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
教材分析
本课《画布上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画布上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对作品的直观比较,找到不同流派作品中的基本艺术特点。
2、 能够观察比较,对不同风格作品艺术特点的异同进行简要地表述。
3、 能够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入手,对作品差异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难 点
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9世纪前半叶,欧洲绘画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与风格。这些流派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进行色彩探索表现的同时,普遍更为注重画面造型的表现,体现出一种尊崇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二、 对比与欣赏
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就是这种绘画风格最为极致的一种追求与表现。极其崇尚素描的安格尔,在笔下塑造的形象已经极为逼真。
《牧羊女》 法 米勒
《霍松维勒女伯爵》 法 安格尔
19世纪后半叶活跃起来的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背景下产生的。她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青年像》 法 安格尔
《吹短笛的男孩》 法 马奈
三、 探究与学习
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
认识画派的艺术特点,离不开比较的方法。例如人们往往将印象派作品与它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通过找到艺术作品并归纳其所属流派特点的艺术研究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各流派艺术的特点。
关于不同艺术流派作品风格特点的比较,往往从作品局部的比较中更为易于看出彼此的差异
《青年像》 法 安格尔
《吹短笛的男孩》 法 马奈
四、 探究与学习二
与古典绘画传统相比,而是更注重画面色彩的丰富多变,印象派画家对于造型的精准似乎并不在意。
《在阳台上》 法 雷诺阿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法 马奈
不难发现, 印象派画面上笔触开始明显起来,除了明暗的变化,色彩的更多变化越来越凸显在画面中。
《酒吧》 法 马奈
《农家女》 法 毕沙罗
五、 作品分析拓展
类比品味德加笔下的舞女们的特点
德加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舞女题材的作品,作为印象派中少有的一位钟情于人物绘画的画家,比较传统绘画中的人物作品,从题材选择、场景安排、人物造型、光影处理、笔触表现、材料运用诸多方面,德加都有积极探索。
《练功房》 法 德加
《舞女两幅》 法 德加
六、思考·练习∶选项改错题
通过观察比较印象派与印象派前的两组作品特点,在下面的两组表述中找出两对描述词语放错了边的选项。
印象派前作品
棕褐色调
阳光感强
无笔触感
画面轻松
印象派作品
笔触明显
明暗突出
画面厚重
色彩绚丽
七、作品欣赏比较试试看:
比较安格尔的《霍松维勒女伯爵》和雷诺阿的《在阳台上》,从题材、构图、色彩三个方面入手,说说两幅作品各自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作品独立欣赏学习活动:
比较米勒的《牧羊女》和毕沙罗的《农家女》,从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说说两幅作品各自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021学年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对比印象派与印象派前的作品特点,探究印象派光色表现方法,根据赏析要求,评述作品,拓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 这是一份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选择,教学建议,教学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