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 教案 1.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制)(2022年)
展开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读感悟,能通过朗读感知童年的乐趣。
1.认识5个生字。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背诵古诗。
以读感悟,能通过朗读感知童年的乐趣
一、激趣导入:
- 播放《乡间的小路》,运用歌曲导入:美丽的乡间小路,暮归的老牛,缤纷的云彩……让我们伴着歌声来学习三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
-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范成大: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雷震:宋代诗人。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板书:古诗三首)。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
zhòu yún gòng zhì yī
昼 耘 供 稚 漪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出示认读生字组词。(课件出示)
zhòu yún gòng zhì yī
昼 夜 耕 耘 供 品 幼 稚 涟 漪
- 多音字认读。
供gōng(提供)gòng(供品)并造句
5.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四时田园杂兴》的词语注释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稚子弄冰》的词语注释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的词语注释
【陂】池塘。
【漪】水中的波纹。
【腔】 曲调
【信口】随口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昼 耘 桑 晓
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昼 耘 桑 晓”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昼”书写指导:撇捺舒展,撇捺把下面的“旦”字盖住。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耘”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偏旁捺画变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桑”:书写指导:又字扁小,木字宽大托住上面,撇要写得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晓”:书写指导:第六笔是斜勾,不要多写点。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古诗中,一起来读好古诗。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课件: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园:田家乡村。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
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词语解释; 昼:白天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诗意: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两句古诗抓住人们的劳动场面,体会喜爱。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肥……这两句写出了农村劳动的繁忙。
5、村庄的男男女女都在劳动,真是一片繁忙的乡村劳作图,还有谁也在劳作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词语解释: 解:理解
供:从事
傍:靠近
荫:树荫
诗意: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两句古诗抓住农村儿童的天真,体会喜爱。他们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6、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 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 学种瓜 )。
带音乐读:古诗中乡村儿童的童年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快来伴着音乐,带着古诗中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看图填空: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默写古诗:完成背诵后,你能试着默写这首诗吗?(课后第1题)
课堂小结: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 乡村农民男耕女织 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 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儿童的天真可爱。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稚子弄冰 》,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课件: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
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 弄冰: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
解题: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 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铮玩儿。
1、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词语解释: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
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诗意: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玩儿。
两句诗抓住儿童的天真调皮,体会喜爱
围绕脱晓冰想象孩子们除了“脱晓冰”还要干些什么?
孩子们除了“脱晓冰”还会用先把冰块儿穿起来轻轻地敲打……这两句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调皮。
2、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词语解释: 磬:一种用玉或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诗意:敲得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声响,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两句诗抓住农村儿童的失望,体会喜爱之情 。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垂头丧气)
3、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 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 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令人( 失望 )了!
《稚子弄冰》中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带音乐读:古诗中乡村儿童的童年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快来伴着音乐,带着古诗中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看图填空: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课堂小结:
《稚子弄冰》写 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 :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 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陶醉,也把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古诗——《村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题目“村晚”? 村晚: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词语解释: 陂:池岸
衔:口里含着
漪:水中的波纹
诗意: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这两个字运用得非常好。“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日薄西山、欲落未落的状态;“浸”字生动地描绘出青山、落日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拟人即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等。
好处形象地表现事物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亲切感人。
读一读,写一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句子。
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 )出了嫩绿的小脑袋。
2、小鸟在枝头欢快地( 唱歌 )。
3、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 点头笑 )。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语解释: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意: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走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两句诗抓住农村儿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体会喜爱。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悠哉悠哉,摇头晃脑)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那小牧童( 横骑)在牛背上,( 慢悠悠地 )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 有模有样 )地吹着自己编的( 小曲 ),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的叫着。
《村晚》中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在这样的环境里,牧童随意横坐在牛背上无腔信口,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课堂小结:
《村晚》这是一首 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这三首诗都生动地描绘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以繁忙的劳动场面做铺垫,自然地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哎则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了“脱冰作戏”的动作细节;《村晚》首先描绘了宁静优美的乡村晚景,接着向我们展现了悠然晚归的牧童形象,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堂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三首诗吗?( )
A.赞颂 B.深情 C.愤怒
2、朗读这些三首诗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 )
A.平淡 B.激昂 C.喜悦
二、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改写《四时田园杂兴》)参考答案:
(一)1、A
2、C
(二)正是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也都很喜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四时田园杂兴》默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儿女: 昼耘田 夜绩麻 辛勤忙碌 热爱劳动
童孙: 傍桑阴 学种瓜 热爱劳动天真可爱
稚子弄冰
色彩: 金 彩 银
形态: 盆
声音: 穿林响 碎地声
动作: 脱 穿 敲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有声有色 有喜有忧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村晚
景美:草 池塘 水 山 落日 寒漪
人乐: 横牛背 信口吹
优美恬静 天真烂漫
《古诗三首》以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此课中,要他们学懂古诗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古诗也许要容易些。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在字词教学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孩子们大胆的走上讲台自己讲生字,词语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