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13)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278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13)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278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当堂达标,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七下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1、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2、 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处于咽喉要道。3、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和首都。4、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及地形特点。5、 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模式】“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说话法、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具准备】相关图片、投影、视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图片:这么多漂亮的景观都是在哪里?承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东南亚。1、 认真观看图片。 2、 明确说出其所在景观为东南亚。 结合时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 读图分析 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1. 纬度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两部分。北回归线穿过东南亚的 部,赤道穿过它的 部。所以东南亚大部分位于 带。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大陆的 部,西临 洋、东临 洋。2、从图中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填注到空白图中。3、探讨: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师板演) 投影展示: 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师生一起找一找重要的国家和首都:讲述:东南亚在中国的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其中马六甲海峡是西方国家与东南亚、东亚互通有无的重要的海运通道。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通过的重要航线追问:通过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教师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西亚、北非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亚、北非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径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读图、自主学习 ,在下图中填出相关内容。(学生填完后,师选取部分学生填的图投影,集体点评。) 读图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国家有 ( )、 ( )、 ( )。其中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 ( ),其国家领土既在中南半岛上又在马来群岛上的是 ( ),面积最大被称为“万岛之国”的是 ( )。 活动:请分别找出下列货物运输的最短航线,看看它们经过哪个海峡:(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中国青岛。(2)日本大阪的钢材出口北非。(3)印度的铁矿由加尔各答运往中国湛江。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日本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大部分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根据学习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来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衔接过渡东南亚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全球航运中的重要性。那么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如何呢?结合课文的插图和投影展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点拨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拓展知识 活动探究中南半岛城市分布与河流关系投影展示: 东南亚地形图教师点拨:蓝色代表河流,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这些河流的流向是从北向南,山脉走向是南北纵列。结论中南半岛的地形的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地形崎岖,平原较少。投影展示:七大板块示意图讨论探究:马来群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追问:火山活动对人类有很多危害,你能说出哪些危害,为什么印度爪哇岛的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 引导: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毅元帅曾作诗《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探究中南半岛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中南半岛的河流和城市分布精讲点拨:聚落的形成一般都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这样的位置有哪些有利条件(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结合东南亚的地形图和课文图7-1-3中南半岛沿20N°地形剖面图。观察中南半岛河流的分布和山脉的走向。讨论交流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 。北部山区,水流, ,南部地势渐低,水流趋缓,分布着一系列沿岸 和 ,是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2、 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由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岛屿的总称。这里地形崎岖,平原较少,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 ,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讨论回答:因为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 讨论说明火山活动对当地居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不利:火山活动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摧毁农田、房屋,还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有利:马来群岛的很多山地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图中找到缅甸看,并找出流经缅甸的河流。 读图探究,小组合作交流1、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看看它们分布注入哪个大洋。2、结合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城市河流国家注入大 洋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3、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探究: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要互帮互助。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利用学过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构建与梳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堂小结通过东南亚的学习我们知道掌握了学习的地理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东南亚是我们的近邻,它们那里的物产也非常的丰富。请同学们课下预习东南亚的气候和物产。 【当堂达标】1、东南亚与我国陆地相连的一组国家是 ( )A.老挝、泰国、马来西亚 B.缅甸、泰国、菲律宾C.老挝、越南、缅甸 D.柬埔寨、缅甸、新加坡2、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呈三级阶梯分布 C.西高东低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3、中南半岛的城市与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沿岸与河口三角洲,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 ②地势平坦,易于灌溉 ③交通便利 ④水流湍急,水能丰富A. 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④4、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原因是 ( )A.多山地,地形崎岖 B.临海,受海洋的影响大C.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D.多暴雨,易诱发地震5、、读“中南半岛图”,回答问题。(1)将图中序号或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写出来。海洋:A ,B 河流:C___ __,D______ 城市:E____ __,F____ __ 国家:G__ ____,H__ ____。(2)地区的地形特征是___ __ 6、读“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回答问题。(1)在图上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洲,B_______洲,C_______洋,D___洋,E_______半岛,F_______岛(3)图中航线______和______可至西亚和北非,航线______可绕过非洲南端至欧洲,航线______可至日本,航线______可至大洋洲,航线______可向东航行至美洲西岸。(填数字) 【教学反思】东南亚是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最重要。这一课时主要学习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按照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式,自然地理知识一般是位置、范围、国家、地形和气候这一规律,让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视频、相关的地图和资料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图为主,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填充,完成读图(涂)说话(画)的完整过程,将知识落实到图上。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河流。培养了学生利用地图、资料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策略,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东南亚的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