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正比例的量。
2.理解正比例的关系。
3.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1,观察有哪些量?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刚4小时行了24千米。问题:平均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有“时间”和“路程”两个量,这两个量是已知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怎么计算: 24 ÷ 4 =6(千米)2,观察有哪些量?写出等量关系式?输入360个字用了4分钟,问题: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有“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两个量,叫已知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怎么计算: 360 ÷ 4 =90(个)关系式:路程 ÷ 时间 = 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还有:总价 ÷ 数量 = 单价 周长 ÷ 直径 = 圆周率 等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各数量关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组成的比例——正比例(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学习43页例1的内容,并把关键的地方勾画出来。2, 汇报自学情况,重点引导以下知识点:1、观察有哪些量?(用水量和水费) 2、用水量、水费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第一:用水量和水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若用水量增多,水费也增多,如果用水量减少,则水费也减少.) 3、竖着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写出一些有意义的比吗?4、这些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些比值表示什么意思?5、可见,表中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你能写出关系式吗? 水费 用水量 = 单价(一定)6、你能说出用水量、水费的变化有什么更具体的规律?(第三:水费和用水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一定),也就是单价固定不变。)3,试一试: 小明在乘车旅行的途中,根据汽车仪表盘记录了下面的数据。 路程(km)4080120160240 …时间(时)0.511.52 4.5…根据发现的规律,在表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有么规律?(首先:程和时间。第二:如果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大,一个量如果变小,那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变小。第三:这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表示的是速度。即 路程:时间= 速度,比值”速度“固定不变4,议一议 小组讨论解决从上面的两个实例中,你发现了什么?1、像用水量和水费、时间和路程分别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之变化。2、这两种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即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个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3 、两个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组成的比的比值固定不变,总是一定的! 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x,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k表示它们的比值,如果 y/x=k (一定),那么y与x就是正比例关系。 (三)课堂小结怎么快速的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1、两个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2、写出等量关系式。*3、看是不是比值一定。(四)练习巩固。扩展应用1:1、 举一个正比例例子2、 2、练习:已知A和B成正比例,完成下表。A30 50 65B63 8 扩展应用2: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 )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3.房间地面面积一定,房间里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 )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5.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 )扩展应用3: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年龄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五)目标回头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哪些目标?(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二1,2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1 反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共15页。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复习引入,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