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创新实验题
展开创新实验 例1 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解析 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胶头滴管加入HCOOH的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可现制现用,A正确;该套装置比较小,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也较少,现象比较明显,B正确;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B正确;HCOOH在热的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一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D错误。答案 D例2 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A. B.C. D. 解析 打开活塞K,过氧化氢溶液流入烧瓶中与二氧化锰接触,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装置①产生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使装置②中的压强增大,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导管进入装置③中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D正确;而装置②中压强增大,可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进入导管中,液面下降,不会出现气泡,B、C错误。答案 D例3 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解析 (1)H2O2溶液在A处遇到MnO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B处被加热的硫达到着火点,遇到A处生成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它会污染空气,但二氧化硫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故C处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浓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一种碱,它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从图2的A处运动到B处滴有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上时,使长滤纸条变为红色;且分子运动的速率快慢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故加热A处时,氨分子运动加快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B处。答案 (1)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H2O22H2O+O2↑ (2)长滤纸条自左向右逐渐变为红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跟踪练习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答案 (1)集气瓶 (2)C (3)2H2O22H2O+O2↑ (4)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试验成功率高等
