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 相交线一、教学目标1、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能识别,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和推理.2、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出具体图形,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推理等探究过程,得到并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渗透推理论证的思想及书写格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难点:对顶角性质的探索.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四、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探究”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节日的夜晚,广场上两个激光发射器发射出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如果将这两束光线看成两条直线,那么当发射器左右摆动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实物,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研究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章我们一起来研究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内容,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探索新知1、基本概念 剪刀为例,可以将剪刀的两片刀刃边沿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描绘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 问题1:两直线相交时构成了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请表示出来. ∠1 、∠2、∠3与 ∠4问题2: 将这些角两两相配能得到哪几对角?∠1 与∠2、∠2与 ∠3 、∠3与 ∠4、 ∠4与 ∠1 、∠1 与∠3、∠2与 ∠4问题3:每对角中两个角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相邻) ∠1 与∠2、∠2与 ∠3 、∠3与 ∠4、 ∠4与 ∠1 (相对) ∠1 与∠3、∠2与 ∠4 探究 问题:∠1 与∠3的顶点、边分别有何联系?∠1 与∠3有公共顶点O,并且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练习1: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 探究 问题:∠1 与∠2的顶点、边分别有何联系?∠1 与∠2有公共顶点O,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练习2:下列各图中,∠l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2、对顶角的性质 猜想: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1和∠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动手量一量,你会有所发现. 因为∠1与∠2互补, ∠2与∠3互补,(邻补角定义) 所以∠1=∠3,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4. 对顶角相等. 归纳总结:两直线相交分类特征名称性质∠1和∠2、∠2和∠3、∠3和∠4、∠4和∠1 ∠1和∠3、∠2和∠4 (三)例题讲解 例1 : 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 (1)若∠1=40°,求∠2、 ∠3、 ∠4的度数; (2)若∠1+ ∠3=180 °,求各角的度数. (四)学习展示 小游戏:一起砸金蛋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提高 思考: 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对对顶角?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对对顶角? 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对对顶角? n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对对顶角? (七)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10.1(一) 六、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迎新,操作交流,巩固拓展,畅所欲言,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1 相交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