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含答案)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含答案)第1页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含答案)第2页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含答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含答案),共30页。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1秋•嘉定区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车的动能大于乙车的动能
    B.甲、乙两车的重力势能相等
    C.经过8秒,甲、乙两车相距10米
    D.运动10米,甲车比乙车少用4秒
    2.(2021秋•利川市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s时,物体的速度为30m/s
    B.物体在5~10s内相对于地面速度为20m/s
    C.物体在0~5s内的速度与0~10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3.(2021秋•峄城区期末)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2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4.(2021秋•沂水县期末)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0﹣40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5m/s
    C.相遇时,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出发
    5.(2021秋•沙河口区期末)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v乙和v丙。图中P甲、P乙、P丙是它们各自s﹣t图象上的一点,t为0s时,它们的s均为0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甲>v丙>v乙 B.v乙>v甲>v丙
    C.v丙>v乙>v甲 D.v丙>v甲>v乙
    6.(2021秋•平江县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D.甲物体的速度是1.6m/s
    7.(2021秋•木兰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5m/s
    B.物体在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5m/s
    D.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
    8.(2021秋•广陵区期末)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大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大
    C.甲、乙做加速运动
    D.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9.(2021秋•秦淮区期末)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10.(2021秋•泰山区期末)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15s时,甲同学追上乙同学并在距起点100m处相遇
    11.(2021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所示是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至2s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2s至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2s至8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小车在0至2s内的速度比5s至8s内的速度小
    12.(2021秋•惠安县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年车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2021秋•丰润区期末)A、B两地相距3.6km,小明从A地出发前往B地,前段路程骑行,后段路程步行,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他在全程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他的步行速度是 m/s,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14.(2021秋•东洲区期末)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向南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骑车者以 m/s的速度向南运动,刚开始运动时,以骑车者为参照物,跑步者向 (选填“南”或“北”)运动,骑车者在 m处追上跑步者。

    15.(2021秋•福州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则纵波的传播速度为 m/s;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2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km。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1秋•嘉定区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车的动能大于乙车的动能
    B.甲、乙两车的重力势能相等
    C.经过8秒,甲、乙两车相距10米
    D.运动10米,甲车比乙车少用4秒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动能大小的比较;势能大小的比较.
    【专题】应用题;整体思想;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A、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B、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物体被举的高度有关。
    CD、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图像获得相关信息。
    【解答】A.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但是甲乙两车的质量未知,甲车的动能不一定大于乙车的动能,故A错误;
    B.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由于甲乙两车的质量和高度未知,甲、乙两车的重力势能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甲乙经过8s,甲的路程是20m,乙的路程是10m,若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则此时甲车与乙车相距20m+10m=30m。故C错误;
    D.运动10米,甲车的时间是4s,乙车的时间是8s,甲车比乙车少用4s,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因素,还考查了学生是否能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图像获得相关信息,属于基础题。
    2.(2021秋•利川市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s时,物体的速度为30m/s
    B.物体在5~10s内相对于地面速度为20m/s
    C.物体在0~5s内的速度与0~10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s﹣t图像明确不同时段的运动情况,再由速度公式比较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10s~20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10s内经过的路程为40m﹣20m=20m,则v==2m/s,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5s~10s内路程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v=0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0~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经过的路程为20m,则v′==4m/s,0~10s内物体做的变速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可见二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0~5s内的速度为4m/s,10~20s内的速度为2m/s,前者比后者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s﹣t图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知识,根据s﹣t图像明确不同时段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1秋•峄城区期末)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2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0~5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甲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求出甲车的速度;
    (2)根据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v=求出乙车的速度;
    (3)根据图象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4)在s﹣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0~5s内甲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此时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0~5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甲=10m,则v甲===2m/s,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当t乙=10s时s乙=10m,则v乙===1m/s,故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象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s﹣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白s﹣t图象中图线的含义是关键。
    4.(2021秋•沂水县期末)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0﹣40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5m/s
    C.相遇时,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出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分析乙的运动状态,便可知道0~40s内乙是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s﹣t图像中,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相遇,由图便可知道甲、乙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
    (4)由图直接分析甲、乙的出发时间。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是从t=10s开始运动的,因此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10~40s内乙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0~40s内乙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t=30s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m﹣100m=300m,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甲从t=0s时出发,乙从t=10s时出发,因此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查了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5.(2021秋•沙河口区期末)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v乙和v丙。图中P甲、P乙、P丙是它们各自s﹣t图象上的一点,t为0s时,它们的s均为0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甲>v丙>v乙 B.v乙>v甲>v丙
    C.v丙>v乙>v甲 D.v丙>v甲>v乙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甲、乙、丙的s﹣t图象,再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大小来比较其速度大小。
    【解答】解:已知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t=0s时,路程s=0,据此可作出如下的运动图象;
    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运动时间相同时,丙通过的路程最大,其次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最小,由v=可知丙的速度最大,乙的速度最小,即v丙>v甲>v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6.(2021秋•平江县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D.甲物体的速度是1.6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大小,再根据v=分析甲、乙的速度大小;
    (2)由图可知,经过6s时甲、乙各自通过的路程,便可知道甲在乙前面多远;
    (3)甲、乙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即可知道结论;
    (4)由图可读出甲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甲的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经过6s,甲通过的路程为1.2m,乙通过的路程为0.6m,则甲在乙前面,两者相距1.2m﹣0.6m=0.6m,故B错误;
    C、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v甲>v乙,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甲通过的路程为s=1.2m时,所用时间t=6s,
    则甲的速度为:v甲===0.2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运动图象的理解,从图象中读取相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7.(2021秋•木兰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5m/s
    B.物体在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5m/s
    D.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根据图像直接读出前10s物体通过的路程;
    (2)在路程﹣﹣时间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从图像中找出前20s时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4)从图像中找出0~5s和10s~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结合速度公式可知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像知,物体运动前10s通过的路程是2.5m,所以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v===0.25m/s,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像知,物体运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所以2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0.2m/s,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5s内通过的路程为2.5m,10s~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4m﹣2.5m=1.5m,
    由v=可得,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0s~20s内的平均速度,即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认识,应能通过图像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8.(2021秋•广陵区期末)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大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大
    C.甲、乙做加速运动
    D.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图析法;应用能力.
    【分析】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两条线相交的点表示路程相等即相遇、时间相同;
    知道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比较出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在0~t1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物体做匀速运动,而乙物体是变速运动,刚开始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后来乙的速度大于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甲物体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甲物体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s﹣t图像考查对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和判断、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是解题的关键。
    9.(2021秋•秦淮区期末)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根据图像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在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为倾斜直线),故A错误;
    BC、由图像可知,t=30s时,甲、乙相遇,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甲的速度v甲===10m/s,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乙的速度v乙===5m/s,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开始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两人相向而行,不是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关键是对s﹣t图的认识、能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10.(2021秋•泰山区期末)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15s时,甲同学追上乙同学并在距起点100m处相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观察s﹣t图象,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10s、20s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s处于静止状态;
    当时间t相同时,根据甲、乙通过路程的多少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是否相遇。利用v=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当t=15s时,甲通过的路程s甲=100m,则v甲==≈6.7m/s,甲同学的运动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甲同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10s内,甲同学的速度为6.7m/s,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0~20s内,甲同学的路程比乙同学的路程远,根据v=可知,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速度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同学在0~1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在0~10s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15s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题知,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乙同学10s到达100m的位置后静止,甲同学15s到达100m的位置,在15s时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在15s时甲同学追上乙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由s﹣t图像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关键是由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
    11.(2021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所示是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至2s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2s至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2s至8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小车在0至2s内的速度比5s至8s内的速度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s﹣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
    (3)求物体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像可知,在0∼2s的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s﹣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2s至5s内,小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2s至8s内,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距离为4m,时间为6s,小车的平均速度v==≈0.67m/s,故C错误;
    D、小车在0至2s内的速度v1===1m/s,小车在5s至8s内速度v2==≈1.33m/s,所以小车在0至2s内的速度比5s至8s内速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的s﹣t图像、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2.(2021秋•惠安县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年车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大小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据此比较0~t1 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已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再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2)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速度大小关系;
    (3)图像的交点个数即甲、乙两车相遇的次数;
    (4)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错误;
    C、由图知,0﹣t1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没有交点,则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C错误;
    D、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像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2021秋•丰润区期末)A、B两地相距3.6km,小明从A地出发前往B地,前段路程骑行,后段路程步行,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他在全程的运动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他的步行速度是 1.5 m/s,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2.4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图像确定各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再由速度公式确定其速度大小,同时判断全程的运动性质及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由s﹣t图像可知,运动方向不变,但全程的运动图线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全程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依据题意可知,后半段路程是步行,s=1.8km=1800m,用时t=25min﹣5min=20min=1200s,所以其步行速度为v=;
    全程运动的路程s′=3.6km=3600m,用时t′=25min=1500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5;2.4。
    【点评】本题考查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的知识,理解s﹣t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图线反映的运动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1秋•东洲区期末)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向南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骑车者以 13.3 m/s的速度向南运动,刚开始运动时,以骑车者为参照物,跑步者向 南 (选填“南”或“北”)运动,骑车者在 100 m处追上跑步者。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1)在图中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2)由图判断刚开始运动时骑车者和跑步者的速度大小关系,再判断跑步者相对于骑车者向哪个方向运动;
    (3)根据图象,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骑车者的速度,当骑车者和跑步者运动的路程相等时,即为骑车者追上跑步者的地方,列出关系式,计算出追上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骑车者追上跑步者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由图可知,骑车者和跑步者的s﹣t图线均是倾斜直线,说明做的都是匀速运动;
    (1)由图可知,当骑车者通过的路程为s=200m,所用的时间t=20s﹣5s=15s,则骑车者的速度为:v===m/s≈13.3m/s;
    (2)刚开始运动时,由图可知,0~5s,骑车者是静止的,跑步者向南运动,因此以骑车者为参照物,跑步者向南运动;
    (3)由图可知,跑步者在25s内运动了200m,则跑步者的速度为:v′===8m/s;
    骑车者追上跑步者,说明骑车者和跑出者运动的路程相等,
    则v′t″=v(t″+5s),即8m/s×t″=m/s×t″+m/s×5s;
    解得:t″=12.5s;
    由v=可知,骑车者在t″=12.5s时通过的路程为:s″=v′t″=8m/s×12.5s=100m,因此骑车者在100m处追上跑步者。
    故答案为:13.3;南;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掌握,理解运动图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5.(2021秋•福州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则纵波的传播速度为 5000 m/s;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2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90 k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利用s﹣t图像比较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再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路程。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v纵波==5000m/s;
    v横波=;
    设震源到监测站的距离为s,则有:t横波﹣t纵波=12s,即,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s=90km;
    故答案为:5000;90。
    【点评】本题考查s﹣t图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知识,利用图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
    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火车过桥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100km/h,
    (2)∵v=,v2=144km/h=4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2t2=40m/s×25s=10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行程问题
    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6km.求:
    (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分析:(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和抵达时间,求全程飞行的时间;
    (2)又知道飞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全程飞行的速度.
    解:
    (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为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可得飞行时间:
    t=8:05﹣7:20=45min=0.75h,
    (2)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v===528km/h.
    答:(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0.75h;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528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起飞和抵达时间求出飞机飞行时间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事项:(1)应用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2)v=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概念: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3)计算公式:v=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乙所示.
    (5)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轨迹近似为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命题方向】
    命题方向:(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2)与力结合: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例1: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B. C. D.
    分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
    解: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B选项;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例2: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光滑平面即无摩擦力,绳子断即无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
    再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在本题中,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光滑的水平面没有摩擦,当绳子突然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拉力和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互抵消;故小球相当于不受力,将保持绳子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A、做圆周运动说明小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说明小球受非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当绳子突然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拉力和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互抵消;故小球相当于不受力,将保持绳子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标志着小球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而平面光滑无摩擦;故C错误;
    D、小球只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物体将处与什么运动状态,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决定.此题中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点拨】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
    (2)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s=vt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

    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命题方向】
    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12.00 cm,平均速度是 0.15 m/s.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0.15m/s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4.动能大小的比较
    【知识点的认识】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动能
    (2)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②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
    A.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鸽子比燕子飞得快 C.燕子比鸽子飞得高 D.鸽子比燕子飞得高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动能相等的两个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小.
    解: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速度相同,质量大的鸽子动能大,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一定是鸽子的速度小.
    故选A.
    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第二类常考题:
    如果汽车、摩托车与列车三种车辆的速度相等,那么按照它们的动能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汽车、摩托车、列车 B.列车、汽车、摩托车 C.摩托车、汽车、列车 D.汽车、列车、摩托车
    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解:汽车、摩托车和列车的质量,列车的质量最大、汽车的质量次之、摩托车的质量最小;因为三者的速度相同,
    所以三者的动能从大到小的顺序:列车、汽车、摩托车.
    故选B.
    点评:解:汽车、摩托车和列车的质量,列车的质量最大、汽车的质量次之、摩托车的质量最小;因为三者的速度相同,
    所以三者的动能从大到小的顺序:列车、汽车、摩托车.
    故选B.

    【解题方法点拨】
    由于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所以不能只凭物体运动的速度或质量去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
    5.势能大小的比较
    【知识点的认识】
    (1)重力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②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程度.同一物体在弹性形变范围内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如图所示,苹果树上结有甲、乙、丙三个质量相等的苹果,哪一个苹果的重力势能最大(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分析:根据重力势能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进行解答.
    解:甲、乙、丙三个苹果的质量相等,从图上可以看出丙所处的位置高度最高,所以丙的重力势能最大.
    故选C.
    点评: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正确的从图中分析出哪个苹果所处的高度最高是解题的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
    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火热地进行中.如图是某球员传球时足球的一段运动轨迹,其中A点的重力势能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重力势能.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 能.
    分析:(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在能量转化中是减小的能转化为增大的能.
    解:(1)由图可见A点的高度小于B点的高度,球的质量不变,因此A点重力势能小于B点的重力势能;
    (2)足球在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因此由重力势能转化动能.
    故答案为:小于;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动能、势能的变化以及转化的掌握,把握住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题方法点拨】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不能仅凭单一的质量或高度判断其大小,要综合2个因素进行判断.



    相关试卷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概念的理解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概念的理解模型(含答案),共11页。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公式的应用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公式的应用模型(含答案),共21页。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利用图像比较密度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利用图像比较密度模型(含答案),共2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