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8下地理 8.1西双版纳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914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晋教版8下地理 8.1西双版纳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914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8.1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教案
展开8.1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一、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并能对其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分析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3、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会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物植王国”的原因。
4、了解西双版纳独特的民族风情
5、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该地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而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难点:
1.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三、教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特征,以及本节课有较多图片及活动问题的具体特点,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思想,确定本节课以以下教法为主: 1.欣赏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及民族风情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欣赏感受美,感受到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丰富,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讨论法:本节课中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分析西双版纳 旅游 3.启发式教学法,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目的是保障课堂的顺畅和连贯。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以欣赏法和讨论法为主,师生谈话式启发教学法为辅,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学法
读图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本课结论性的东西较少,很多要求掌握的知识都是通过对图片和活动题的处理得出的。学生个体对提炼和处理教材活动题和图表的水平有限,归纳总结能力不够。在处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西双版纳旅游业等内容上都有互帮互助的必要。并且也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和相互合作协作能力。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多媒体课件展现有关西双版纳的景观图片,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熠熠发光。今天,我们就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美丽的西双版纳。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师: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屏幕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交通、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等方面思考本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探究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提问)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对: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王国、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多媒体展示“多资多彩的雨林植物”,如:望天树、独木成林、板根树、绞杀植物、藤本植物、巨叶植物等。
学生交流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归纳其特征:茂密、互相依存、高低错落、形成多层次的自然植被群。
过渡: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与什么有关呢?对,气候。这些植被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并结合屏幕出示“景洪市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自然环境里各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双版纳雨林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隐蔽的活动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
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珍惜的动物资源,如,亚洲象、蓝孔雀等。
教师: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样是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
学生:讨论傣家的竹楼、孔雀舞、竹筒饭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师: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有关政策的鼓励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了大批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并补充国家和云南省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扶持,及近年来东南亚旅游热的兴起对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影响。
学生:观看大屏幕“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说出西双版纳境内的主要旅游景区和开发的旅游线路。
教师: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大幅度地增长。
学生:观看“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图,分析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的变化。,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产业。
教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结合“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图片,学生交流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生:角色扮演,从不同角度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教师:旅游业的发展还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教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
学生:阅读活动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小结: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西双版纳,它那特有的雨林景观、独特的民族风俗和边境风情。
课堂反馈:在课件中以练习的方式进行。
课后巩固:针对本节课给学生布置一些习题。
板书设计:
2021学年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河流,复杂多样的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巩固知识,掌握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