa下
25℃、101KPa下
C
酒精度
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茅台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A. A B. B C. C D. D
17. 下列离子在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Cl- B. 、、
C. Ba2+、、 D. Na+、Fe3+、
18. 和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S/g
MgSO4
25.1
28.2
30.8
329
34.3
35.0
34.9
Na2CO3
21.5
39.7
49.0
48.5
460
45.2
43.9
A. a点对应的温度t1在20℃~30℃之间
B. 30℃时,将15 g乙放入50 g水中,有固体剩余
C. t1℃时将甲、乙两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9. 2022年3月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实验人员分别选取含甲、乙农药的蔬菜,研究了不同的清洗方法对农药的去除率的影响。图1是用清水,图2是用碱性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图1可知用清水浸泡的最佳时间是10min
B. 根据图2可知用碱性溶液浸泡时浓度不宜过大
C. 用碱性溶液的去除效果较好,是因为在浸泡过程中农药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去除含有农药甲的蔬菜时,用5%的碱性溶液可超过用清水浸泡的最大去除率
20. 化学兴趣小组在某密闭容器中用CO2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探究某有机物R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前R的质量为0.69g,燃烧后经过数据换算可得装置中CO20.88g和H2O0.81g(本实验条件空气中CO2和H2O含量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R中C与H的元素质量比为8:3
B. 本实验不能推算R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C. 物质R的组成元素中C质量分数最高
D. R可能为C2HO且实验中可能有剩余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生产VR(虚拟现实)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Si),下图是工业制取高纯硅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
(1)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图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2.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它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化学式为C8H10N4O2)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茶多酚是从天然茶叶中提取的混合物,由儿茶素、黄酮苷类、酚酸等组成,是一种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温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浓度。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如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时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对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状态持续一个半小时。
(1)咖啡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茶树适宜生长在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3)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叶包装需要注意防潮,可在茶叶包装中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它吸收水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下列关于茶多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
B 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
C 多次浸泡溶解茶多酚属于化学变化
D 某同学在中午12点喝了一杯茶,他血中的抗氧化容量的较高水平可持续到14点
23.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铝,电解中需加入助熔剂——冰晶石(Na3AlF6).其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人体需要食用一定量的含钙元素的物质,青少年缺钙会导致_______(填字母)。
A. 侏儒症 B. 贫血 C. 甲状腺肿大 D. 佝偻病
(3)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写出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_____。
(4)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取一定量的碱式氯化镁沉淀【Mgx(OH)yClz】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 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生成了1.435 g沉淀所得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25. 水和水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
(1)某工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现氧气的产量略小于理论值,且所得氧气中有淡淡的鱼腥气味(每个具有鱼腥气味的气体分子由三个同种原子构成)。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鱼腥气味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原子质量
(2)20℃时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汽水瓶盖打开前后,CO2的溶解度变化如图中的a点变化到________(选填“b”、“c”、“d”或“e”)点。
(3)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上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烧杯中的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
③蒸馏结束时应_______ (填字母)。
A.先移出导气管 B.先熄灭酒精灯
(4)某工厂化验室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氢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7. 如图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图中仪器①使用时要注意______。
(2)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该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3)装配氯酸钾制备O2的发生装置,甲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_______ (写名称)。
(4)在甲图中可选择______ (填序号)组合与装置H功能相同的装置。
(5)I是医用输液时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可用它作微型气体检验装置,若检验氨气,则I中所加的试剂是_____。
29.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但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
【设计实验】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阶段,观察到______处可燃物燃烧。
【交流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图2中的两个烧杯中都放入80℃的水,外面大烧杯中的热水除了可以提供温度外,还可以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交流讨论】为了进步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的现象是______,而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
30. 小英设计了探究与溶液反应的实验。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查阅资料】I.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II.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其中化学式Ag2SO3的名称是______。
III.BaSO4、BaSO3均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仅有Ag2SO3,
猜想二:仅有;
猜想三:Ag2SO3和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成立
【实验结论】与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和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拓展延伸】
(1)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______。
(2)向盛有少量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_____。
31. 管道疏通剂可以有效地疏通由毛发、油脂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下水管道堵塞。某小组欲探究某品牌固体管道疏通剂中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寻找三者的最佳质量比;并探究该品牌管道疏通剂对下水管道的腐蚀情况。
【查阅资料】Ca(OH)2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气体,可加快疏通毛发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2Al + 2H2O=Ca(AlO2)2 +3H2↑。
【进行实验1】按表中数据将各固体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20 mL水,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并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比较疏通效果(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Ca(OH)2质量 /g
铝粉质量/g
缓蚀阻垢剂质量/g
混合前后温度升高值/°C
①
1.3
0.55
0.18
63
②
1.3
0.75
0.18
78
③
1.3
0.95
0.18
89
④
1.3
1.15
0.18
83
⑤
1.3
0.95
0.04
86
⑥
1.3
0.95
0.09
87
⑦
1.3
0.95
0.27
87
【解释与结论】
(1)Ca(OH)2溶液显_____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2)实验①~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欲探究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⑤、⑥、⑦和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4)由实验1可知,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下水管道材料,测定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材料
塑料
铜
铁
钢
铝
铝合金
腐蚀率
0.1%
0.4%
0.5%
0.3%
100%
80%
解释与结论】
(5)进行实验2时,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水的体积相同,腐蚀时间相同,还需要控制相同的是___________。
(6)由实验2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为该品牌管道疏通剂的保存提出注意事项:___________。
32. 可用作消毒剂、氧化剂、药物和分析化学试剂等。某小组为探究制备高锰酸钾的绿色化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已知:①水溶液呈墨绿色,在水及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
②在溶液中持续通入,会生成KHCO3。
③室温时,、K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111g、33.7g、6.36g。
(1)共熔时,在加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和,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该反应中锰元素的转化率(所得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与反应物中锰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______;判断歧化时K2MnO4完全反应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观察到______痕迹,表示反应已完全。当溶液pH为10~11,停止通,若过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
(3)从经济角度考虑,实验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 (填化学式)。
(4)流程图中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得到晶体,最后将得到的晶体低温烘干,晶体低温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电解法也可以实现由K2MnO4向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 2KMnO4+2KOH+H2↑,与“歧化反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填字母)。
A. 低碳 B. 锰元素转化率高 C. 得到的KOH可以循环利用 D. 可以同时获得氢气
答案与解析
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变化无处不在。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测体温 B. 戴口罩 C. 酒精消毒 D. 扫健康码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体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戴口罩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
D、扫健康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干冰 B. 小苏打 C. 液氧 D. 食盐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氧是氧气的液体状态,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D、食盐是氯化钠的俗名,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硒 B. 硅 C. 铝 D. 锡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
故选:B。
4. 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 一定体积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 1L 大豆和 1L 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 2L D.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
C、1L大豆和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黄沙、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
D、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变大,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
故选:C。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霉变谷物,喂养牲畜 B. 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C. 金属回收,再生减污 D. 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霉变的谷物中含有霉菌毒素,喂养牲畜会使牲畜致病,说法错误;
B、露天烧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说法错误;
C、回收金属,既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说法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爆炸,所以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说法错误。
故选:C。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个氯原子:Cl2 B. 氯酸钾:KClO3
C. 5个铁离子:5Fe2+ D. 碳酸钠:NaCO3
【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可表示为2Cl,选项不正确;
B、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氯酸根显-1价,所以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选项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铁离子可表示为5Fe3+,选项不正确;
D、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选项不正确。
故选B
7.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错误的是
A. 木炭:发出白光 B. 硫:蓝色火焰 C. 铁丝:火星四射 D. 红磷:大量白烟
【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会发出白光,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选项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冒出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答案为:B。
8. 下列物质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 水银—Ag B. 烧碱—NaOH
C. 小苏打— D. 生石灰—
【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Ag是银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是碳酸钠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是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小明点的外卖午餐是: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红烧肉、清蒸鱼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矿泉水含有无机盐,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C。
10. 《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 加热 B. 称量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1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涉及到称量;“捣碎,水煎去渣”,涉及到加热和过滤操作,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故选D。
11. 物质的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 —冶炼金属 B. 金刚石—做钻头 C. 石墨—润滑剂 D. 明矾—混凝剂
【11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CO2不能用于冶炼金属,因为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选项符合题意;
B、因为金刚石硬度大,金刚石可以做钻头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石墨有滑腻感,石墨可以做润滑剂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明矾能够加速水中胶体微粒凝聚和絮凝成大颗粒,明矾可以做混凝剂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利用金属的年代:B. 铁元素质量分数:
C. 硫元素的化合价:D.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顺序是铜,铁,铝,选项错误;
B、将三个化学式变形为:由此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选项错误;
C、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故硫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选项错误;
D、氯化钙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三者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选项正确;
答案为:D。
13. 下列几种“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玻璃钢 B. 钴玻璃 C. 钢化玻璃 D. 有机玻璃
【1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据此分析。
【详解】A、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B、钴玻璃是有色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C、钢化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D、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4. 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B. 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了氧气、氢气、一氧化碳,故有一氧化碳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三种分子,符合题意;
B、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设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 甲的化学式是C2H4
C. 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1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原子定义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可再分,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的化学式是C2H4,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丁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微粒,此微粒为分子,所以,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原则,图中反应前后原子不个数相等,所以,需进行配平,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核外电子数
S2-
S
B
氮气的溶解度
5℃、101KPa下
25℃、101KPa下
C
酒精度
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茅台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A. A B. B C. C D. D
【1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详解】A、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个,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个,不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减小,所以氮气的溶解度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的,因此茅台酒的各个部分成分相同,故C符合题意;
D、合金的熔点要低于金属,因此武德合金的熔点和铅不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日常相似化学概念的区别。
17. 下列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Cl- B. 、、
C. Ba2+、、 D. Na+、Fe3+、
【1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的溶液显酸性,K+、、Cl-所形成的溶液为无色,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Ba2+、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Fe3+所形成的溶液为黄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和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S/g
MgSO4
25.1
28.2
30.8
32.9
34.3
35.0
34.9
Na2CO3
21.5
39.7
49.0
48.5
46.0
45.2
43.9
A. a点对应的温度t1在20℃~30℃之间
B. 30℃时,将15 g乙放入50 g水中,有固体剩余
C. t1℃时将甲、乙两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 a点是甲、乙的溶解度相等,20℃时硫酸镁溶解度较高,30℃时碳酸钠溶解度较高,所以a点对应的温度t1在20℃~30℃之间,此选项正确;
B. 温度30℃以后,碳酸钠溶解度交高,所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镁。30℃时,硫酸镁溶解度28.2g,50g水最多溶解14.1g,所以有固体剩余,此选项正确;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甲、乙两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此选项正确;
D. 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所以不能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9. 2022年3月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实验人员分别选取含甲、乙农药的蔬菜,研究了不同的清洗方法对农药的去除率的影响。图1是用清水,图2是用碱性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图1可知用清水浸泡的最佳时间是10min
B. 根据图2可知用碱性溶液浸泡时浓度不宜过大
C. 用碱性溶液的去除效果较好,是因为在浸泡过程中农药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去除含有农药甲的蔬菜时,用5%的碱性溶液可超过用清水浸泡的最大去除率
【1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1可知用清水浸泡的最佳时间是10min,此时农药的去除率最高,说法正确;
B、根据图2可知用碱性溶液浸泡时,浓度小于11%时,去除率不断增大,浓度大于11%时,去除率开始降低,所以用碱性溶液浸泡时浓度不宜过大,说法正确;
C、用碱性溶液的去除效果较好,是因为在浸泡过程中农药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D、去除含有农药甲的蔬菜时,用碱性溶液浸泡,要想超过用清水浸泡的最大去除率,可以选择的碱性溶液浓度应该是10%,说法错误。
故选D。
20. 化学兴趣小组在某密闭容器中用CO2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探究某有机物R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前R的质量为0.69g,燃烧后经过数据换算可得装置中CO20.88g和H2O0.81g(本实验条件空气中CO2和H2O含量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R中C与H的元素质量比为8:3
B. 本实验不能推算R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C. 物质R的组成元素中C质量分数最高
D. R可能为C2HO且实验中可能有剩余
【2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有机物R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 ,0.24g+0.09g=0.33g<0.69g,故一定含氧元素,物质R中C与H的元素质量比为:0.24g:0.09g=8:3,符合题意;
B、由A可知,R中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物质R的组成元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0.24g:0.09g:(0.69g-0.24g-0.09g)=8:9: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不符合题意;
D、C、H、O元素的质量比为:8:9:12,故R不可能为:C2HO,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生产VR(虚拟现实)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Si),下图是工业制取高纯硅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
(1)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图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1题答案】
【答案】 ①. H2 ②. 丙 ③. 1:2
【解析】
【详解】(1)根据微观示意图,乙物质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丙是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SiH4和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和HCl,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2.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它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化学式为C8H10N4O2)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茶多酚是从天然茶叶中提取的混合物,由儿茶素、黄酮苷类、酚酸等组成,是一种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温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浓度。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如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时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对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状态持续一个半小时。
(1)咖啡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茶树适宜生长在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3)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叶包装需要注意防潮,可在茶叶包装中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它吸收水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下列关于茶多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
B 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
C 多次浸泡溶解茶多酚属于化学变化
D 某同学在中午12点喝了一杯茶,他血中的抗氧化容量的较高水平可持续到14点
【22题答案】
【答案】 ①. 194 ②. 酸性 ③. 用低温水短时间快速冲洗 ④. ⑤. ABD
【解析】
【详解】(1)咖啡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0+14×4+16×2=194;
(2)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故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
(3)由图可知,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应采用的方法是:用低温水短时间快速冲洗;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由题干信息可知,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符合题意;
C、多次浸泡溶解茶多酚,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时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对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状态持续一个半小时。故某同学在中午12点喝了一杯茶,他血中的抗氧化容量的较高水平可持续到14点,符合题意。
故选ABD。
23.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铝,电解中需加入助熔剂——冰晶石(Na3AlF6).其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人体需要食用一定量的含钙元素的物质,青少年缺钙会导致_______(填字母)。
A. 侏儒症 B. 贫血 C. 甲状腺肿大 D. 佝偻病
(3)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写出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_____。
(4)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取一定量的碱式氯化镁沉淀【Mgx(OH)yClz】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 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生成了1.435 g沉淀所得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23题答案】
【答案】(1)-1价##负一价(2)D
(3)
(4)碱式氯化镁沉淀的化学式为:Mgx(OH)yClz,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镁和氯化镁,硝酸镁和氯化镁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沉淀中镁元素的质量与碱式氯化镁沉淀中镁元素的质量相等。设镁元素的质量为m,则:
m=0. 48g
氯化镁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与与碱式氯化镁沉淀中氯元素的质量相等。设氯元素的质量为n,则:
n=0. 355g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2)×2+(-1)×y+(-1)×1=0,y=3,即见识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2(OH)3Cl。
【解析】
【小问1详解】
冰晶石的化学式为:Na3AlF6,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荷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氟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1)×3+(+3)+x×6=0,x=-1,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小问2详解】
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故选:D;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25. 水和水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
(1)某工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现氧气的产量略小于理论值,且所得氧气中有淡淡的鱼腥气味(每个具有鱼腥气味的气体分子由三个同种原子构成)。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鱼腥气味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原子质量
(2)20℃时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汽水瓶盖打开前后,CO2的溶解度变化如图中的a点变化到________(选填“b”、“c”、“d”或“e”)点。
(3)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烧杯中的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
③蒸馏结束时应_______ (填字母)。
A.先移出导气管 B.先熄灭酒精灯
(4)某工厂化验室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氢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O3 ②. ②④⑤
(2)c(3) ①. 装置气密性检查 ②. 降温,冷凝蒸馏出来的水蒸气 ③. A
(4)解:设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x=19.6g
答:该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19.6g。
【解析】
【小问1详解】
某工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现氧气的产量略小于理论值,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见部分氧元素组成了其他物质。因为臭氧具有鱼腥气味,每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又因为所得氧气中有淡淡的鱼腥气味,每个具有鱼腥气味的气体分子由三个同种原子构成,故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具有鱼腥气味的气体是臭氧,其化学式为:O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②④⑤。
【小问2详解】
20℃时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其原因是瓶外只有一个标准大气压,汽水瓶盖打开,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部分二氧化碳从汽水中逸出。这个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没有变化,仍然是20℃,瓶内压强由2个标准大气压减小为1个标准大气压,故CO2的溶解度变化如图中的a点变化到c点。
【小问3详解】
①用如图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实验过程中水先蒸发为水蒸气,然后水蒸气经过导管进入放在冰水中的试管冷凝为蒸馏水。如果装置漏气,水蒸气会逸出装置外,不能得到蒸馏水,因此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水蒸气降温后才能变为蒸馏水,故装置中烧杯内冰水的作用是:降温,冷凝蒸馏出来的水蒸气。
③蒸馏结束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烧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会导致试管内的蒸馏水倒流至烧瓶中,因此应先移出导气管。故选A。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27. 如图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图中仪器①使用时要注意______。
(2)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该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3)装配氯酸钾制备O2的发生装置,甲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_______ (写名称)。
(4)在甲图中可选择______ (填序号)组合与装置H功能相同的装置。
(5)I是医用输液时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可用它作微型气体检验装置,若检验氨气,则I中所加的试剂是_____。
【27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的底部要在液面以下
(2)
(3)酒精灯(4)A、D、E、F##B、D、E、G(5)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图中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使用时要注意长颈漏斗的底部要在液面以下,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起到液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氯酸钾制取氧气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是固体加热型装置,甲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酒精灯;
【小问4详解】
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使用注射器添加液体药品,在操作上的优点是可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在甲图中用分液漏斗代替注射器,具有相同的效果,故可选择A、D、E、F或B、D、E、G装配与装置H功能相同的装置;
【小问5详解】
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I中所加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
29.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但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
【设计实验】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阶段,观察到______处可燃物燃烧。
【交流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图2中的两个烧杯中都放入80℃的水,外面大烧杯中的热水除了可以提供温度外,还可以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交流讨论】为了进步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的现象是______,而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
【29题答案】
【答案】 ①.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②. ③. 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④.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详解】设计实验,根据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故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改进实验,根据资料可知,五氧化二磷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无毒正磷酸,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开始时不燃烧,水分蒸发后,温度达到纸的着火点,故燃烧,故填: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根据观察到浸泡过水玻璃的滤纸条始终不燃烧,判断:Na2SiO3 的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0. 小英设计了探究与溶液反应的实验。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查阅资料】I.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II.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其中化学式Ag2SO3的名称是______。
III.BaSO4、BaSO3均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仅有Ag2SO3,
猜想二:仅有;
猜想三:Ag2SO3和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成立
【实验结论】与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和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拓展延伸】
(1)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______。
(2)向盛有少量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_____。
【30题答案】
【答案】 ①. 亚硫酸银 ②. 一 ③. ④. 硝酸银过量,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⑤.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逐渐溶解
【解析】
【详解】查阅资料:化学式Ag2SO3的名称是亚硫酸银;
实验探究:Ag2SO4微溶于水,说明溶液A中会混有硫酸银,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2SO4,所以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SO2与 AgNO3和H2O反应生成物是Ag2SO3、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1)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硝酸银过量,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②AgNO3与Na2SO3反应生成Ag2SO3白色沉淀,Ag2SO3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所以实验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逐渐溶解。
31. 管道疏通剂可以有效地疏通由毛发、油脂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下水管道堵塞。某小组欲探究某品牌固体管道疏通剂中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寻找三者的最佳质量比;并探究该品牌管道疏通剂对下水管道的腐蚀情况。
【查阅资料】Ca(OH)2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气体,可加快疏通毛发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2Al + 2H2O=Ca(AlO2)2 +3H2↑。
【进行实验1】按表中数据将各固体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20 mL水,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并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比较疏通效果(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Ca(OH)2质量 /g
铝粉质量/g
缓蚀阻垢剂质量/g
混合前后温度升高值/°C
①
1.3
0.55
0.18
63
②
1.3
0.75
0.18
78
③
1.3
0.95
0.18
89
④
1.3
1.15
0.18
83
⑤
1.3
0.95
0.04
86
⑥
1.3
0.95
0.09
87
⑦
1.3
0.95
0.27
87
【解释与结论】
(1)Ca(OH)2溶液显_____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2)实验①~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欲探究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⑤、⑥、⑦和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4)由实验1可知,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下水管道材料,测定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材料
塑料
铜
铁
钢
铝
铝合金
腐蚀率
0.1%
0.4%
0.5%
0.3%
100%
80%
【解释与结论】
(5)进行实验2时,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水的体积相同,腐蚀时间相同,还需要控制相同的是___________。
(6)由实验2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为该品牌管道疏通剂的保存提出注意事项:___________。
【31题答案】
【答案】 ①. c ②. 探究铝粉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 ③. ③ ④. 0.95 ⑤. 0.18 ⑥. 管道疏通剂的质量 ⑦.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几种下水管道材料中,该品牌管道疏通剂对铝或铝合金制下水管道的腐蚀率远高于其他材质的下水管道 ⑧. 密封保存于干燥处
【解析】
【详解】进行实验1:解释与结论:(1)氢氧化钙显碱性,故选c;
(2)实验①~④除了铝粉的质量不同,其它因素都相同,故实验①~④的目的是:探究铝粉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
(3)欲探究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除了缓蚀阻垢剂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都应相同,故需对比的实验是⑤、⑥、⑦和③;
(4)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由表可知,③的温度升高值最大,故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3:0.95:0.18;
进行实验2:解释与结论:(5)进行实验2时,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水的体积相同,腐蚀时间相同,还需要控制相同的是管道疏通剂的质量;
(6)由实验2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几种下水管道材料中,该品牌管道疏通剂对铝或铝合金制下水管道的腐蚀率远高于其他材质的下水管道;
反思与评价:(7)管道疏通剂能与水反应,故应密封保存于干燥处。
32. 可用作消毒剂、氧化剂、药物和分析化学试剂等。某小组为探究制备高锰酸钾的绿色化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已知:①水溶液呈墨绿色,在水及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
②在溶液中持续通入,会生成KHCO3。
③室温时,、K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111g、33.7g、6.36g。
(1)共熔时,在加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和,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该反应中锰元素的转化率(所得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与反应物中锰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______;判断歧化时K2MnO4完全反应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观察到______痕迹,表示反应已完全。当溶液pH为10~11,停止通,若过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
(3)从经济角度考虑,实验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 (填化学式)。
(4)流程图中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得到晶体,最后将得到的晶体低温烘干,晶体低温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电解法也可以实现由K2MnO4向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 2KMnO4+2KOH+H2↑,与“歧化反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填字母)。
A. 低碳 B. 锰元素转化率高 C. 得到的KOH可以循环利用 D. 可以同时获得氢气
【32题答案】
【答案】(1)2MnO2+4KOH+O22K2MnO4+2H2O
(2) ①. 66.7% ②. 全是紫红色 ③. 产物中会混有KHCO3
(3)MnO2(4) ①. 降温结晶 ②. (5)BCD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
【小问2详解】
反应前Mn的个数为3,反应后有2个Mn转化到KMnO4中,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则该反应中锰元素的转化率为:=66.7%;KMnO4溶液为紫色,K2MnO4溶液为墨绿色,故判断歧化时K2MnO4完全反应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观察到全是紫红色痕迹,表示反应已完全。在K2CO3溶液中持续通入CO2,会生成KHCO3,所以当溶液pH为10~11,停止通CO2 ,若CO2 过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产物中会混有KHCO3;
【小问3详解】
分析流程图可知,MnO2共熔时的原料,又是歧化反应的产物,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实验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MnO2;
【小问4详解】
流程图中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最后将得到的晶体低温烘干,晶体低温烘干的原因是:;
【小问5详解】
电解法也可以实现由K2MnO4向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2KMnO4+2KOH+H2↑。
A. 电解法需要通电,不符合低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电解法中锰酸钾锰元素全部转化到高锰酸钾中,转化率高,此选项符合题意;C. 电解法中得到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利用,此选项符合题意;D. 电解法中同时还生成氢气,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CD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7%D.m=37,5~8,3%之间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一模复习化学试卷(07)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一模复习化学试卷(07) (word版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一模复习卷4(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一模复习卷4(word版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