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四 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展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式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先分析再列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发挥小组的作用,探讨运算顺序。这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且运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习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小强和小丽去参观绿色生态园,这是他们买南瓜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 1:花 18 元买了 3 千克南瓜
生 2:我想买 9 千克
生 3:苗圃里有 12 行番茄苗,每行有 60 棵生 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 9 棵
设计意图:以走进美丽的生态园为主题情景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是很好的激励和引导。
(二)探究新知一、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 9 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二、有没有一种好方法,把这些信息清楚、简单地表示出来呢?学生可能会举手,教师稍作停顿后,课件出示三点提示:
1、文字描述;2、画示意图;3、列表格学生独立整理。
设计意图:在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下,给予了温馨提示,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
2、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文字描述的方法:3 千克南瓜 18 元,9 千克南瓜多少元? 让这位学生说说这样整理和老师的相比,清楚、简单吗?
画示意图的方法:学生可能用线段。让学生说明一下,用什么代表的南瓜。再让一生评价怎么样?
列表格的方法:
当这种方法出来出后,再让学生解释一下。能把你的内容搬到到这张大表格里吗?课件出示半成品表格,学生填写。
课件调动 3 千克和 9 千克的位置,问生可以吗?为什么? 这样整理可以吗?
设计意图:教师在充分肯定了学生所列的表格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后,引导其将整理的内容搬到教师提前准备的大表格中,接着又呈现
千克数
3 千克
9 千克
钱数
18 元
?元
了另一种列表格的形式,很自然地向学生呈现出了完整、规范的表格。其次,将课件改成白板课件可以交换 3 千克和 9 千克的位置,让学生
很形象的观察出交换 3 千克和 9 千克的位置是不可以的,整理时要注意信息之间的对应。
3、分析比较,优化策略: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看看哪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最简单?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策:
学生可能会在文字描述与列表格上产生争执。认为画示意图好: 那买 90 千克南瓜怎么办呢?师直接在线段图(9 条)上面加个 0,变成 90。如果是表格,怎么改?让学生看到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形象, 但有局限性。可以再次让他们看:哪种方法看起来更清楚,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呢?
引导学生把表格的方法搬到黑板上,进行信息的整理,再去掉表格线, 变成箭头图法。(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出现了文字描述、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清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比较中感悟,并在不经意间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初步感受到列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比较简洁明了,为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小结:这两种整理信息的方法都是列表整理,并板书。
5、分析解答: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整理的信息,思考一下想知道
9 千克南瓜多少钱,应该先求什么?然后在答题纸上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确了现在要解决“买 9 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直接看列表整理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整理的条件和问题独立分析解答,这里,学生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到“列表整理的作用”。
6、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可能出现:
(1)18÷3=6(元)9×6=54(元)
(2)18÷3×6=54(元)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当两种算式展示后,让学生看这两种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点?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它们都是先求 1 千克南瓜多少钱,再求 9 千克南瓜多少钱?只不过第一种是分步算式,第二个是综合算式,它们是同一种方法。再把答句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小老师,指着列表整理的内容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
7、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交流讨论方法。
思考:栽到种植区每行栽 9 棵,一共多少棵番茄苗呢? 学生可能出现(1)60×12=720(棵)720÷9=80(棵)
(2)60×12÷9=80(棵)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解答本例题时,让学生借助刚才总结的几种整理问题和条件的方法来整理本题,并选出合适的方法解答,这样及时复习了新学的知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解答本
类题目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 45 页自主练习第 1 小题。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答案。
完成教材 46 页自主练习第 2 小题。
学生自己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和问题,教师帮助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汇报展示,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练习,对知识点再次巩固和理解。通过本组习题练习,更好地掌握除法的算理,尤其是表格题,是对除法竖式的
另一种解释。
(四)达标反馈
2、三年级的同学做操,如果每排站 8 人,可以站成 14 排;如果
每排站 7 人,可以站成多少排?
方法一:8×14=112(人)意义: 112÷7=16(人)意义:
综合算式:
3、小红 4 次运了 120 块砖,如果运 7 次,能运多少块砖?
1、口算。
13×20 =
50×21=
50×30=
140÷2=
70×15=
20×90=
80×60=
40×60=
答案:
1.26010501500701050180048002400
2.14 排有多少人?每排 7 人,可以站成多少排? 3.120÷4×7=210(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列表整理的内容,想出了不同方法,真是了不起,列表整理的方法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所以说,列表整理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的作用——既简单又清楚,能
很好的帮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脱式计算。
25×16÷575÷5×2496×2×3
85×(23+17)446÷2+287887-(100-87)
小红 3 分钟能打 150 个字,照这样计算,8 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3.7 只老虎一天能吃 42 千克肉,照这样计算,9 只老虎一天能吃多少千克肉?
小亮 5 分钟完成 40 道,口算,照这样计算,7 分钟能完成多少道?
一辆汽车开往聊城去时 4 小时到达,每小 100 千米每小时,返
回时 5 小时能到达,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如果每 6 千克装一箱可以装 40 箱,如果
每 4 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
实验小学 3 名教师带 45 名同学去梨园看梨花,若成人每位 15
元,儿童每位 8 元,用 400 元钱买门票够吗?
答案:
1.803605763400510874
2.150÷3×8=400(字)
3.42÷7×9=54(千克)
4.40÷5×7=56(道)
5.4×100÷5=80(千米每小时)
6.6×40÷4=60(箱)
7.3×15+45×8=405(元)400<405不够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3 千克——-18 元
9 千克——-?元
18÷3×6=54(元)
60×12÷9=80(棵)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师:我发现同学们已经整理完了,老师选取了集中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这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整理方法。
生 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的。(板书:画图)1 个小正方形代表 1 千克南瓜,3 千克南瓜用 18 元,9 千克南瓜用多少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有创意,大家听明白了吗?你觉得这种
方法怎么样?
生:很清楚。
师:这种方法既清楚又直观,我们一眼就能看出 3 千克用 18 元,
9 千克用多少元。我们再请这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方法。
生 2:我只把题中重要的数抄下来,3 千克 18 元,9 千克?元。3 千克18 元
9 千克?元
师:这个简单吗?(简单)
师:大家有问题问他吗?(停顿。)老师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写?你是怎么想的?
生:3 千克南瓜用 18 元,所以它俩写一行,9 千克南瓜用?元, 所以它俩写一行。
师:噢,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这 3 千克和 18 元是一一对应的关系,9 千克和?元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既然他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他们的关系表示得更清楚一些呢?
生:画上线。
师:怎样画?你能上来画画试试嘛? 学生画
千克数
钱数
3 千克
18 元
9 千克
?元
师:受你的启发,老师再完善一下。3 千克和 9 千克都是买南瓜的千克数,那这个呢?(价钱)
师:也就是买南瓜用的钱数。 师:瞧,现在我们做成了表格。
师:感觉怎么样?(更清楚了)
师:恩,更清楚了,刚才我们共同努力,用表格整理了条件和问题,你能给这种整理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列表法。
师:太好了,这种整理方法就叫做列表的方法。(板书:列表)
(二)资料链接
归一归总问题
一、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求总量的,求出一个单位量之后, 然后利用乘法求出结果,这种问题叫做正归一问题(也称正归一);如:一辆汽车 3 小时行 150 千米,照这样,7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份数的,求出一个单位量后,再用包含除法求出所求的结果, 这类问题叫做反归一问题(也称反归一)。如:修路队 6 小时修路 180
千米,照这样,修路 240 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 中“照这
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 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有的问题一次归一不能解决,需要两次归一或与倍比相结合才能解决。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 (正归一) 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反归一) 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总工作量÷份数
二、归总问题
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所谓“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青岛版 (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四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四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教案及反思,共9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五 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五 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小小设计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