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展开《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学习重点: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盛唐山水好诗词。大多歌吟隐逸情趣,都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又各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在优游中会悟。既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风格又娴雅,清警,艺术上独树一帜。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它。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破山寺简介: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三、朗读诗歌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四、理解诗意。
1、重点词句。
【1】人:进入。 【2】初日:初升的太阳。
【3】竹径:一作曲径,径:小路。 幽处:幽深的地方。
【4】禅房:僧侣的住所。 【5】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
【6】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7】万籁(lài):各种声音。 此:这里。 【8】但:只。
【9】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2、翻译诗歌。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五、全诗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六、探究发现。
1、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繁盛)、幽深清静的环境。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隐含了要达到某种高过常人的境界或成就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的哲理。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4、“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5、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小结:
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七、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与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这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俱寂
(二)简答题。
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暗示此处少有人来,营造了“空灵”的意境,与后文的“空人心”相照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3、描绘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景象。
示例:弯弯曲曲的小径幽深寂静,在花木掩映下, -座古老庄严的禅房展现眼前。这清幽的山林美景让鸟儿格外欢愉,翠鸣声声;这空灵润泽的一-汪潭水,天光云影,让人心更加澄明宁静。
4、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三)选择题。
1、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C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设计,共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解读,品读,赏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