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设计
展开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抓住诗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相关课件。
3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篱、蜻、蜓、蝶”等6个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蛱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描述你喜欢的季节吗?
2.生交流,师评议。
3.揭题:是呀,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诗人——范成大,他因为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就是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的一首。
4.简介作者及作品。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代名臣、诗人、文学家。其诗题材广泛,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代表作有《四时田园杂兴》等。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四季的话题来理解四时,降低了题目的理解难度,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5.读诗题,解题意。
(1)指名学生读课题,猜测题意。
(2)教师相机正音,并引导学生理解:
“兴”读四声,意思是“兴致,兴趣”;“杂兴”是“随兴致而写的诗”;“四时”在诗中是“一年四季”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而产生了很多感想,进而即兴创作的作品。
(3)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题目。
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杂、篱”。
(3)指导书写会写字:“杂”的下部是“朩”,不要写成“木”,“稀、蜻、蜓”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2.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三、借助注释,感知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熟读古诗,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再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的风光。
3.师生共同圈画词句,明确: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作物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南方农村的田园景色。
4.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大又肥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花落、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稀落落的菜花,诗人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么美啊!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5.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本诗。
课件展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1)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同学们平时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还可以问老师。
(3)教师小结: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先借助注释,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每句诗的大意,再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学法,让学生回忆起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展示: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乡村,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①引导学生用换字法体会“肥”“稀”二字的精妙。
②引导学生想象“黄、白、肥、稀”四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的画面感。
(2)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3)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美妙的景色。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师提问,重点引导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篱笆前没有人走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前又看到了什么呢?
(3)诗人描写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
(4)诗中并没有直接地写人们劳动情景,但我们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展开适当的想象,却深刻地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
3.读出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用轻快、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图上的景色有哪些,这让你想起了哪首诗?
2.学生试背《小池》。
3.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1.学生齐读诗题。
2.学生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1)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意思。
(2)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就是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3)诗题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人家的客店。
4.再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5.简介写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诗人,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书写会写的字。
3.把字词放到诗词中,再次正确流利地读诗。
四、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儿童”“黄蝶”“菜花”(油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指导读通顺。
五、理解诗意,渐入诗境
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设计意图:
通过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对诗中景物有所感知,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描写作铺垫。
2.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1)理解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课件展示: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①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句诗,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相机指导。
课件展示:
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的篱笆稀疏;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径”,小路,诗中的“一径深”指的就是一条小路向远方延伸。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③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色。
④教师总结描述画面: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
⑤指名读,读出这种美。
⑥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疏疏,要读得轻一些;深,要重读,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2)赏析诗句: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
课件展示: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①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小朋友跑得很快,在捉蝴蝶,但是没有捉到。
②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
③为什么会无处寻?
预设: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④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课件展示: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 / 疏疏 // 一径深,树头 / 新绿 // 未成阴。
儿童 / 急走 // 追黄蝶,飞入 / 菜花 // 无处寻。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画面感极强,请你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桌听听吧。
课件展示: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大概也飞累了,它停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细细打量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了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1)你能看着图吟诵这首诗给同学听吗?
(2)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赖、剥”5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亡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及《宿新市徐公店》,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2.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描写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它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3.了解词作。
(1)《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什么是词牌名呢?
课件展示:
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2)“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3)再读课题。
4.师简介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词中出现的生字词。
3.检查初读。
课件展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注意读准字音,重点提示学生“亡”在词中读;“剥”是多音字,在词中读。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翁媪、吴音”的词义。
4.指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5.朗读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展示: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作上记号。
(1)“溪东”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在小溪的东面”的意思。
(2)“锄豆”一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可知道,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的意思。
7.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1)小组交流、反馈。
(2)教师评议、小结。
课件展示: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两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词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2.生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
(1)“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
(2)注意上片中每句末尾的字,你有什么发现?(末尾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
(3)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再读读上阕,感受一下。(生读)
(4)词的下阕哪些字押韵?(东、笼、蓬)
3.读一读,再次感受诗词的韵律。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首词时,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预设: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
下面我们就通过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
课件展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引导学生交流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词中营造的乡村生活的宁静、幽美、幸福和谐。
3.品人物。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
课件展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家一共有几口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品小儿。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②学生交流对小儿的理解,想象小儿的画面。(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一会儿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③从小儿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情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烂漫、调皮可爱。
④指名读描写小儿的语句,指导读出小儿可爱、淘气、活泼的童趣。
(2)品大儿和中儿。
①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②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3)品翁媪。
①课件出示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的图片,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相媚好”。
②“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用吴地口音会说些什么呢?
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画面。
4.体会一家人的幸福快乐,自由自在的生活。
(1)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2)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
(3)师生配合读出这种幸福。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1.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示写话要点。
2.配乐诵读,边想象画面,并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
通过品环境,品人物,帮助学生想象乡村的美景,以及大儿、中儿、小儿、翁媪生活的画面,体会情感诗人的情感。
3.为画面取名。
4.集体交流。
5.有感情地诵读全词并尝试背诵这首词。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亡赖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共7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识字加油站”,学习“词句段运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单元学习,导入新课,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