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397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397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397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再读课文,品味赏析,三读课文,合作探究,四读课文,深入体会,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诗词中“形象”的常见类型及作用;
2、反复诵读,背诵。
二、能力目标
从分析形象入手把握诗词情感,。
三、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鉴赏诗词中形象的特点及所用手法;
2、分析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词所处教材为语文2003课标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写于他被贬黄州游赤壁矶之时,当他看到奔腾的长江之水而引发的无限情思,于豪放旷达之中有深沉的感伤。
学情分析:
特别说明:本次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
作为高一下期的学生,对古典诗词接触不多,诗词鉴赏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把握不准诗词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幻灯片1,请学生朗读词,提问:此词表现怎样的人生态度?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 ·杨慎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本词据说是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在被贬期间路过泸州时,当他看到滚滚而逝的长江水和沱江水的时候所写。我们可以看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个词人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同样是被贬,作者苏轼是否表现了同样的人生态度?
二、教师展示幻灯片2
本课的学习目标(见前面)
三、初读课文,感知体会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学诗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提示:朗读。那我们首先来朗读课文。
2、教师展示幻灯片3
方法: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感情基调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以后抽一生展示,其余生评价是否达到了要求。
4、全班同学再齐读。
四、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教师展示要求:找出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初步感知体会
2、学生自读准备后抽1—2名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生共评。
五、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并结合本文分析。
2、教师板书:
诗歌
形象
景物形象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瑜)
诗人自己的形象
(苏轼)
3、学生合作探究
①教师展示幻灯片4:
讨论内容1:词中塑造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写的?
方法:
1、2、3组负责景物形象; 4、5 组负责周瑜形象; 6、7组负责苏轼形象。
⑵小组讨论,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讨论完后派一名代表发言,尽量用四字词。
(讨论时间:3分钟)
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③讨论完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形象:雄奇壮丽
雄姿英发 儒雅潇洒
从容淡定 才能卓绝
手法:比喻、夸张、点面结合
形、声、色
景物形象
诗歌
形象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动作、神态等
形象: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瑜) 手法:
头发斑白、壮志未酬
乐观旷达
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正面描写
(苏轼) 手法:
④教师展示幻灯片5:
讨论内容2:作者塑造这些形象有何作用?这些形象和情感之间有何关系?我们有没有学过其他关系?
方法:同桌讨论后自由发言。(讨论时间:2分钟)
⑤学生同桌讨论,之后自由发言。
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补充。例如:
当学生分析周瑜形象的作用时,教师展示幻灯片6:
并拓展举例:《沁园春 长沙》中所塑造的“同学”形象,引生分析其作用。
当引导学生归纳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其他关系时,教师展示幻灯片7: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⑦教师引生小结本词以及诗词中形象的常见作用(即与情感的关系):
景物形象:a、以乐景写乐情(豪放旷达之情)
b、以哀景写哀情 c、以乐景衬哀情 d、以哀景写乐情
人物形象:a、通过“诗中所塑造的形象”与“诗人自己”形成对比(类比:如《沁园春 长沙》中的“同学”形象),以展现作者自己的人生状态。
b、纯粹表达对诗中所塑造人物的某种情感(如:《小儿垂钓》)
c、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即诗人自己,从而展现作者自己的人生状态(如:《秋浦歌》)
⑧由此可见,本词作者要通过塑造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但作者却有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全文的感情基调是豪放达观的。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作者为何在旷达之中却有壮志难酬的悲凉这种矛盾?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是因为作者的思想中既有让其消极的儒家思想,又有让其乐观的道家思想。
此过程中教师板书:
手法:比喻、夸张、点面结合
形、声、色
形象:雄奇壮丽
雄姿英发 儒雅潇洒
从容淡定 才能卓绝
景物形象
壮志难酬、旷达乐观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动作、神态等
诗歌
形象
形象: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瑜) 手法:
头发斑白、壮志未酬
乐观旷达
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正面描写
(苏轼) 手法:
六、四读课文,深入体会
方法:全班齐读,力求将作者情感读得更有表现力。
七、结束语:
1、引生自由谈:学了此文,当遇到人生的苦难时将如何面对?
2、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不如学学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可学苏轼,在“人生如梦”的慨叹之后,多一份“举杯酹江月”的旷达,多一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从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文题释义及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