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三)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三)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经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根据统计数据进行预测,读生活中的统计图的过程。
2、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能读懂生活中的统计图,体验统计数据及统计图在表示、研究问题中的价值,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理统计意识,丰富统计方法,积累生活经验。教学方法:
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统计中秋“十一”八天长假期间某景点接待游客人数。( 调查计数法)
选择合适统计图表示上面数字。
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说明表示的意义。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并说明自己的调查方法,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注意收集数据方法多样性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方法。)
二、出示教材第 87 页图和议一议,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它们在表示数据时各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 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实际上,条形统计图可以使我们直观地看 出各项的具体数量,便于各项目之间的比较;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 表示出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三、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包含平均数的信息,全班交流对平均数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刻画数据水平的统计量,其中平均数利用了每个数据,但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计算班级学生某学科的平均分) 四、总结
对于本节“读统计图”中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作为新课去教知识,而应当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统计知识网络, 教师只是线索的提供者,具体工作应由学生来完成。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统计的目的不只是单纯地计算统计量的多少,也不是制成统计图,更重要的是根据数据来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课堂练习:
书上 88 页练一练 1、2 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收集数据的方法: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实验等。
统计的重要目的: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七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七、折线统计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七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引出课题,自主探索,掌握新知,巩固练习,提高能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