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 能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的地形特点。(重点)
- 能运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特征。(重点)
- 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河流特征。(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游戏。
【教具准备】地形区名称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歌曲导入激求知 | 展示图片并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感受亚洲自然环境的壮美 。 师:这首歌曲非常有力量,它描绘了亚洲的自然要素如图片所示——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这些自然要素构成的亚洲的自然环境是很美的,但 也是很复杂多样的。同学们想了解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吗? 板书课题: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随着老师讲述,开始思考,探索究竟。 |
用歌曲、图片强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 | |
互学—— 生生互学细归纳
拟练—— 感受体验固新知
迁知——迁知运用再探知
| 过渡:要了解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除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地理位置、范围外,今天接着学习它的另一要素:地形地势。 知识点:探究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方法一】:读课本图6-2-1和图6-2-2,分析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 1.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一说“从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得出哪些关于亚洲地形的地理信息。 2.写:组织学生上台把所发现的地理信息,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上。 3.理:组织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小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方法二】: 1.读:仔细读“亚洲的地形图” ,请同学们沿着30°N和80°E,从东向西和从北向南做旅行,并沿途记录下所经的主要地形区及其海拔高度。 2.演: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台,站成一排,以腰部为海平面,头部为3000米,将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演示。 表扬规范的演示组。 3.读: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和“亚洲大陆沿80°E的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明确亚洲的地势特征。 由图可知:沿东西向30°N纬线,亚洲地势 高, 低。
由图可知:沿南北向80°E经线,亚洲地势 高, 低。 请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4.总结规律:请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出大洲的地形特点的方法。
5.学以致用: 请学生读课本图6-2-4及图6-2-5及“友情提示”,完成课本上的“活动”题,引导学生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地形分布及特色地形等几方面概括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图6-2-4北美洲地形图 图6-2-5 北美洲大陆沿40°N地形剖面图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的特点,各地气候不同,降水有差异,这就影响了亚洲河流的分布。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亚洲的河流分布有何特点。 请同学们读亚洲河流分布图回答: 1.亚洲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哪条河,中国境内叫什么? 2.亚洲的各个大河分别流入哪个大洋? 3.西亚有哪些河流?有什么特点? 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
1.读一读: 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遇到疑难问题,与同伴讨论;并说出“地形图”上可得出哪些关于亚洲地形的地理信息。
2.写一写: 学生上台把所发现的地理信息,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上。
3.理一理: 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 梳理、归纳知识。 然后小结如下:
1.读一读: 认真读图,记录经过的地形区和海拔高度。遇有疑难,请教同伴或老师。
2.演一演:
明确要求,熟悉所要扮演的角色步骤。分组拟练,规范演练过程。
3.读一读:
读剖面图,积极思考,快速抢答。
4.理一理: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同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得出答案。别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未说到的地方,之后形成统一意见:如何使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方法如下:
做一做: 认真阅读资料,使用总结的方法读图,完成老师所求。遇有疑难,先思考,再与同伴讨论,仍有异议请教老师。
理一理: 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汇总,整理答案,然后小结如下:
|
生生互助增强学习的温馨氛围,并有利于理解 还可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用的,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1.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了解亚洲地形的多样性。
2.调整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亚洲地形地势特征的印象。
3.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亚洲的地势起伏特征。
4.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 |
构建—— 盘点重点夯知链
|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那些疑问;进一步夯实重点知识。
|
梳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哪些知识,拓展了哪些思维。
|
板书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 | |
训练—— 动手感知促巩固 | 1.指导学生背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助学P8-9的当堂达标内容。 2.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
学生背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助学P8-9的当堂达标内容。 |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 | |
达标—— 检测提升共达标 |
指导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并重点讲解。 |
独立完成下面的达标内容。 | 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课上独立完成。
| |
2021学年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河流,复杂多样的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巩固知识,掌握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