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1、《杨氏之子》公开课设计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2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21、《杨氏之子》公开课设计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2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21、《杨氏之子》公开课设计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27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教案,共8页。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 运用结合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重点、难点)
4.搜集运用精妙语言的事例,尝试运用智慧与人沟通。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1. [出示]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齐读单元导语。
风趣、幽默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小古文——《杨氏之子》。
2.板书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板书:杨氏之子)
预设:
杨氏:杨家的。
子:儿子。
杨氏之子:杨家的儿子。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小短文,感受杨家这个九岁孩子的智慧吧。请大家,先把课文的字音读准。
二.读准字音,理解句意,读通句子。
(一)读准字音。
1.尝试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诣和禽”等字音。
生自由读,师巡视,记下读错的音。
2.点名读,师借机纠正读音。
[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
(1)诣: yì 为:wèi 禽:qín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qíng
(2)文中“为设果”中的“为”应读“wèi”;“应声答曰”中的“应”读“yìnɡ”,“答”读“dá”。
(3)生再读课文,同桌互评。师巡视,心中默记断句不当之处。
(4)出示重点句子,指名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理解句意,读通句子。
过渡:刚才同学们把字音读准了。可是上面的句子有的同学这样读,有的同学那样读,到底应该在哪里停顿呢?在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了解了意思,就能知道了。
前边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时,运用了“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猜读”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1.小组合作,借助多种方法,交流大意。
2.指名汇报。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预设: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明确:①甚:很,非常。②惠:同“慧”。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预设: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明确:①诣:拜访。②其:他的,这里指杨氏之子的。③乃:就,于是。④呼:喊,叫。
(3)为设果,果有杨梅。
预设: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明确:①为:给、替。②设:摆设,摆放。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预设: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明确:①谁指给谁看?孔君平指给孩子看。②指的是什么?杨梅。
③以:来。示:给……看。
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指名读。齐读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明确:①应声:指随着声音。形容快速、马上。②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③夫子家禽:您家的鸟。
[出示]:“禽”的演变
“禽”的本义就是捕捉禽兽的工具,后来又引申为鸟兽的总称。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禽”在这里理解为“鸟”。
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指名整体说说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补充。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齐读课文,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出示]
三、聚焦对话,感受智慧。
师:课文开篇就告诉我们“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那你从哪儿能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明智慧呢?
(一)生自学,批注。再小组交流。
(二)指名汇报。
1.巧用“姓氏”的智慧。(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
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杨氏子就说“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板书:杨梅——杨家果,孔雀——孔君平)
师:孔君平说 “杨梅”姓 “杨”,杨氏子就说“孔雀”姓“孔”。
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杨氏子真是有智慧。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是别人,杨氏子会怎么说?
[出示]
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马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_____________。”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预设:
未闻垂柳是夫子家树?未闻斑马是夫子家畜?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
2.巧用“称呼”的智慧。
预设:
(1)孔君平称呼杨氏子为“君”。孔君平是孔子的后人,出生名门,当朝重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君的意思是“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板书:君子)
(2)孔君平对九岁孩童用如此尊敬的称呼,所以杨氏子称呼孔君平为“夫子”。“夫子”在古时是对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的敬称。(板书:夫子)
3.巧用“未闻”的智慧。
预设:
师:如果杨氏子直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好吗?
生: 不好,太生硬,不礼貌。
师: 加上“未闻”有什么妙处呢?(板书:未闻)
生:显得有礼貌。比较委婉。
生:我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您也不能说杨梅是我家的果子了。
师:杨氏子多会说话呀!同一个意思,就这样委婉巧妙,不失礼貌的回答了。这就是杨氏子的机智与智慧。
4.“应声”中的机智。
预设:
“应声”是指随着声音。形容快速、马上。孔君平刚刚说完,杨氏子马上就回答了,反映特别快,可以看出他非常机智。(应声)
5.指名整合所有信息,师补充。
预设:孔君平和杨氏子,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孔君平的意思是你姓杨,所以这杨梅果是你家的果。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这玩笑里话的玄机,迅速想到了孔雀的“孔”正是孔君平的“孔”,于是立刻回答,而且很有礼貌。不仅从称呼上可以看出,从“未闻”一词委婉的反驳了孔君平。可见杨氏子机智幽默,思维敏捷,应答得体。
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如此敏捷,如此巧妙,如此礼貌,怪不得文章开头就说: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三)配乐朗读,再现情景。
师:孔君平这么一个大人物,跟一个九岁的孩子开了一个玩笑,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如此有智慧,巧妙的反驳了他。同桌之间,练一练他们的对话,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预设:男生一组。可以加动作,神态来读。
全班一起读,配乐,加动作、展神态来读。
师:这个机智聪慧的孩子不得不令我们敬佩啊!让我们一起背一背,记住他的故事吧!
四、续写结尾,初试身手。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些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出示]
孔君平听罢,心想__________,于是__________(怎么做),__________(怎么说)
预设:
孔君平听罢,心想这孩子婉转又有力地反驳了自己的话,这孩子的智慧并不是吹的。他为这个孩子而高兴,于是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
2.这样幽默机智的小故事,古往今来都有不少。请看周总理的一则小故事,你来试着补充后面的话。
[出示]
有一次,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总理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学生动笔书写。
师:同学们,周总理是怎样回答的呢?出示正确答案。(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
要想多积累一些这样的小故事,大家可以读一读《世说新语》。书中还有很多像杨氏子聪慧的人物,还有很多机智幽默的应答。
五、写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梁”字右上不要写成“刃”;“禽”上下结构,上面的“人”字要舒展,盖住下面的“离”。
六、板书展示,助力达标。
杨梅——杨家果
孔雀——孔君平
甚聪惠
应声
未闻
君子——夫子
21.杨氏之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初读了解,拓展阅读,小结课文,总结收获,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