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轻与重教学设计
展开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各种不同的常用的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比较轻重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从实际生活经验比较重量提升到数学化的比较。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师:瞧,小巧手里有一个气球和一个苹果,你们觉得哪个轻?哪个重呢?
( )比( )重
( )比( )轻
师:小胖和小亚正坐在跷跷板上,你们知道谁轻?谁重吗?
2、揭题:轻与重是一对反义词,都可以形容物体的重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轻与重。
板书课题:轻与重
师:刚才同学们凭生活经验就直接看出了物体的轻与重,所以看一看是我们常用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板书:看一看
[设计意图说明: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两个物体的重量。]
二、新授
探究一:体验各种比轻重的方法
用手掂一掂
师:这里有两个形状相同的饼干盒,你能看出哪个比较重吗?
师:你们猜测的结果都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如果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帮忙,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我们可以用手来掂一掂。请学生掂一掂,说说比较的结果。
小结:这里,我们就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出饼干盒的轻与重。
板书:掂一掂
2)小组活动
师:你们会掂了吗?请你利用小组桌上或身边的物品,任选两件来掂一掂,比较一下谁轻谁重。
2、用天平秤称一称
1)师:刚才你们有掂过苹果和生梨吗?谁轻?谁重?
师:大家同意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生:用秤来称。
2)出示天平秤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秤,你们认识吗?这是一个天平秤,我们来验证一下。
比的结果怎么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现在的苹果和生梨呢?为什么?
生:苹果和生梨一样重。
3)问:那么在天平秤上,怎么来看物体的轻与重呢?
小结:所以,用秤称一称可以很精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板书: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那么多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任务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这里有三个小任务,先请大家猜一猜谁比谁重,然后讨论下用哪种方法验证最合适。接着,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操作,把确定好的结果填在结论中。
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来比较呢?
问:在选择比较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结:有些物品我们凭借生活经验就能看出它们的轻重,也可以用手掂一掂来比较。当不能很明显地掂出轻重时,就要借助工具来称一称。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感受各种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在看一看无法直接判断轻重时,引出掂一掂。当掂一掂无法正确比较出轻重时,引出称一称的比较方法,并了解天平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感悟选择比较物体重量方法的合适性。]
4、用橡皮筋吊一吊
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那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物品,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一下子比出它们的轻重呢?
问:(出示橡皮筋)用橡皮筋可以怎样比轻重呢?
小结: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就表示物体越重。
板书:吊一吊
2)师:在橡皮筋的帮助下,用吊一吊的方法也能比较物体的重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丁丁用橡皮筋测量后的结果吧!
出示:p42/2用橡皮筋比较轻重
问:你看懂了吗?请你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结:原来,当我们需要同时比较好几个物品时,用橡皮筋吊一吊也是个好方法呢!
[设计意图说明:当需要同时比较好几个物体轻重时,引出用橡筋吊住物体进行轻重比较的方法。通过实际的演示验证知道根据橡筋拉伸的长短判断物体轻重比较的结果。]
探究二:根据大小、材质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两包大小不同的餐巾纸
师:现在这里有两包餐巾纸,哪包重?哪包轻呢?你是怎么比的?
问:你的盘子里,还有没有只看大小,就能比出轻重的情况呢?
师:当材质相同时,一般物体越大,就越重。
2、一块泡沫和一块磁铁
师:那这两件物品呢?
问:泡沫这么大,为什么反而轻呢?
追问:泡沫一定比这块磁铁轻吗?
生:当泡沫很多很多的时候,就有可能比磁铁重。
问:那么在比较物体的重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对呀,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大小,还要考虑材质。
板书:大小
材质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一层一层中感悟,体会到在判断物体轻重时,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大小,还要考虑材质。]
三、练习
练习一:判断
1个苹果和1根香蕉一样重。( )
矮的人一定比高的人轻。( )
练习二:选择
有6瓶果汁,其中1瓶较重,剩余的5瓶一样重。用天平秤称,最少需要称( )次才能保证找出那瓶较重的果汁?
A、5 B、4 C、3 D、2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附:板书设计
轻与重
看一看 大小
掂一掂 材质
称一称
吊一吊比一比
我的任务:
①数学书和②0号本
③一元硬币和④五分硬币
⑤趣多多和⑥奥利奥
我的猜想:
( )比( )重。
( )比( )重。
( )比( )重。
我的验证:
看一看( )
B、掂一掂( )
C、称一称( )
A、看一看( )
B、掂一掂( )
C、称一称( )
A、看一看( )
B、掂一掂( )
C、称一称( )
我的结论:
( )比( )重。
( )比( )重。
( )比( )重。
谁轻谁重
1、(最轻)
2、
3、
4、
5、(最重)
哪瓶果汁较重?
有6瓶果汁,其中1瓶较重,剩余的5瓶一样重。用天平秤称,最少需要称( )次才能保证找出那瓶较重的果汁?
A、5 B、4 C、3 D、2
我的方法:先取( )瓶和( )瓶用天平秤称。
画一画:(用“○”表示果汁瓶,若天平秤不够用,可以自己另画)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轻与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轻与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轻与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轻与重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