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难点名称
    理解《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的含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用典”是这首怀古之作的重点,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借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凸显了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用典”对深入领会怀古之作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用典分析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关键点,理解用典的意图非常重要。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用典较多,学生要想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首先得弄清典故的意思,可是这里面很多典故学生从来没有学过,就必须查找有关资料来了解典故,初步感受几个典故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充分理解典故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的情思。
    难点教学方法
    1、学生诵读课文,感知文意,在文中查找典故,重点分析五个典故的含义。
    2、知人论世,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拓展文本,理解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请同学说说有关辛弃疾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豪放 / 悲凉与惆怅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化用典故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词中用典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共同点:建功立业,矢志北伐
    5、找典故
    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你说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古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
    寄奴曾住 (刘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典故一:孙仲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隐含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2)典故二:寄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3)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4)典故四:佛狸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5)典故五:廉颇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作用是什么?
    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作者自比廉颇,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却是报国无门。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思考:
    (1)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2)在我们重点分析了典故之后,这首怀古之作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
    小结
    他的悲愤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之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徒留“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词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的两年后,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可悲!可叹!)
    全班配乐朗读,再次感受体会词人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相关教案

    高中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教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简要介绍辛弃疾,学生诵读,分析文本,分析写作手法,全词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